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是世界上教育領先的國家之一,文盲人數占全國人口的2%左右,是世界上15~29歲年齡段人口在校就讀率最高的國家。愛爾蘭政府一直堅持把教育投資放在優先的位置,愛爾蘭本國居民享有免費的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大學由國家提供部分經費。

1初等教育強調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方法,開設適合兒童需要和興趣的課程,鼓勵兒童認識和開發自己的潛能。
2每學年從9月到次年6月,圣誕節和復活節、期中休息日、銀行假期和教師培訓日期間放假。小學畢業沒有正式考試。
3大部分小學和國際學校是全日制的,但也有部分寄宿學校。
4在愛爾蘭,要取得教師資格,必須經過4年嚴格訓練并通過考試后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
愛爾蘭有近3200多所初等教育學校,大多數接受國家資助并歸國家所有,由地方捐款補充。國立小學由羅馬天主教和愛爾蘭國教會等教會機構管理。另外有少數類似英國的收費私立寄宿學校。同時,在一些地區單獨有為殘疾兒童開設的學校,稱為“特殊教育學校”。
小學開學前,很多學校都會為家長安排信息通報會或開放日以便他們能夠了解更多關于學校及學校應向兒童提供何種教育的信息。一般來說,所有小學都有學習扶助或資源教師機構,一些兒童可能在課程學習上有困難,需要附加的教學時間,可以向扶助教師尋求幫助。某些學校會開設課外協會,專門幫助那些在完成家庭作業方面存在困難的兒童。
愛爾蘭語是全國中小學的核心課程,英語是愛爾蘭的通用語言。小學課堂進行雙語輪流教學,以兒童為基礎,以感知體驗式學習為主,學校舉辦多種生動多樣的文化活動,充分體驗不同的風俗習慣、飲食、服飾、建筑等,讓兒童在玩中學。
愛爾蘭兒童在正式入學以前,可進入小學中的幼兒班進行學習。幼兒班覆蓋愛爾蘭全國,由政府提供經費,學前教育經費約占GDP的0.44%。由于大部分的愛爾蘭人是天主教徒,幼兒班隸屬于教育部,但由教會管理。
幼兒班有小班(4~5歲)和大班(5~6歲)兩個部分,每天上課3.5~5小時(09:00~12:30或09:00~14:00),具體視孩子的年齡而定。每個班級的兒童最多不超過30人,班級配有受過培訓的老師和保育、助理人員。孩子們平時去或不去上課相對自由,課程是延伸在小學課程之外的相對獨立的部分。愛爾蘭學前教育課程強調個性化的學習途徑及教學方式,重視滿足兒童發展的需要,強調進行活動學習及多學科綜合學習;強調知識與能力的平衡,重視計劃和評價。課程主要有語言教育、數學教育、環境和科學教育、藝術教育、身體教育以及社會、個人和健康教育6大核心領域,內容包括愛爾蘭語、英語、數學、環境教育和學科教育等。課程相對靈活,不同學校可根據兒童個人和地域的需要進行適當調整。在幼兒班,孩子們可以通過游戲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從游戲中認識自己及他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發展學前數學和閱讀技能,通過游戲以自然的方式做出選擇、提出想法、運用自己的思維表達意見并解決問題。
中等教育共6年,通常開始于12歲,包括3年義務初中教育、1年過渡學年和兩年高中教育。
1中等教育學校一般有普通、職業、社區和綜合學校,約60%的學生選擇普通中學。絕大部分普通中學屬于免費教育方案,接收國家津貼和按人頭計算的補助費。
2約25%的中學生在職業學校接受中等教育。職業學校由國家提供93%以上的費用。除提供教育外,職業教育體系也不斷增加高等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服務。
3約14%的中學生在社區和綜合學校接受學術和技能教育。
4約10%的中學提供寄宿,其中很多學校有招收國際學生的傳統。有一些語言學校和私人代理幫助海外學生申請入學,并提供住宿家庭等服務。
在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必須要修至少5門課程,包括英語、愛爾蘭語及數學3門核心課程,不過對于年齡超過11歲后進入愛爾蘭教育體系的海外學生并不強求參加愛爾蘭語考試。另外幾門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包括科學、藝術、語言、繪畫以及其他機械制圖、土木課程等應用課程。
3年的義務初中教育是以取得中學畢業證為目的而進行的教育,初中畢業證書考試在初中結束時進行。“過渡學年”內容涵蓋學校教學及校外實習課程,目的是讓學生體驗考試之外的生活技能和工作經驗,以學生的興趣愛好課程為主,不設正式的考試,在這1年的課程中,學校會導入一些社會福利活動、地區活動等,讓學生更多地感受生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拓展知識面和視野。
最后的兩年即高中教育是以畢業考試為目的而進行的教育,畢業考試分為3個等級,高中部學生通常選修6~7門學科并參加學校考試,以決定將來的方向和更高一級的教育。
在愛爾蘭,雖然6歲之前兒童沒有接受教育的義務,但大多數兒童在6歲之前就開始上學了。愛爾蘭學前學校教育者認為:學前學校是兒童獲得離開父母、成為有組織、有計劃學習環境中某一團體的一份子的初次經歷的重要場所;游戲對所有兒童而言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需求,那些沒有足夠機會去通過游戲表達自己的孩子,可能無法發展充分發揮自己潛能所需要的技能。因而大多數愛爾蘭的學前學校服務為兒童提供有計劃的教育方案,且大多以游戲或“自由”游戲為基礎的教育方案。
早期開端計劃是一項為期一年的預防性干預方案,由教育技能部策劃、資助和評估,在指定的弱勢區域及選定的學校內進行。這項計劃的受眾是年齡在3.2~4.7歲之間的特殊兒童,其目的是幫助兒童充分開發自身的各項潛能:幫助兒童建立起對學習的信心;培養兒童積極的、有組織的和適當的獨立行為,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兒童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注重兒童語言、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及個人能力的開發,以便將來能輕松適應學校生活。對于參與其中的孩子來說,“在玩中學”的方法將會帶給孩子積極、愉悅的學習環境。參與其中的兒童,其父母將會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參與計劃的工作人員,包括訓練有素的老師和兒童保育工作者及若干家長志愿者,老師和兒童保育工作者是由學校管理董事會從其學校老師中指定,受管理董事會和和首席教師的常規監督。家長在日常管理和組織活動方面,也是重要參與者,每周也會有家長輪流策劃參與中心的活動。
計劃中課程設置優先發展4個核心領域,即健康、自我認同和歸屬感、交流、探索與思考。通過使孩子們參與結構化的游戲活動,提高核心區域的發展。在這些活動中,老師會不斷開發各種游戲和積極的親子互動,并為每一個孩子設置具體的學習目標。此外,從學校畢業的中學生,也可能會參與到中心的工作中來,他們可以將工作經歷作為過渡課程的工作體驗之一,或作為職業準備或培訓項目的一部分。
作為重要的移民國家,愛爾蘭十分重視人權、重視兒童的平等權利意識。為了使學校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基本權利,愛爾蘭的中小學通過課堂或各種課外活動,大力宣傳兒童的權利,努力使所有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的兒童享有人的平等權利,保障所有中小學生的權利。提高社會多元化程度、增強多元文化意識與平等觀念、尊重差異、反對偏見與歧視是愛爾蘭在落實跨文化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指南。也因此,愛爾蘭在跨文化教育方面的課程設置有諸多重要原則,如注意兒童的和諧全面發展、承認個體差異的重要性、以環境為基礎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性等。近年來,愛爾蘭中小學教育在教學中,持續增強兒童對文化與社會差異的關注,鼓勵兒童與他人和諧共處;在生活態度、情感道德、自我認知、想象力以及審美等多方面融入跨文化意識,逐步教育培訓兒童獲得正確的理念;不斷傳遞不同宗教與種族的寬容性,幫助兒童逐步樹立文化自豪感。學校會特意在教室里布置各國國旗、地球儀,在圖書區擺放不同文字版本的圖書、雜志和音像資料等,開展各國特色的課外活動,幫助兒童關注其他國家及他國文化。
愛爾蘭中小學非常重視課本與其他教育資源的選擇,努力實現透明化管理。教育載體中文字與圖片不僅傳達教育信息,還增加對宗教、性別、種族等方面的正向描述。學校也將跨文化教育融入音樂課中。愛爾蘭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不僅向學生提供音樂中體現的文化背景,鼓勵兒童進行不同音樂文化傳統的學習,并舉行不同文化的專題音樂會,邀請其他民族語文化背景的音樂家駐校表演,組織社區成員、學生與家長共同參加藝術表演,組織學生參加相異文化的文藝演出、不同角色所表現的獨特歷史等。
愛爾蘭中小學校認為,語言能力對于兒童的發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通過語言學習,兒童可以了解愛爾蘭與歐洲凱爾特人等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了解周邊國家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多元歷史與多元文化。通過語言方面的教育實踐,幫助兒童發展感知能力,學習如何理解外部世界。對于轉校新生,學校公開表揚其優點,有組織地為新生提供各種機會,通過小組活動促進新生與其他同學的接觸,幫助其在最短時間融入到其他同學中去。學校鼓勵新生運用音樂、藝術或戲劇等國際通用語言實現與同學間的交流,或者通過英語輔導和同學間的幫助,幫助新生跨越語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