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供春壺”以外形似銀杏樹癭狀而得名,造型古樸精工、溫雅天然,負有盛名。壺身作扁球形,泥質(zhì)成素色,凹凸不平,紋理繚繞,寓象物于未識之中,大有返璞歸真的意境。
關(guān)鍵詞:紫砂壺;供春壺;歷史
1 前言
據(jù)有關(guān)文獻記載,紫砂壺的制作始于北宋,興盛于明清。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年間,一個叫供春(龔春)的人制作的。供春只是當時官宦吳頤山的書童,他陪同吳頤山于宜興的金沙寺就讀,寺中有位老和尚很會做紫砂壺,供春就偷偷的學習,后然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淀于缸底的陶泥仿照寺院旁邊的大銀杏做出了第一把壺,并刻上了花紋,燒成之后,這把壺非常古怪可愛,外貌如樹癭累疣,于是這種仿自然形態(tài)的紫砂壺就此聞名,人們稱之為供春壺。
2 供春壺的繼承
原來宜興的紫砂名家高手,仿制“供春壺”的人較多。我們從各個博物館都可以看到,明代的黃玉麟、江案清,還有當代的汪寅仙、徐漢堂等等,都對“供春壺”做過研究,也高仿臨摹過。他們?nèi)f變不離其宗,都按照“供春”的原作仿制,像黃玉麟,他照原來壺做了十把仿制壺。但是流傳后世的,可能只有兩三把。后來裴石民買到一把供春的“真跡”,沒有蓋子,他配了個靈芝蓋,這把壺現(xiàn)在保管在北京博物館,后人仿制“供春壺”的都是依照這把壺來制作。
供春壺最大的特征就是線條的雕刻,一般紫砂壺光壺,雕刻的是人物、花鳥、山水,都可將其裝飾在紫砂壺的素面上。而供春壺卻不同于其他,主要追求自然美,供春壺做得越自然越好,讓人感覺到一種大自然的美。
3 紫砂壺的作用
一般人都會認為做紫砂壺的泥料一定是紫色,這是一個誤解。因為做紫砂壺的這種泥料顏色較多,如:紫色、黃色、紅色、綠色、白色、甚至還有黑色。所以人們叫它五色土。所以,供春壺也有許多不同的顏色。
宜興紫砂壺的原泥料是具有雙層透氣孔的多孔性材質(zhì),它的氣孔細微密度較高,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它能夠長時間的吸收茶的香味,并且將之保持較長時間。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紫砂壺用的時間愈長,泡出的茶水味道愈好。紫砂壺還能適應冷熱急變,寒冬臘月注入沸水,紫砂壺不會因溫度急變而脹裂;砂質(zhì)傳熱緩慢,無論提撫握拿均不燙手,還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燒加溫。紫砂壺透氣性好,古人說用它泡茶,“暑月越宿不餿”。只要用開水泡燙兩三遍,晃動后倒去水,用涼水浸一下,再(下轉(zhuǎn)第55頁)泡茶原味不變。紫砂老壺色彩沉穩(wěn)厚重,越使用越顯光滑滋潤。
4 紫砂壺的鑒定
多了解紫砂陶的文化史、發(fā)展史,具體歷史時期的原料(礦土)、成形工藝、裝飾、燒成等特點,以及這些珍貴的記錄和相關(guān)圖片,是我們鑒定、考證紫砂壺真?zhèn)蔚闹匾罁?jù)之一。但這些前人記載的資料顯然不夠,對于器型的特征,即使是同一個物體,每個人出于自己的理性和感性認識的不同,其描述都各不相同,有的在敘述中還摻入了大量的想象,也不乏夸張之處,這些都會影響后人的真?zhèn)闻袛唷嵺`證明,紫砂壺越老價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