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隨著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普及,群眾的話語權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重視,也引發了傳媒界對輿論的反思。輿論從來都是多向和互動的,網絡媒體成為一般人群表達不滿以及自我滿足的平臺,例如在發泄心理、逆反心理、表現心理、從眾心理、法不責眾心理的作用下,很容易遭成輿論泛濫。作為有責任的傳媒工作者,我們應當主動擔負起輿論引導的職責,發揮輿論導向作用,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正確的輿論支持。當然,面對輿論,我們要有所分析、有所鑒別,不能夠妄下結論,武斷否定,也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拋棄法律的意識。在多媒體和全媒體時代,媒體如何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如何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以及如何進行輿論立法等,是當今傳媒界人士亟需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本期“傳媒與法”欄目精選四篇文章,供讀者參考。首篇《商業談判在文化創意知識產權交易中的應用》,作者深入探析了商業談判在文化創意知識產權交易中的應用、這為維護在文化創意知識產權交易中的商業談判雙方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另外三篇文章均從專業的視角探討了輿論在新媒體環境中的現狀、輿論對政府執政方式的影響以及如何完善政府立法公開制度等相關問題,為政府在面對網絡等新媒體輿論時該如何作為的實踐方法提供了理論支持。本期欄目選取的文章,希望能對廣大傳媒工作者有所啟發,并能促使媒體繼續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發揮好輿論引導作用,不斷引導大眾輿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能為傳媒與司法學科的發展做出一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