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們肥胖的人口比例并不高,“如果這幾年能夠控制好肥胖問題,我們可能就不會重蹈美國的覆轍”。
作為通亞咨詢公司的創辦人和首席研究員,英國人保羅·弗倫奇近10年來一直關注中國的消費市場。不過,這位經濟學者無意間注意到另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人越來越胖了。數據顯示,我國早在2002年就有兩億人超重,其中大約6000萬人肥胖。龐大的群體背后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黑洞:僅2003年,我國成人可歸因于超重和肥胖所帶來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腦卒中造成的直接經濟負擔就高達211億元,肥胖問題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和公共衛生系統的一枚定時炸彈。
肥胖是一種病
作為一個“中國通”,弗倫奇發現自古以來,大胖子在中國就是社會身份和政治地位的形象表征。唐代“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之一安祿山就是個“腹垂過膝,重二百三十斤”的壯漢。
尤其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膀大腰圓的身材更是被人們艷羨。社會政治學家丁學良還記得,上世紀60年代后期,在他的故鄉安徽宣城,某農墾師師長曾是許世友的衛士長,被托付照料他的兩個兒子。由于身處動蕩年代,兩個孩子被要求隱瞞真實身份。但弟弟還是露餡了:“我們家在南京,到我們家來的叔叔都是大胖子。”
這讓其他孩子大吃一驚:那年頭在宣城的數萬人里,也就是三五個大胖子,除了縣委書記和縣長,剩下的就是縣委大院的廚師。孩子們隨即判斷,這兩個小伙伴爸爸的官職“肯定比縣委書記、縣長要大得多”。
“那時‘將軍肚’可是個褒義詞?!敝袊t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顧東風教授笑著回憶道:“人家會說你有福氣,要是太瘦人家則會說你骨瘦如柴。”
他清楚地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他到北京石景山區進行心血管病的相關調查時,發現工人中的胖子明顯比農民多,“因為工人的福利待遇好”。
但從楊柳蠻腰到大腹便便,中國人只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從1992年—2002年這10年間,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人口的超重率增長了近40%,肥胖率增長了近100%。
早在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在一份報告中將肥胖定義為疾病。在衛生部2003年發布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中,肥胖已被列為一種疾病。
什么加粗了中國人的腰圍
從事心腦血管研究近30年的顧東風介紹,肥胖很容易引起血壓高、血脂高和血糖高。這“三高”會造成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就像水管里的斑斑銹跡。這些“銹跡”脫落下來,就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腦子里就是腦溢血。另外,這些脫落下來的“銹跡”還會堵塞血管,造成腦栓塞。如果堵塞發生在心臟就是冠心病。
腰圍的增大往往預示著更大的風險?!笆晃濉逼陂g,顧東風帶領團隊隨訪了兩萬余名年齡在35歲—74歲之間的人群。根據對調查結果的初步分析,他發現相比于腰圍正常的人,中心性肥胖患者罹患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普遍增加30%—50%,隨著腰圍的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也在逐步攀升。
在英國學者格萊博看來,造成中國人日益“心寬體胖”的罪魁之一是飲食結構的變化。2003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來福士廣場開業時,他注意到那里售賣來自美國的熱狗、土耳其烤肉、超級漢堡包和哈根達斯冰淇淋,卻幾乎沒有中式餐飲。不過這并沒有讓前來就餐的白領們感到任何不適,他們都是抓緊時間狼吞虎咽一番,然后立即趕回辦公室。
與飲食結構同時改變的,還有人們的生活方式。最新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有83.8%的成人從不參加鍛煉。
“寄信收信都不去郵局了,都讓快遞公司上門服務。”顧東風說。在他的記憶里,30年前整個阜外醫院只有一兩輛轎車,“但現在幾乎所有醫務人員都不能把車停在醫院內,因為要騰出車位給前來看病的患者?!?/p>
兩位來自大洋彼岸的學者,還注意到城市化進一步“加粗”了中國人的腰圍。“愛護草坪是中國公園的一個最普遍的規定,這意味著,公園只是一條裝飾得很漂亮的小徑,而不是可以讓兒童嬉戲的場所?!备惼嬲f。
“如果周邊缺乏運動的場所,人們就要回家看電視,看電視時就要吃點東西,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裕明教授再三強調,“很多人認為肥胖是個人的好吃貪吃造成的,不是這樣的,肥胖是一個社會問題?!?/p>
現在是一個關鍵時期
在父輩們的腰圍越來越粗的同時,中國的“小胖皇帝”越來越多。根據疾控中心的有關數據,我國17歲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超過55萬人。國際肥胖研究協會主辦的《肥胖綜述》月刊公布的研究報告也顯示,中國有12%的兒童體重超重。
弗倫奇發現,在中國,許多消費決策是由孩子掌控:“孩子們會要求在必勝客而不是街角媽媽喜歡的成都小吃就餐,在回家路上的冰淇淋攤買一個雀巢花心筒,在超市購物時再來一包阿爾卑斯特濃原味奶糖。”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助理研究員翟屹感到憂心忡忡:“本來,我們的飲食模式比西方更健康,但如果不改變孩子們喜歡吃洋快餐的習慣,等到一二十年后,我們整個國家的飲食習慣也會變得和美國一樣。”
作為超級肥胖大國,美國大約3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人肥胖。1999年,美國與肥胖相關的各項醫療保健費用總額高達1022億美元。本世紀以來,美國醫療保健支出的1/4都用在肥胖癥上。
翟屹認為現在是控制肥胖的關鍵時期。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們肥胖的人口比例并不高,“如果這幾年能夠控制好肥胖問題,我們可能就不會重蹈美國的覆轍”。
2007年,衛生部等多家單位聯合發起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目前,這個以“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為內涵的行動已經覆蓋全國55%的縣區。
我國最早嘗試改變飲食習慣的行動,是1989年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這個指南后來被簡化成我們所熟悉的膳食寶塔,清楚地標明了每日各類食物的攝入比例。但是,這個簡單易學的寶塔推行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到1997年,醫務人員對膳食指南的知曉率也僅有28%。
事實上,2009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下發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根據這份意見制定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中明確提到,“2009年開設中央電視臺健康頻道,中央和地方媒體均應加強健康知識宣傳教育?!?/p>
但是至今,以健康為主題的中文電視臺只有一個名為“健康衛視”的電視臺。這個總部設在香港的全球首家通過衛星全頻道、用漢語普通話播出的醫學科普衛星電視臺,并沒有覆蓋所有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