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段時間我們很是嫌棄外國的父母不疼孩子,名字都是現成的“杰克”、“瑪麗”。從中國父母千辛萬苦取的名字中,多少可以看出點門道。比如“李桃”。高中語文老師最愛說這是“投之以李,報之以桃”之典,看似平凡的名字后面,一對文化父母“冉冉升起”。叫“淼”啊“鑫”啊“燈烽”之類,多是算過八字五行的。至于“曹吳薇”,看名字便知道媽媽是“吳氏”。諧音常被用到,像“洪亮”、“龐博”,小學時候看到有個女孩子名字是“張上明珠”——壓力很大。
十幾年前,羅家四姐弟取名字,打算排雨字頭。羅霜、羅雨、羅雪,排不出來了,于是有人建議讓不在場的那小子叫“羅冰雹”。然后又有人說:“羅冰雹不如羅鈔票。”(那地方“羅”跟“落”同音)再往后更不靠譜,“羅菜刀”什么的。
陳姐姐跟曹姐夫女兒出生的時候,據說請大師取了個“高名”——曹陳靨爚。當時家里人就瘋了:什么破大師啊,鄙視我們的識字水平就算了,這娃以后念書要是被老師罰抄名字怎么搞。后來父母也覺得這名字對不起女兒,又有說孩子屬猴,要在名字里加“木”,“猴子有很多樹才能過得快活哩”。于是改叫曹林林。為什么不叫曹森森呢,“樹”還多些。
竇滔哥哥媳婦懷孩子那年,一直以為是個女兒,于是“竇莎苞”、“竇福花”、“竇姬掩”、“竇擬丸”之類的名字前赴后繼地出現。降生是男丁,大家就都傻了,想,臨時湊合一個叫竇淏吧。現在小家伙上小學了,叫竇文淏。據說他爺爺叫竇江。
還有個加強版的。去年唐糖豬快當舅舅的時候,逮著我們給他侄女取名字。他姐夫姓何,而且既然是“小兔子”,就要名字里有個“艸”,說是能“一生餓不著”。還要求一定要三個字——“現在重名太多了”。我說,叫何棠月吧,沒有“草”也有“木”補了,還諧音“唐”,勉強算是雙姓。唐糖豬說不好,荷塘月——色,好好個小姑娘怎么就“色”了?我說,要么叫何苞澹?何啟萊?唐糖豬瞪著眼睛就要踹我。劉尾巴慢悠悠地說,“何苦呢”——你看,草也有了,估計重名概率也低,過兩年要不小心再多個弟弟,還能叫“何必呢”,一對兒。然后唐糖豬就死過去了……當然,看在我們這么多年交情的份上,最后我跟劉尾巴還是給小姑娘想了個很厲害的名字——何舞泣。
今年,小袁哥跟小廖妹正積極備戰個龍寶寶,周圍的人又開始商量各種名字。征得家長同意,可以趕潮流取個雙姓四字的。然后一個天雷滾滾的名字出爐——袁廖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