摘 要:紫砂壺藝是經過藝術加工、集思廣益后,一種思想的共鳴和思想的融匯,紫砂的創作也是作者心靈的感悟和思想的延伸,也是藝人們追求自我成熟,和壺藝逐漸成長的集大成者。這種不斷追求完美,形成自我特色的過程,就是壺道。
關鍵詞:紫砂;集思;藝術;追求;力度;大氣
1 前言
紫砂壺產于宜興,又稱之為宜興紫砂,它不僅是一種飲茶器皿,泡茶工具,它還是中國陶文化與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作為茶文化重要的載體,紫砂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它的藝術成就和品位,都在紫砂藝術家的手中,泛著奪目的色彩。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紫砂壺的贊賞不勝枚舉,對于紫砂的所思所感,都賦予了紫砂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
2 “集思壺”的創作
紫砂壺藝是經過藝術加工、集思廣益后,一種思想的共鳴和思想的融匯,紫砂的創作也是作者心靈的感悟的和思想的延伸,也是藝人們追求自我成熟,和壺藝逐漸成長的集大成者。這種不斷追求完美,形成自我特色的過程,就是壺道。在紫砂的創作道路上就是思想與靈感碰撞的過程,它包括對本身已學的知識進行匯總,又將新的思維模式容納進去,是創作的反省和感悟,對人生進行思考。當然,作為一個藝術從事者,對紫砂這種古樸的藝術形式,更多還是要集眾所思,把時代的觀念和創新的理念融入進去,不能關起門來一門心思地做自己的壺,“集思廣益真宰相,開誠布公肝膽傾”讓紫砂發揚光大,成為眾人所愛的藝術品,需要的是大智慧。
這件“集思壺”也是根據前人的創作來進行改良的,在作壺的過程中,也能體會其中的所思所想。對于這種大壺,要表現的就是大氣飽滿厚重的感覺,厚積厚發的真情實感。總體設計以圓為本,壯實圓挺的身筒,形其鼎,大方敦厚,上頂一顆圓潤的壺鈕,圓潤小巧。而蓋面飽滿,壺鈕厚實,呼應中突出了力度的凝重。軟耳式把手,如同彌勒佛的大耳朵。壺嘴緊貼壺身,一直延伸到壺肩,又向外延伸,翹首長脖,托出壺風的奔放及寬廣胸懷,思想的活力無窮。上強下弱,身軀墩實寬廣,表現一種大器的穩健,一種成大器者的人生理念。制作此壺比較注重于壺體各部位的張力,布局與比例,使得整個壺體自然而穩健,和諧中蘊涵氣勢。穩中求變,以力布局來統攝全局。壺身高直,自然拍成,氣質天成,色澤淳厚,形樸意潤。是集大成者的體現,將做壺的理念,賦予到紫砂壺創作中去。壺身上刻“聊以逸興”。壺身刻字更是將全壺的氣韻凝(下轉第55頁)集於中心,暗合“集思”之真諦。造壺是一種集思,也是一種豪邁的生活態度。整體散發智慧的神采,蓄其道,意念無窮。此壺挺拔穩健中透露大方簡樸的風格,把流剛柔相濟、力度壯健而不失和潤,沉穩中顯靈動,表達了力與美的藝術表現形式。此壺看似平常,卻十分見功力,有明代遺風的簡約渾厚感。
3 總結
筆者在壺藝創作中,經常提煉以前的制作心得,加以概括總結,這期間傾注了筆者所有的思考,經過時間的淬煉和情感過濾,再加上新的思想和理念,壺藝創作包含了深層次的妙悟。壺藝就是集思,集大成者的一番領悟,與神思塑造,壺藝在與文人雅士的融合中,提高了壺本身的文化素質,也將濃郁的文人氣息,融入紫砂壺中,塑造了百態千姿的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