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不一定要教大家如何吃得好、吃得豪、哪家餐館首選,他也可以通過食物和文字,來反映年代的變遷和軌跡。這方面有一部杰出作品,與近日病重的曼德拉有關,那就是Anna Trapido所著的《Hunger for Freedom: the Story of Food in the Life of Nelson Mandela》。
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人權斗士、政壇風云人物,一生為了民主人權、社會不公、種族隔離而抗爭不懈,不為他這些崢嶸歲月著書立說,反而關心他吃些什么,難免給人八卦的印象,但正如作者所說:“世上已有很多寫得很好的曼德拉傳記,但它們差不多全由男性所寫,而且都是直截了當的政治傳記,忽略了個人感性的一面。”她又說:“通過人們吃些什么和如何烹調,能展示一個地方的社會、經濟和情感真相,因此,何不看看那些改寫世界歷史的飲食點滴?”
Trapido說,曼德拉年輕時常吃的一樣東西,是炸魚薯條,因為他往往要長途跋涉駕車去偏遠地區幫遭逢不義的人處理法律問題,根本不容許他找個地方好好吃頓飯,惟有以這樣的快餐解決。
她又說,在1950年代,當那些反種族隔離人權斗士開派對時,只會用很小的杯喝酒,這是為防止警察突擊搜查,會人贓并獲,以非法酗酒來控告他們。南方人物周刊版權所有
曼德拉與第一任太太Winnie結婚時,婚宴上的賓客門可羅雀,因為當時他的大部分戰友不是被監督,就是遭流放。
Trapido又講述了曼德拉被捕后,獄中伙食的故事,十分重要,因為那是囚犯為人權進行抗爭的重要事件。當時黑人囚犯的伙食特別差,不但分量少,質量也差,大家普遍營養不良。為接濟曼德拉,女戰友偷運了一鍋咖哩雞,這鍋咖哩雞,還有為囚犯在漫長的等候審判中煮的咖啡等,都成了苦中作樂、灰暗日子里的一點安慰。
也有歡欣的時光。曼德拉1990年被釋放那一天,戰友煮了一個愛心燉鍋為他慶祝,圖圖大主教為他準備了朗姆酒葡萄干雪糕,一位民權斗士的遺孀為他準備了“koeksister”——一種沾上糖漿的南非甜圈。
這些食物一定很好吃,因為它們代表了久別重逢的感情,以及對南非未來的期盼。
曼德拉不愛山珍海味,只喜歡家鄉菜。從1992年起(出獄后兩年)就擔任其廚師的Xoliswa Ndoyiya回憶說,當年她面試時,只被問到一個問題:“你能否煮我們的家常菜?”擅長煮南非家鄉菜的她,當然覺得全無難度,于是立即被聘任。
一年前,Ndoyiya出版了一本食譜《Ukutya Kwasekhaya: Tastes from Nelson Mandela's Kitchen》,記錄了曼德拉的心愛食譜。“Ukutya Kwasekhaya”就是“家鄉菜”的部族土話。
曼德拉的出生地是Mvezo,那里有一款家鄉菜——被稱為“umphokoqo”的粟米粥。雖然后來貴為一國總統,但他始終鐘情這種由玉米粉、酸奶、甜雞肉做成的童年口味。Ndoyiya說這道菜讓曼德拉想起母親,因為這是他母親的拿手好菜。
這位廚師回憶,有次碰上這位總統外訪,他懷念家鄉菜,讓工作人員送到倫敦,以解相思之苦。曼德拉的孫女Nandi也說,每次當這道菜出現在晚餐桌上,都會讓祖父胃口大開,甚至與其他人爭著吃。
老人家晚年因健康問題,當然得小心飲食,但實際上影響不大,因為他本來就喜歡吃一些簡單烹調的食物。Ndoyiya說曼德拉最不喜歡油淋淋的食物,但嗜甜成癖,超愛吃甜點,最喜歡草莓蛋糕(strawberry trifle),以及Malva pudding,一種面頭淋上雪糕或吉士汁的烘焙點心。但老人家面對孫兒時,還是會一本正經,要他們多吃水果、少吃甜點,當然他自己例外,這就是曼德拉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