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紫砂器也叫紫砂或紫砂陶器,古代文獻中也有多種名稱,如:茗壺、宜壺、砂壺等。紫砂泥是一種可塑性高的陶土,憑著紫砂藝人豐富的技巧與手工藝,制作出器形多樣,富有民族特色的紫砂器皿來。
關鍵詞:紫砂;圓器;方器;筋囊器
1 前言
宜興紫砂歷史悠久,更是我國獨有的陶瓷工藝品之一。素以古樸雅致的風格,豐富的造型而著稱。紫砂器也叫紫砂或紫砂陶器,古代文獻中也有多種名稱,如:茗壺、宜壺、砂壺等。紫砂泥是一種可塑性高的陶土,憑著紫砂藝人豐富的技巧與手工藝,制作出器形多樣,富有民族特色的紫砂器皿來。
明周高起著《陽羨茗壺系》:“漢方、扁觶、小云、雷提、梁卣、蕉葉、蓮方、菱花、鵝蛋、分襠、索耳、美人、垂蓮、大頂蓮、一回角、六子等款。泥色有海棠紅、朱砂紫、淡墨、沈香、水碧、石榴皮、葵黃、閃色、梨皮等著名。種種變異,妙出心裁”。紫砂壺的造型,非圓即方,所謂“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經過數百年的變化紫砂的發展更為繁盛,分為光貨、花貨和筋囊貨三種器形。
2 紫砂器的經典壺形
紫砂圓器是紫砂中造型最為豐富的,它講究珠圓玉潤,勻稱流暢。紫砂圓器有掇球、仿鼓、西施、石瓢、漢扁、井欄、美人肩、文旦等。
“掇球壺”是由蓮子大壺轉變的壺型。壺鈕、壺蓋、壺身都是圓形球狀,壺鈕彎成半彎,壺把如耳朵從壺肩彎起至壺下腹收勢,整個壺行云流水適度意達。它以素身,光滑圓潤的簡練形體來展示其美的內蘊,為圓器壺類之典范佳作。
“石瓢”是紫砂傳統經典造型,有“壺中百變,首推石瓢”之說。壺的體形是以兩條拋物線結合而成,造型古樸大方,端莊穩重,剛中有勁,敦實調和。
“仿古”又說“仿鼓”。壺體仿照鼓型,后來人們仿制這種壺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身扁、腹鼓、飽滿,壺肩高聳,挺拔有氣勢,底下收勢較平。
“西施”又稱“西施乳”,儀態妖嬈,豐潤美麗,形若美女西施之乳豐滿,壺鈕作乳頭狀,圓潤小巧,為明萬歷徐友泉首創。
“六方井欄”造型古樸大方,方中寓圓,圓中見方。壺身分為六等分,線條流暢平穩莊重,有陽剛之美。
“僧帽”因壺口形似僧帽而得名,為元代所創制的瓷器造型,明朝以后才移植到紫砂器上。造型為壺口邊沿上翹,壺頸較為粗,鴨嘴壺口,器形較為莊嚴。
筋囊器是將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等形體進行嚴格精確地設計作出的壺。筋囊器有菱花壺、合菊壺、風卷葵等。
“合菱壺”圓身立面菱形,通體呈曲線之美,壺身以上至下縱線分割成六個菱花花瓣,腰部從菱花波線分割,似水浪起伏。
“風卷葵”取風卷葵花的形狀,圖案規則,器形的工藝古樸濃厚,曲線順暢自然,形態生動活潑。
3 總結
宜興紫砂器的造型多變品種豐富,在琳瑯滿目的茶具大觀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現今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里長盛不衰。紫砂器一直堅守著其脫俗的筋骨,質樸的品格,端莊的態度而在世界陶器中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