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思念叫做望穿秋水,有一種寒冷叫做忘穿秋褲。一到大冬天,長輩們總是反復強調著穿秋褲的重要性,預言不穿秋褲必定得關節炎,而小輩們對于這些警告足左耳進右耳出,反正誰穿誰就是土鱉一個。OMG……難道時尚和健康就不能共存嗎?本期《私人醫生》就“秋褲”這個全民關注的問題來一次大討論,看看不穿秋褲帶來的種種壞處和解決之道。話說這個冬天,對于秋褲,還是穿上吧!
讓人顫抖的冬天到了,關于穿不穿秋褲的討論又一次進入高潮,讓人無比糾結。有人說:“英雄不問出處,全都要穿秋褲。”也有人說:“衣帶漸寬終不悔,凍死也不穿秋褲。”你看,信手拈來的幾句就論證了大家在嫌棄秋褲的同時,內心對溫暖的無限渴望。別騙自己啦,那些鄙夷穿秋褲不時尚的俱往矣,如今,數風流人物,還看秋褲!
不穿秋褲
你會“凍”出哪些病?
長輩們總喜歡把冬天里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歸結到秋褲身上,比如打噴嚏,因為沒穿秋褲;咳嗽,因為沒穿秋褲;發燒,因為沒穿秋褲;上班遲到,因為沒穿秋褲(凍得行動緩慢)……哈哈,有些理由的確比較牽強,不過寒氣侵入體內,可大可小。有句話說得好:出來凍,遲早是要還的。
●凍瘡
寒氣刺激皮膚,導致表皮血液循環不暢,大腿等部位容易出現紫紅色杏核大小的單個或多個硬塊,這就是凍瘡。雖然看似小問題,等到天氣轉暖就會自愈,但發作起來又痛又癢的感覺,也夠讓人抓狂的了。
茄子護理法:涂凍瘡膏此類盡人皆知的事,咱就不提了。民間還有些簡便的方法治療凍瘡,比如用茄子的根莖煮水浸泡患處。先將茄子的根莖切斷,放入水中煮開,然后熬15分鐘左右瀝凈,茄子水稍涼后,用它來浸泡患處,每日一次,堅持一段時間,癥狀就會減輕很多!
●婦科病
媽媽一定說過女人要注意腿部保暖,防止子宮受寒,這可是千百年傳承的真理!如果子宮這塊的氣血運行受阻,就可能引發子宮和盆腔病變。
快走提氣血:宮寒的女性大都偏于安靜沉穩。中醫有個說法“動則生陽”,因此體寒者特別需要通過運動來改善體質。快步走是最簡便的辦法,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可以疏通經脈、調暢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不僅防止宮寒,還能溫暖全身。
●腹部“救生圈”
當腹部感覺到寒冷的時候,人體就會自動開啟“御寒裝置”,集合身體里的大量脂肪,并把它們統一“調配”到腹部……其結果就是你小肚子上的“救生圈”又大了一個號。
按摩消脂法:采用波浪式推壓法——即雙手手指并攏,自然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背上,右手掌平貼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繼而左手掌用力向前推,由上而下慢慢移動,似水中浪花。
●便秘
冬天氣候干燥,腸道內的水分蒸發快,本來就容易便秘。如果不穿秋褲,腹部受涼還會影響腸道的正常蠕動,加重便秘的癥狀,甚至出現腹痛的問題。
喝喝通便茶:這種情況首選緩解血脈淤阻的茶。配方是桃仁9粒、郁李仁6克、當歸尾5克、小茴香1克、藏紅花1.5克,將它們放在砂鍋中煮30分鐘,去渣后就是一杯超級通便茶了。
●黃臉婆
按照中醫五行理論,女人天生屬“陰”,陽氣不足,抗寒能力較差,再不注意保暖,一旦寒氣入侵就會導致氣血失和,成為“黃臉婆”指日可待。
吃紅色食物:因為富含蛋白質和優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元素,幾乎所有的紅色食物都可以起到暖身效果,提高身體免疫力。紅色食物有兩類,一類是蔬菜水果,一類是含血紅素的肉食品和肉制品。紅色蔬果有西紅柿、胡蘿卜、紅薯、紅辣椒、紅棗、山楂、紅豆等。此外,像牛肉、羊肉也是這個季節適宜吃的食物,具有補腎壯陽、驅寒、溫補氣血的功效。所以,冬天多吃紅色食物,你也可以“細膩、紅潤、有光澤”!秋褲一定要穿,
但可以穿得更時尚!
有時尚女魔頭到處宣揚她的“杜絕秋褲論”,也有DG品牌把秋褲造型搬上T臺,爺爺奶奶輩的秋褲硬是被肌肉男們演繹得奢華非凡。所以要說土,土的不是秋褲本身,而是穿秋褲的人,當然不是你,因為《都市心情》會告訴你如何穿秋褲更有型。
●秋褲轉世時髦Legging
說起Legging,很多人都不知其所以然,其實它就是漂亮一點的秋褲,姑娘們都懂的——打底褲。設計師為了讓大家乖乖穿上秋褲,就把它們設計得非常漂亮,越來越豐富的細節創意、印花圖案以及色彩變化,把它們塑造成“潮人必備”的姿態。看看各路歐美明星的街拍,搶眼的搭配中總有一款是和Legging聯系上的,因為它們能最大化地向鏡頭傳達什么叫線條。冬天搭配七分牛仔褲,在腳踝處露一小截顏色亮麗的Legging,絕對潮!
●健康的竹炭纖維面料
說過了秋褲的款式,怎能不提最重要的質地!眼下風行的竹炭纖維面料素有“黑鉆石”的美譽,是紡織多功能原料一次革命性的創新。因為它具有超強的吸附力,能吸收和揮發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同時分解異味。更神奇的是,它居然能發熱!穿上它體溫上升的速度比穿普通面料的秋褲快多了。再加上調濕和釋放負離子的功能,反正有它在腿,準是童叟無欺的有益健康。
●厚褲襪也頂半條秋褲
冬天若想讓腿部看起來瘦一點,請盡量選擇布料緊實不膨脹的連褲襪。如果冷的話,你可以在褲襪里加穿絲襪提升溫暖的感覺,也可以選擇直接穿高密度的保暖褲襪,看“Denier”就對了(這個數值表示襪子的密度)!Denier的值越低,絲就越輕越細,絲襪也就越薄越不保暖。冬季可選擇加厚保暖的天鵝絨褲襪,Denier數值在1600以上,適合寒冷的季節穿。
●加雙過膝長靴
過膝長靴絕對是時尚MM過冬的又一件必備單品,小編沒在做廣告哦,搭配打底褲馬上具有明星范兒。過膝靴子充分考慮了秋冬的保暖要求,有些長度已經逼近大腿根部,柔軟的皮質和靴內附加的溫暖絨毛,都能讓雙腿美美地遠離低溫侵擾,特別能保護膝部關節。在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同時,還從視覺上拉長了身材的比例。
御寒保暖,提高自身體溫也靠譜
在寒冷冬季,自然界的溫度降低,陽氣不足,而人體自身的陽氣也會不足,身體出現陽虛的表現。寒潮來臨時,除了注意增添衣褲,也要多運動、多吃御寒的食物,努力提高抗寒能力!
●閑暇時做些暖身小動作
平時在辦公室可以多做踮腳尖的動作,促進腳趾末端的血液循環。沒事時,就從下到上一根一根揉搓手指,有利于手部末端的血液循環。看電視時可以坐在沙發上做些伸展動作,把腿用力伸直,腳面繃緊,就像在跳芭蕾舞一樣,保持10秒,再把腳尖用力向上往自己身體方向勾,同樣保持10秒,反復5次,腳部的血液循環就通暢了,雙腳就慢慢地暖起來了。金雞獨立都會吧?這個動作也可以暖身哦!如果閉眼做的話,每只腳最好保持3分鐘不倒;如果是睜著眼,最好是10分鐘不倒。
●寒從腳底入洗洗更健康
腳掌有無數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與大腦活動緊密相連,另外腳掌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抗寒力差,且與上呼吸道有密切的神經聯系。所以腳掌受寒就可能引起抵抗力下降,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如果天天用熱水洗腳,則能調節人體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改善人體血液循環。
最好的洗腳方法是:每天臨睡前,將雙腳浸泡于38℃~40℃的熱水中約10分鐘,然后用手反復搓揉足背、足心、足趾,足部一些穴位可以重點按摩,如涌泉穴,整個過程保持20~30分鐘為宜。
●多睡覺有助增加抗寒力
有句俗語: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三月。中醫講究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應該是一個養精蓄銳的季節。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有益于留住體內的陽氣,所以立冬后的大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偷懶多睡了。需要注意的是,冬天家里一般都會門窗緊閉,睡眠時室內空氣不流通,缺少氧氣,清晨起床就會出現頭暈、胸悶的問題,所以要多通風。此外,室內溫度要適宜,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一般室內控制在16℃~22℃為好。
●用心溫暖身體
你相信“笑”
能提高抵抗寒冷的免疫力嗎?研究證明,“笑”可以刺激大腦的前腦葉,這種刺激會傳達到控制人體免疫系統的間腦,使
間腦分泌具有免疫活性的荷爾蒙。與大笑相同,唱卡拉OK也可以心情愉快地運動肌肉,尤其是腹肌,麥霸們一定會有切身體會。另外,當我們笑或唱的時候,呼吸是“呼”多于“吸”的,這不僅能提升身體的抗寒性,還可以排出體內的廢棄物,使身體更加強壯哦!
國際調查,外國人穿秋褲嗎?
據說為了更好地向外國人解釋秋褲存在的意義,英語“chill cool一詞應運而生。那么,外國人究竟穿不穿秋褲呢?
在日本是有秋褲的,不過……只有歐巴桑才穿!因為日本年輕人是一年到頭只穿一條單褲的,小學生都是穿短褲的,個個真人版柯南。別說秋褲了,連雙絲襪都不用!所以日本是全球關節炎發病率最高的。
在韓國只有爺爺奶奶輩才穿秋褲。因為韓國年輕人比中國年輕人臭美。并且,一般韓國人家里都有地暖,穿一條褲子也不冷。
英國也有秋褲,不過……只有沒出息的人穿。因為大家覺得穿秋褲的都是那些連抗寒本事都沒有的慫人。
法國人認為穿秋褲很土鱉,只有農民伯伯才不介意。在美國,幾乎買不到秋褲。因為美國私人汽車就像中國的自行車一樣普及,他們暴露在室外的時間很少,所以像秋褲這樣的御寒圣品直接可以忽略了!
雖然秋褲在國外好像不值一提,但為了身體不受凍,還是穿上它風風火火闖九州吧。
明星們的“秋褲”情結
@郭敬明:持續地在小時代里對秋褲這種東西羞辱了長達一年的時間之后,我決定買條這個玩意穿上,與其在大冬天零下4℃的上海街頭做一具路邊的凍死骨,不如隱姓埋名從此閉嘴……P.S.去哪兒買啊?
@洪晃:我還特意問了一下,這個就是褲腿塞在襪子里面的look,等著吧,馬上三里屯village的褲腿就會變成這樣了。
@黃健翔:今天真冷啊。出門必須穿秋褲了。呵呵。北京電臺的DJ沒事就拿穿不穿秋褲取樂。今天顧不得風度了,得要溫度先。
@慕容雪村:《秋褲黨宣言》——我們堅定地認為,人人都有穿秋褲的自由,面對棉褲、內褲和秋褲,他們有選擇的權利,也有選擇不穿而光著的權利。我們相信秋褲與人道主義無需論證的邏輯關系,尊重一切出于自由意志的秋褲內穿、外穿和貼肉穿,反對一切基于宗教、法律或其他理由詆毀秋褲、迫害秋褲的暴行。親愛的姑娘,在南方等我,我脫了秋褲就來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