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羅蘭在2011年底的破產保護和重組中,不得不分別出售了輪轉與單張紙業務,最終分別隸屬于3家不同的公司。曼羅蘭一事帶給印刷業帶來了陣陣寒意,也給了我們更深的思索。時間流轉,當購買曼羅蘭業務的幾家公司經過重組重回視野,我們這時候應該好好分析曼羅蘭重組帶給印刷業的是什么,或許這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重組與重生
直到今天,業界從來都沒有人否認過曼羅蘭的技術實力,其擁有完整的產品線和不斷創新的技術體系。我們更不能否認的是,曼羅蘭已經實現了成功重組并獲得了新生。更值得關注的是,曼羅蘭的重組十分迅速。或許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重組后的曼羅蘭是更有朝氣了,還是已經元氣大傷?實際上,大家關心的是曼羅蘭今后的道路以及帶給印刷業影響。
“破產”本身是一個絕對的貶義詞,在中國就意味著失敗。盡管在國外法律上應用更多的是“破產保護”,但由于中國法律體系中不存在這種說法,所以大家往往會不自覺地將“破產保護”和“破產”等同起來。作為印刷人我們應該清楚,曼羅蘭的破產保護并不是因為在經營管理上犯了嚴重的失誤,也不是因為缺乏技術創新,而是膠印機市場的急劇萎縮將這個印機巨人拖垮了,其背后顯示出膠印機市場的大勢已去。因此,我們在看待曼羅蘭從破產保護到重組的時候,更多的是對自身前景的擔憂。
近一段時間,重組后的曼羅蘭重回人們的視野,仍然會如約出現在其應該出現的各個招標項目中,仍然會以其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和產品引起行業的關注,而且中標的幾率并沒有降低。作為曼羅蘭的報業老用戶,筆者公司還感受到,曼羅蘭的服務水平和理念并沒有明顯的變化。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說曼羅蘭的重組是有效的、成功的。因此,曼羅蘭的成功重組,也讓我們重拾了一點對印刷業的信心。
基于膠印市場的迅速變化,很多傳統膠印廠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弊病。打個并不一定準確的比喻:曼羅蘭公司只是最早住院做手術的那一個,手術后很好地治愈了身體上的病痛。其實,任何企業的發展都不可能長期維持在一個穩定增長的態勢,發展戰略也不應該始終都是發展型的,穩定型或緊縮型都是針對特定市場環境下的正確選擇。
冷靜地看待曼羅蘭的重組過程,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這應該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相對的正常過程,不應被誤解。實際上,我們更欣喜于其在短暫的陣痛后能夠很快得到恢復,因為我們怕的不是少一個曼羅蘭,而是少一個技術創新的源泉。
回過頭來看曼羅蘭的重組與重生,市場的力量始終都在左右著整個過程。破產保護是市場萎縮后迫不得已的選擇,而迅速重組則是市場的重新認可,重組后迅速回到正軌不僅是成功重組的標志,也證明了重組的必要性。
作為行業中人,我們很清楚印刷業的發展軌跡,曼羅蘭的破產保護和重組與市場變化有必然關聯。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膠印技術大發展,成就了膠印機制造業的輝煌;彩色印刷的普及和印刷市場的繁榮,引起了一輪迅速而全面的設備更新換代和色組擴充熱潮,促進了膠印機制造業生產能力的迅速擴張:當金融危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壓制了印刷市場上升曲線后,則迅速影響到了膠印機制造業。我們應該明白,正是彩色印刷的普及使得膠印機的更新換代結束,而在迅速擴張時期形成的過度龐大的身軀,已經使膠印機制造業不堪重負。因此,不管是裁員、分拆,還是破產保護、重組,都是印機制造業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膠印設備的需求正在萎縮,這是印機行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曼羅蘭迅速成功重組也是市場的選擇,說明擁有核心膠印機制造技術的廠商仍然有其市場價值。現在我們是站在行業內看問題,就如同報業人士誰都不看好報紙的未來,而默多克卻在不斷低價收購報紙一樣。實際上,業內外不同的評判標準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就像與印刷業毫不相關的蘭利和波塞爾兩家公司收購了曼羅蘭,而曼和安聯兩大股東則放棄了曼羅蘭一樣。
重組完成后的曼羅蘭表現出了更強的市場活力,這就說明了破產保護的意義。通過重組,曼羅蘭輪轉印刷系統有限公司和曼羅蘭單張印刷系統有限公司的股權結構更為合理、穩固,組織體系和人員結構也充分精減,使其成本控制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最近幾次國內招標中,曼羅蘭輪轉設備的報價有明顯優勢,也顯示了其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后的靈活性。市場對曼羅蘭的認可并沒有因破產保護而減弱,設備簽約依然順利進行,如今這家重獲新生的公司更有能力向用戶證明自己的實力。
我們看到,2008~201 1年輪轉膠印機市場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甚至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幾家供應商為了爭取訂單,紛紛報出超低價格,使得市場整體價格不斷走低。但自201 1年底開始,市場正在從惡性競爭的泥沼中走出來,歐洲幾家主要供應商的報價明顯呈上升趨勢,誰都清楚,過低報價帶來的惡性競爭不僅是自殺行為,更會進一步破壞市場的健康發展。
德魯巴之痛
從2012年德魯巴展會可以看到,膠印的頹勢已十分明顯,而數字和噴墨成為本屆展會的焦點。其,中最熱門的是數字印刷機,尤其是蘭達所導演的”神話”。重組后的曼羅蘭是以輪轉和單張兩個公司聯合參展,使其跌出了十大展商的行列。
膠印還有明天嗎?蘭達向幾大膠印廠商發出的數字化邀請,反而更像是一個挑戰書。實際上。他們與蘭達公司的技術合作,也說明其對數字化的認識不斷深入。
此次展會的另一個重要感受就是,數字印刷與印刷數字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傳統膠印機廠商在數字印刷的熱潮中已經成了旁觀者。在解決了數字印刷的速度和成本問題之后,膠印的空間還將被進一步壓縮。在他們紛紛推出具有更高自動化和數字化程度的膠印機,向著印刷數字化的美好未來攀登時,數字印刷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實現超越。為應對數字印刷,更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這屆展會上膠印與數字印刷的組合吸引了人們的視線,只不過這更被看成是數字印刷向膠印的滲透,而不是膠印向數字印刷的轉型。
這次展會各個膠印機廠商的組合印刷設備和數字印刷設備,其核心技術均是引入或代理,他們目前還都沒有噴墨和數字印刷的核心技術,曼羅蘭也不例外。因此,膠印機廠商必須正視數字時代的到來,將印刷數字化和數字印刷共同做好。特別是當短期內無法根本實現純粹的印刷數字化時,引入數字印刷的研發和應用是不得不做的選擇。也許過不了幾年,膠印和數字印刷的組合將成為膠印機的必然趨勢,而數字噴墨印刷則會成為市場的選擇和技術先進性的代表,膠印機廠商必須在這一點上有清醒的認識。幾點思考
曼羅蘭的破產保護和重組給行業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對于印機行業來說,提示我們必須認真審視和評估印刷設備的市場環境變化,不僅是印刷市場的萎縮,還需要充分認識到印刷數字化和彩色化升級完成后對膠印機需求萎縮的現實。更重要的是,傳統膠印機廠商憑借膠印工藝數字化和自動化的不斷改進,已經無法挽回信息化洪流下不斷下滑的市場趨勢,只有更多地融合數字印刷的理念,在數字印刷領域建立起核心技術體系,才能重塑市場競爭力。
作為印刷業界人士,對行業近年來的陣陣寒意有深切的感受。印刷業在信息時代受到了市場需求萎縮、成本上升的困擾,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印刷市場都已進入下滑道。當然,傳統膠印目前仍然在成本、質量、適用性上有突出的優勢,但也必須積極探索適應當前需求的技術模式。因此,必須認真對待和準確評估當前的市場形勢,適當時采用穩定型或緊縮型的發展戰略,試圖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應對巨大的市場壓力。
但是,當前印刷業并沒有找到比膠印更有市場吸引力的技術模式,數字印刷技術雖受到熱捧,可似乎只是印刷業的一廂情愿。對于印刷企業來說,他們只關心如何得到客戶所需的產品,并不關心采用的是傳統膠印還是數字印刷。從這個角度看,印刷業目前正在歷經一個必須轉型但又無法轉型的技術困境。印刷業迫切需要像曼羅蘭這樣的領航者不斷進行創新,才能給行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