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某廠是主要生產拋光磚產品,最近在坯體干燥后發現其出現龜背狀變形現象,當其經過翻坯器、行走釉線,以及儲坯時,很容易出現開邊現象,造成破損相當嚴重,請問潘工,有什么能解決方法?
答:首先,簡單地介紹下拋光磚坯在干燥器中的干燥過程。陶瓷拋光磚坯的干燥,一方面是坯體表面的汽化過程,即熱量從周圍環境傳至坯體表面,使坯體表面溫度逐步上升到一定階段后水分被蒸發;另一方面,坯體內部同時發生熱量傳遞,在水分向外部擴散和遷移的過程中,陶瓷坯體干燥的表面蒸發和內部擴散是同時進行的,坯體表面水分被干燥介質帶走,同時,降低坯體表面的水分。此時,表面水分量和內部水分量產生一定的濕度差。內部水分通過毛細管擴散至表面,直到坯體中的機械結合水被全部排除。
拋光磚坯屬于二次布料的產品,其底、面料的顆粒結構,以及水分的含量都不一樣。一般情況下,面料的顆粒經破碎后,顆粒較細;成形后坯體表面密度高、排水困難、水分也較底料小1%左右;同等干燥條件下,坯體表面收縮小。而坯體的底料顆粒較面料粗,水分相對較濕;同等干燥條件下,坯體底部排出水分比上部大,從而造成坯體上下收縮不均而產生變形。
其主要控制要點如下:
干燥前段是預熱干燥階段,可以采取高溫、高濕度法加熱;干燥中段屬排水階段,保持一定的濕度和適當的溫度,不宜采用過高溫度和低濕度法進行干燥;干燥后段屬降速干燥階段,坯體到達臨界水分后,坯體表面不再有充足的水分供表面蒸發,收縮較小。坯體底部由于水分大、顆粒空隙大,如果這階段的溫度繼續上升,就會導致坯體出現龜背變形大的現象,應適當降低此階段的溫度和窯內壓力,可以解決此問題。其次,坯體底、面料水分不能相差太大,否則也會出現上述缺陷。
(潘雄)
淺談陶瓷色料在日用瓷釉料中的要求
建筑衛生陶瓷行業非常注重釉料技術,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一大批專業性很強的陶瓷釉料、熔塊、色料的公司。僅在佛山就有大鴻、萬興、康立泰、禾合、道氏、塘虹、萬島等從事陶瓷色釉料設計與生產的企業。目前,建筑衛生陶瓷產品中所用的釉料種類越來越豐富,根據其類別與用途可以大致分類如下:鉛釉和無鉛釉、生料釉與熔塊釉、一次燒成或二次燒成用釉、瓷磚,餐具,衛生陶瓷與電瓷用釉、高溫釉和低溫釉、高膨脹釉和低膨脹釉、顏色釉與無色釉、透明釉與乳濁釉、光澤釉、無光釉、半無光釉、花紋釉等。
從時間上進行劃分,在2003年前后,流行水晶磚,也就是熔塊釉;在2005年前后,盛行仿古釉;在2007年初,流行金屬釉;目前則流行全拋釉,當然,全拋釉目前還存在一些技術上的瑕疵,需要繼續完善。
由于陶瓷日用瓷生料釉組成中不使用熔塊,所以它們的燒成溫度至少要大于1150℃。生料釉內含有礦物溶劑,如:長石或霞石正長巖,外加粘土、石英、碳酸鈣、白云石、氧化鋅和硅酸鋯作為常用原料。低膨脹生料釉還使用透鋰長石作為熔劑。生料釉在熔融時不會形成玻璃相,因此要排出氣體,需要嚴格控制升溫速度,在釉熔融后才可獲得光滑而無氣泡的釉面。因此,日用瓷器生料釉燒成時間要比熔塊釉長。在燒成溫度低于1150℃時,則宜采用熔塊釉料。另外,在采用低溫快燒工藝時,熔塊的含量需要相應地增加。
因此,陶瓷色料在日用瓷生料釉中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 高溫穩定性
日用瓷的煅燒溫度通常在1200~1270℃之間,因此,對陶瓷色料的高溫穩定性有嚴格的要求,特別是生料釉料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對于色料的溶解非常強,對于部分低溫燒成或者使用了較多的礦化劑的陶瓷色料,在用于日用瓷器釉料中會出現不發色或者發色明顯減弱的現象。例如,紅棕類,當配方中的鉻含量偏低,而鐵含量偏高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在釉料中不發色或發色減弱。
(2) 分散乳濁性問題
日用瓷釉料中本身就含有部分具有乳濁效果的化學成分,如配方中的氧化鋅具有降低釉料的煅燒溫度,以及增加釉面乳濁度,促進釉面析晶的雙重作用。當然,硅酸鋯對乳濁效果和白度方面有明顯的作用。但是,在使用銻錫灰類產品時,會出現釉面分散不好、遮蓋力不強等問題,導致產品出現色差。目前,市場中價格在50元以下的基本上是調和色銻錫灰類產品,而真正的銻錫灰產品是使用氧化銻和氧化錫進行煅燒,本身銻錫灰就具有乳濁效果。因此,在日用瓷釉料中,很難用調和色銻錫灰來代替正品銻錫灰的使用。
(3) 釉面針孔
釉面針孔問題在所有的釉料中都有可能出現。特別是當陶瓷色料中的某些活性較高的化學成分較容易與釉料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導致針孔的發生。較易導致釉面出現針孔的陶瓷色料有:釉用黑色、錳鋁紅、釉用棕色等。日用瓷釉料中紅色調主要取自錫桃紅或者鉻鋁紅,當使用含有氧化錳和氧化鐵的陶瓷色料時,較易出現釉面針孔問題。
(秦威)
如何解決淋釉時的凹釉問題
問:一般我們在生產全拋釉磚時,采用的是淋釉的工藝。但是有一個問題總是解決不了,不管是淋底釉還是淋面釉,都會容易產生凹釉。我們嘗試了很多方法,如:調整釉料的比重、增加噴水量、調整坯溫等都解決不了。請問彭總,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答:一般我們建議在添加劑上做些調整。因為我們通常在釉料中使用的甲基,哪怕是大廠的品牌甲基,球磨其在存放過程中會發生分解,這是產品自身的特性決定的。甲基的分解不但造成釉漿的流速變快、保濕性變差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其分解后的一些雜質會造成淋釉時產生凹釉現象。針對這個情況,遠大制釉已向市場上推出了一個新產品——流平劑,用它代替甲基后,由于它穩定不易分解,可以保證釉漿的穩定。而且對比甲基,它能有效地解決凹釉現象,還可以使淋出來的釉面更平整,特別是夏季高溫時更明顯。因此,流平劑的產生,為企業的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幫助,值得推廣。
(彭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