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玲正在超市里為自己剛滿三歲的兒子挑選嬰幼兒專用化妝品,正好遇到記者采訪。當記者問起阿玲,打算為兒子買哪個品牌的化妝品時,阿玲脫口而出,強生啊!作為一名普通的消費者,對記者提問作出的第一反應居然是一個外國品牌,不知道國內的一些兒童化妝品品牌廠商聽到后會作何感想。
如果說,在成人用的化妝品銷售中,國內企業尚可與國際化妝品巨頭一搏的話,那么在兒童洗護用品領域,就幾乎沒有國內知名品牌的身影。從理論上來說,中國有超過1.5億的14歲以上少年兒童,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市場,國內的化妝品企業怎么可能輕易放過呢?因為在他們的前面,有一個巨大的對手橫亙在身前,它就是前面提到的美國強生。
強生的一支獨秀,不是一個偶然因素,而是他們長期戰略的考慮。初進中國伊始,他們采取的策略是低價擴張政策,而這一招準確的抓住了中國人的消費心理。品質保證+低價策略,結果就是強生在短時間內迅速在中國遍地開花,達到了盡人皆知的地步。同時也將在這一領域的國內知名品牌擠壓得沒有了市場空間,也才會出現像阿玲這樣的消費者會脫口而出“強生”名字的情況。
要生存就要找到對手的弱點,植根于本土的化妝品企業多年來積攢了強大的人氣,他們現在要做的只是找到對手的軟肋,給予對手致命一擊。作為一家大型國際化妝品企業,也不是完全沒有弱點。強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人情味,只有冰涼的銷售,而本土品牌完全可以以本土文化為依托,建立顧客在產品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拉近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