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進入青春期后,像一夜之間,家里多了個刺兒頭。比如要他寫完作業再玩,他說先玩一會兒再寫怎么著?比如說天熱了你穿T恤吧?他說,就穿夾克怎么著?比如他英語考了85分,我問他班上最高多少分,他說110分。我問他有啥感覺,他說,人家是人家自己考出來,我這也是我自己考出來,怎么著?
有天,我跟他說一個老故事,一位父親臨終時對三個兒子交代說,家里那19只羊,老大分二分之一,老二分四分之一,老三分五分之一,并且這些羊不許殺了分。這一下子把他三個兒子難住了,吵得不可開交。這時,村里人想到了一個老羊倌,是個智者,就去請教他,結果智者一下就解決了。我問他知道智者是怎么解決的?其實,這個問題他在小學學分數時我跟他說過,這次說這個,是想給他講個道理。
他說,這不公平,為啥小兒子分得最少,大兒子分得最多?他家的爸爸太笨了。我說,這只是個故事,你幫著想解決辦法,先不管別的。他說,這不公平,我才不想解決辦法!
我說,那個智者已經想到了辦法,他牽來一只羊,湊成20只羊,于是老大得了10只羊,老二得了5只羊,老三得了4只羊,最后老羊倌把自己的羊又牽回去了。
我說,我講這個故事是想說個道理,從前有個成語叫順手牽羊,說的是占人便宜,這個故事卻是順手添羊,雖然這只羊還是自己的,智者的心思卻是美的,幫助別人不一定全是出錢出力的事情,有時一個好的想法,也能解決問題。
他說,這不公平。
我說,人家三個兒子都沒有說不公平,你為啥一定要堅持呢?他說,那他們為啥吵架呢?我說,你有什么好辦法?他說,簡單,老頭在死之前先殺一只,來一個烤全羊,大家一塊兒吃了,然后三個兒子每人6只羊!
我大笑起來,他那神情,就是一個刺兒頭,不過,還算可愛。但是有時候,這刺兒頭勁真讓人生氣!
他時不時在學校犯錯誤,比方說,同桌站起來回答問題,他把凳子給挪了,同桌一屁股坐在地上;比方說,上課看課外書;比方說,遲到了撒謊說病了。因此,我時常接到老師的電話,偶爾還被請到學校,老師親自“接見”我。
前幾天,他在自習課上變魔術,被老師發現了,老師要他立刻打電話請家長,他不肯。他說,老師,除了請家長就沒別的辦法啦?頂上嘴了。老師堅持要他請家長。他說,為什么要請家長,你是老師,我是學生,我犯了錯,你批評我就是了。理由還很充分。老師生氣地說,你不請,我來請,讓你家長把你領回家好好反省。他說,你有什么權力不讓我上課,再說了,我是在教室犯的錯,你憑什么叫我回家?他激動地說,我看你也得好好反省!
后來,他說那句要老師好好反省的話一出口就嚇壞了,想著闖了大禍。結果,他這句話說完,老師沉默了一會兒,讓他坐下,沒再說請家長的話。
后來,我接到他老師的電話,說起那天他的表現,說他的那些話很有邏輯,挺不好反駁。我請老師原諒他的刺兒頭行為。老師說,每個刺兒頭都是有道理的,我自己的方法是有問題。
是啊,每個刺兒頭孩子都是有理由的,先別急著拔他的刺,許多時候,那刺是明亮的內心,就像一根帶刺的黃瓜,等他慢慢成熟,刺兒就落了。
(趙世英摘自《婚姻與家庭》2012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