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老王患糖尿病已5年多,因為平時沒覺得身體哪兒不舒服,醫生開的降糖藥他也就沒按時吃。最近一段時間,老王晚上睡覺總是出汗,早上起來手心還是濕濕的。到醫院一檢查,診斷書上除了“糖尿病”,下面還多了個“肺結核”。極度郁悶的老王暗自思量,不就是沒有按時吃藥嘛,至于又添新病嗎?
點評:隨著氣溫回暖,各類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都到了高發期,而人們戶外活動的增加,也給肺結核的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糖尿病患者易患肺結核,其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而且這種肺結核大部分比較嚴重,病情復雜,傳染性強,病死率高。糖尿病與肺結核相互影響,前者對后者的影響更為嚴重。一方面糖尿病患者體內組織糖含量高、脂肪代謝障礙、肝臟糖原減少,給結核桿菌提供了良好的營養環境;糖尿病患者肝臟轉化維生素A的機能減退,導致維生素A缺乏,使呼吸道黏膜上皮抵抗力降低;糖尿病患者因體內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而出現營養不良,酮體生成過多,細胞吞噬能力下降,抗體生成減少,這些都能導致免疫力降低而易感染結核病。另一方面,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它對糖尿病的影響也很大。肺結核的中毒癥狀、長期低熱和大量消耗導致胰腺代謝調節障礙,加重了糖的代謝障礙。同時,結核病可導致胰島細胞營養不良和萎縮,使機體的糖不能被利用或不能維持血糖水平而影響糖類代謝。因此,有人將肺結核病稱為糖尿病的“孿生兄弟”。
多數糖尿病并發肺結核患者是先患糖尿病后患肺結核。當糖尿病患者出現體重明顯下降,呼吸道與結核中毒癥狀(如咳嗽、咳痰或痰中帶血、發熱、乏力、盜汗等)時,應警惕并發肺結核。此時應盡快到結核病防治機構進行系統檢查(包括痰涂片及胸部X線檢查),以便早期確診是否患有肺結核。患肺結核后并發糖尿病的患者較少,其起病緩和,臨床表現類似結核的惡化或復發,當肺結核患者出現食欲明顯增強、皮膚癤腫、會陰瘙癢時,應警惕并發糖尿病。糖尿病并發肺結核時,治療相對來講比較復雜,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控制血糖和營養并重
血糖控制不佳是糖尿病患者并發肺結核的主要危險因素,而活動性結核病又可以加重糖尿病,誘發各種并發癥。假如兩種疾病分而治之,往往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必須在控制糖尿病的基礎上,肺結核的治療才能奏效。一經確診糖尿病合并肺結核,首先要積極控制糖尿病,只有使血糖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才能提高機體抗感染能力,也才能提高抗結核藥效果,促進病情改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控制血糖首選胰島素,應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尿病的飲食控制要考慮到肺結核的營養需要,其大體方案為:(1)熱量應根據肺結核的狀況,略高于平衡糖尿病總熱量的10%左右;(2)營養分配中,糖的比例按糖尿病飲食控制要求或略低于需要比例,增加蛋白質比例,其標準控制在一天1.5~1.8g/kg(體重);(3)增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有利于控制肺結核的發展。
二是抗結核療程要足
早期、足量、聯合及全程應用抗結核藥物,仍是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基本治療原則。異煙肼、利福平是抗結核病的常用一線藥物,還有對氨基水楊酸鈉和鏈霉素等。治療糖尿病合并結核病時,用藥時間要比單純肺結核延長。治療中宜組成三聯或四聯用藥,強化2~3個月后,改為異煙肼、利福平兩聯維持治療,以徹底根除結核菌感染,防止復發而使肺部病變復雜化,減小治療的難度。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呂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