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楊達才事件引出對微博問政的思考,并從微博的特點探討民眾怎樣通過微博來關心和參與政治事件。通過研究微博問政的特征探究出它的意義。微博問政在理論上具備很強的可行性,微博是一個融合政府機構、各界官員和普通網民的大平臺,在這個平臺,大家都能有效且方便的溝通。微博在及時發布信息和傳播快捷上發揮了作用,但如何使微博問政形成一套有效體制,還需要各方的摸索。
關鍵詞:微博;公眾參與;公平話語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3-0022-02
一、“表哥”的故事
2012年8月26日凌晨2點多,陜西延安境內的包茂高速公路上,一輛雙層臥鋪客車和一輛裝有甲醇的罐車追尾,大火燃起。此次事故共造成36人遇難。26日上午網友A坐在電腦前瀏覽事故報道,瀏覽到現場圖片時,他捕捉到一個奇異的表情,在現場處理事故的安監局局長楊達才似乎在笑,于是下載放大,竟看到了清晰的笑臉。隨后截圖,上傳微博并配上文字說明:“事故現場官員滿面笑容,情緒穩定”。
這條微博被轉發六千多次,并以各種形式被轉載到網絡世界的各個角落。26號接近深夜時,作為愛表人士,網友B一下注意到楊達才的手表,他發出第一張戴表圖,PS上勞力士金表,試圖引導網友比照。“還會不會有其他手表呢”,在好奇心驅使下,他繼續搜索圖片。很快,他驚訝地發現“竟有幾種不同的款式”。他將微笑圖和5張不同款式的戴表圖PS在一塊,發上微博,附上文字: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的愛好。隨后就有專業的網友精確估出了5只表的價值,總計57.5萬元。
一夜之間從微笑局長變成“表哥”,楊達才做出了及時的反饋:我一家一年工資十七八萬,常與兒子換表戴。但楊達才并不坦誠,因為網友們此時已經曬出了第7塊、第8塊,甚至第9塊名表的工作照,這為他招致了更大規模的聲討。
8月31日,陜西紀委宣布啟動對他的調查,算給憤怒的網友和受害者家人一點撫慰,但網友們并不滿意,他們僅通過對日常新聞照片的檢索,找到了“表哥”的11只名表。
10月9日,陜西省紀委做出了撤銷楊達才陜西省第十二屆紀委委員、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職務的決定。陜西省安監局綜合處工作人員表示,已查出楊達才存款涉及20多家銀行,現金存款或超1600萬元。調查結果會在網上公布。對調查中發現的楊達才的違紀線索,紀委仍在調查,對于楊達才購買手表的發票及在銀行中的存款等正在一一核實。
楊達才的落網,是網友通過微博問政的一個實例,微博究竟在以怎樣的方式參與政治事件的發展?
二、微博的特點
1.門檻低,限制少,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大多數網絡博客、論壇一樣,微博是注冊即可用的,準入門檻較低。同時它是對廣大網民是實行匿名注冊的,言論自由度較高。(雖然現在注冊微博時需要輸入身份信息,但只要你熟悉身份證的編碼規律,隨意編寫一個身份證號碼也不會被網站發現)不同于個人主頁與一般論壇,往往有一個樓主或管理員對評論進行管理,并可以隨意刪除你的回帖,但微博內容不限制,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生活瑣碎和宏大主題均可發布,人人都是自己的主編,對言論的門檻限制少,具有高度開放性和自由性。
2.微內容的傳播具有即時性。每一個微博用戶都可以用只字片語將身邊的新鮮事、新聞、心情感悟編輯成一條微博與粉絲和其他用戶一起分享,其他用戶也都能評論或者轉發這條微博。因此一條有爆炸性信息的微博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成幾何級擴散遍整個網絡世界。微博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了任何的傳統媒體。
3.信息的發布方式及信息呈現形式的多樣性。微博發展到現在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博主既可以通過手機短信、彩信、WAP瀏覽器發布微博,也可以通過PC上的WEB瀏覽器、即時通訊工具(即IM,如QQ、MSN、Gtalk等)發布[1],尤其當以iphone、HTC、三星等智能手機風行后,從手機客戶端發布也成了微博發布的主要方式。微博不僅可以以文本方式呈現,還可以加入音頻,視頻,圖像等多種多媒體形式的介入,不僅豐富了信息,更加滿足了網友對一些信息“有圖有真相”的訴求。現在的智能手機多有定位功能,發布微博的同時還可同步你所在的位置,這些細節功能的出現都讓微博更真實,也讓微博成為時下年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微博問政的特征
1.文本短小精煉。微博有字數的限制,規定微博內容字數必須在140個字以內。這就造就了一種碎片式的文本,用只字片語去表達,表達了一種即時思維,想到什么立刻就能發表到網絡,不用經過太多思考,可以不受外界的干擾,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能較好的反映博主的本意。在全國兩會期間,很多代表會在會見即時的把自己的與會心情發布到網絡,讓網民可以及時的獲得兩會的最新消息,而網民的即時反饋又能促進代表們的意見發表。這種雙向的互動,能增強現場參與感,是微博問政的基礎。
2.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隨著web2.0的發展,傳統的媒體如報紙、電視、廣播等的傳播速度和廣度已遠遠落后于網絡,而網絡之中又已以微博的傳播速度最快。微博的客戶端主要在手機上,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打開手機就面對了一個龐大的信息體。尤其當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現在的博友會第一時間將信息發布至網絡,博友的好友和粉絲關注到以后又轉發,經過層層轉發之后,這個事件瞬間就是熱門話題了。隨之而來才是傳統媒體對事件的補充報道和后續報道。
3.反饋性強。關注與被關注是微博最抓人心的地方,微博不同于博客,一篇長長的博客可能用許多華美的詞藻去渲染一個事件或一種心情,而看客一般也是用相同的語境去回復。但微博不一樣,微博的回復像是聊天一般,隨時隨地交流心情。還有微博的轉發也表示了一種態度,你關于一件事情可以轉發,你同意某一個觀點也可以轉發,很多時候看一件事情被關注度如何只需看轉發量和評論量就能知道了,這是傳統的微博不能比擬的。
4.加V階層占主導。雖然微博的準入門檻低,但不可否認的是,微博還是一個名人的微薄,是由精英階層掌握話語權的地方。首先,能夠擁有廣大粉絲觀眾的博主,不是現實社會的名人,就是虛擬社會的“牛人”,總是有博采眾長之處,才會獲得許多的關注。其次,能經常關注微博的博友,要么是有時間經常用電腦更新微博信息,要么是用智能手機“刷微博”,符合這些條件的多數是大學生和公司白領,真正的弱勢群體還是較難通過微博發布訴求。不過隨著這些年科技的發展以及微博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微博的力量。孩子在幼兒園被老師欺負會發布微博求幫助;房子被強拆會在微博發布求公正;同學患了尿毒癥會發微博尋求好心人的救助;身邊發生了一些好事也會發微博傳遞正能量。
四、微博問政的意義
從政府的層面來看:微博提供了一個收集民意體察民情的地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這是08年胡主席在于網友聊天時引用的一句話,這表明了執政者希望多傾聽民意的想法。微博是一個批評的利器也是一座溝通的橋梁,利用好這一平臺能使社會更加穩定和諧。當然,還有部分明星代表也是很具人氣的,他們撰寫的微博既滿足了公眾的知情需要,也提高了個人形象,培養了大批粉絲。
從公眾的層面來看:這是個公開的平臺,不同于原本的上訪、信訪,在微博這樣公開的平臺里反應問題,會得到更多輿論的監督,促使問題盡快解決,也能保證上訪人的安全。普通百姓都有公平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每個人都能在微博世界里聽到自己的聲音,這就是微博的魅力所在。
從社會的層面來看:以往社會都是官方管官方發布,民眾管民眾評論,很少有平臺能讓兩者真正的溝通起來,現在有了微博,有突發事件官方微博會第一時間出來發布信息,澄清謠言。而民眾也能參與討論和研究一些準備出臺的政策。
五、微博問政的思考
1.前景和出路。微博是隨著web2.0的出現逐漸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的,這說明科技的進步是在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的。那我們不禁要問,當更先進的技術出現的時候,微博會不會像流星一樣轉瞬即逝。又或者,當普通民眾始終搶不過精英階層的話語權時,微博又會不會被當初的狂熱粉絲拋棄呢?
2.網絡暴力。網民有的時候是沖動的,尤其是一些沒有自己堅定立場的網民會被一些懷有惡意人加以利用。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網絡暴力受害者,網絡暴力的肆無忌憚,正在以其獨有的方式破壞著公共規則、觸犯著道德底線。窺探網絡事件、網絡人物的背后細節、隱私、背景,也成為互聯網上一些群體最為熱衷的活動。如人肉搜索又如粉絲攻擊舒淇導致后者刪除微博等都是網絡暴力的典型。微博問政還要警惕網絡暴力的發生。做好輿論導向的工作,同時也要發揮對輿論的監督,保持獨立性。冷靜的做出判斷。
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這種新技術的平臺又推進互聯網向前走了一步,收到了眾多網友的追捧,已經是裝機不可缺的軟件了。
與其他互聯網傳播方式不同,微博傳播信息有簡短、公開、高效和互動性強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它成為了一個能讓普通大眾參加政治生活的平臺。可見微博問政已經引起了上層的注重,成為一個主要的消息渠道。
據統計,在新浪微博認證的各個領域政府機構和官員的微博就已經達到兩萬多個,近一半是政府機構的微博,官員個人微博數目更多。來自騰訊和網易微博的統計數據顯示,政務微博的注冊數量也都近兩萬個,每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官方政務微博。
微博問政,不僅在于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動和改進工作。群眾反映的問題能否解決,群眾的疑惑能否解答才是微博問政的目標。伴隨微博的深入人心,這種短、快、高效的傳播方式,也給政府部門的工作方式帶來了全新的挑戰。當然,微博問政也不表示能解決一切問題,能否成為新媒體時代官民溝通的有效手段,并使之成為常態化的問政方式,仍需要在制度和法律等層面加以配套完善,才能使這一官民交流的新渠道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王時進.微博在教育中的應用探討與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0(8).
[2]蔣東旭,嚴功軍.微博問政于公共領域建構[J].新聞研究導刊,2010(4).
[3]孫光寧.公民參與理論視角下的“微博問政”[J].社會主義研究,2011(3).
[4]趙玥,許亮.我國“微博問政”的現狀、問題及策略[J].理論視野,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