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瘡是常見的化膿性傳染性皮膚病,兒童多見,好發于夏秋季節,多發生于皮膚暴露部位,如頭面、四肢等。表現為皮膚起膿皰,浸淫成瘡,有不同程度的癢感,抓破后會有黃水外流,引起接觸感染。
方一
組方:復方新諾明片、呋喃唑酮片、氯苯那敏片、潑尼松片各等份,研末備用。
用法:有滲出者可直接將藥粉撒在瘡面上,滲出較少者可用適量麻油調藥敷瘡面即可。每日換藥1次。連用3~4日。
注:本方適用于黃水瘡初期較局限病癥。
方二
取枯礬30克,焦杏仁15克,頭發灰1克,呋喃西林2克,索米痛片10粒,氯苯那敏20克。共研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涂敷患處,隔日1次。
方三
組方:大黃10克,黃柏3克,黃芩1克,地膚子5克,煅石膏6克。
用法:共研細粉,用菜油90毫升調勻。將膿皰滲液及膿痂洗凈,外搽患處。每日3次,一般3~5天即可見創面干結。
(本欄目文章均選自《家庭實用驗方精選》,由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