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龍蝦,20世紀80年代初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廣泛,是大眾普遍喜愛的美食。小龍蝦體內蛋白質含量較高,占總體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不到0.2%,蝦肉內鋅、碘、硒等微量元素含量要高于其他食品。另外,小龍蝦還可以入藥,能化痰止咳,促進手術后的傷口生肌愈合。隨著天然野生資源的銳減,小龍蝦的人工養殖日益受到重視,規模不斷擴大,稻田養殖小龍蝦(稻蝦連作)成為重要的養殖形式。本期特別推出稻田養殖小龍蝦技術,期望給予讀者一定幫助。
稻蝦連作有三個優點:一是充分利用水體資源,增產增收;二是小龍蝦能吃掉稻田中的野雜草和水生生物,消滅包括蚊子在內的危害性幼蟲,可起到除草、除害的作用;三是小龍蝦游動或覓食有助于給稻田松土、活水、通氣,增加了稻田水體溶氧量,同時小龍蝦通過新陳代謝排出大量糞便,起到了增肥的效果。
一、稻田準備
1.選址
蝦稻連作應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強、天干不旱、洪水不淹、生態環境良好、周圍無污染源、土壤肥沃且底質為自然結構的稻田,一般低湖田、冷浸田及冬泡田比較合適;稻田面積大小不限,但若面積太小則不劃算,最好以3.33~6.67公頃(50~100畝)為一個養殖單元。對于規模較大、產量和效益要求較高的基地,還要考慮交通便利、電力供應有保證等。
2.稻田改造
包括環形溝和田間溝的開挖,田埂加寬、加高、加固,水質和水位的控制,水草種植等。
(1)挖溝。沿稻田田埂內側的四周開挖環形養蝦溝,溝寬2.0米、深1.0米。環形養蝦溝離田埂2.0米遠,拐角處最好呈弧形。一個6.67公頃的養殖單元,還要在田中間開挖“十”或“井”字形田間溝,溝寬0.5~1.0米、深0.5米。環形溝和田間溝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5.0%~10.0%。
(2)筑埂。利用開溝挖出的土加寬、加高、加固周邊田埂,田埂頂面寬2.0~3.0米,高出田面至少0.8米,田埂要夯實,以防滲水或坍塌。
(3)種草。種植水草既能為小龍蝦提供優質餌料,又能為其棲息、蛻殼、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是小龍蝦養殖成功的關鍵措施之一。水草是指沉水植物,也可種植水葫蘆或水花生。
(4)控制水質和水位。水質應符合健康養殖要求,小龍蝦對重金屬和農藥(如敵百蟲、菊酯類殺蟲劑等)非常敏感,應加以注意。水位一般應保持高于田面0.3~0.6米;秋、冬季節氣溫下降迅速,宜提高水位,以便保溫;春季氣溫上升較快,且太陽照射強,應降低水位,以便提升水溫;夏季氣溫過高,水位宜深,從而達到適當降溫的目的。
3.清除敵害
稻田中威脅小龍蝦生存的敵害較多,如水蜈蚣、蛙、水蛇、黃鱔、泥鰍、肉食性魚類(鯰、鰍、烏龜等)、水老鼠等都是小龍蝦的天敵。因此,放養小龍蝦前須用藥物(如生石灰)徹底清除稻田中的敵害。此外,進水口要用350~833微米紗網過濾,排水口也要用密網圍住,防止敵害侵入。
二、苗種放養
堅持早放、放足,并注重質量。實施蝦稻連作的稻田,應在9~10月份投放幼蝦或在7~8月份投放親蝦(可在稻田附近設置親蝦暫養池,最好與養蝦的稻田連在一起,待中稻收割后及時灌水放蝦入稻田)。投放量:每年的9~10月份中稻收割后,往灌水的稻田里每667平方米(1畝)投放1厘米以上幼蝦1萬~2萬尾;或在每年的7~8月份中稻收割前,往稻田的環形溝或附近的暫養池中投放親蝦,每667平方米稻田投放15~20公斤(宜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進行),投放的時間越早,養殖效果越好。為保證成活率,親蝦最好就近直接從養殖池塘或天然水域捕撈,應注意親蝦離水的時間最好不超過2小時;還要堅持選種質量標準,盡量選擇附肢齊全、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軀體光滑、無附著物、活動能力強且個體體重在30克以上的雌雄蝦作為放種親蝦,雌雄比例控制在(2~3)∶1。
三、日常管理
1.防逃
由于小龍蝦一般在底棲爬行且逆水上溯的能力較強,因此要注意防逃。養蝦稻田的進、排水口要設置防逃設施,進水口用350~833微米的網片過濾進水,排水口也要用密網圍住,以防小龍蝦逐水流而外逃;稻田四周田埂上要用70厘米寬的密眼網片或石棉瓦圍攔,網片下端埋入土中20厘米,土上部分呈90°向內傾斜。用石棉瓦做防逃墻比較經濟,每米成本2.5元,效果也比較好。平時要經常檢查進、排水口和封閉網片或石棉瓦有無漏洞(老鼠可咬破網片),防止小龍蝦外逃。
2.飼養
適當投餌施肥是提高養殖產量的重要措施。小龍蝦食性雜,常用飼料有螺、蜆、野雜魚蝦、畜禽下腳料、水陸草類、蔬菜、玉米、谷物、米糠、麥麩、豆渣及餅類。養殖時,應以水草、農家肥為主,適當配以豆渣、米糠、麥麩、餅類等農副產品及小龍蝦專用飼料。投喂做到“四定”,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具體地講,早期宜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中期以水草、農家肥和農副產品為主,后期以農副產品和人工配合飼料為主。堅持每日投喂1~2次(在傍晚和晚上投喂),日投喂量控制在存蝦總量的1%~3%(以當天投喂的餌料在3~4小時內吃完為度);有條件的地方,可多投喂螺和蜆。投喂飼料雖然會增加成本,但可以提高龍蝦的質量和產量,使總體效益得到提高。
3.巡田除害
平時要勤巡查,及時清除田內敵害生物。有條件的可在田邊設置稻草人或彩布條,以恐嚇、驅趕水鳥,也可人工驅趕鳥類;對于老鼠,可用毒餌放于田埂上誘殺,但要注意須及時清除被毒死的老鼠和余下的毒餌,以防對田中的小龍蝦產生毒害。
四、病害防治
小龍蝦抗病力強,在粗放模式下基本無病害發生。在高密度養殖環境中,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加強日常管理,主要是注意調控水質、投喂優質餌料、及時清除病死蝦,在養殖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使用藥物,以提高小龍蝦的品質。小龍蝦對農藥敏感,當稻田需要噴藥時,宜將水位提高,在下午進行噴藥,噴頭盡量向上,噴完后立即換水。
五、捕撈上市
適時捕撈、捕大留小是降低養殖成本、增加產量的重要原則。每年從5月初開始,就要采用蝦籠和地籠網陸續將達到商品規格的小龍蝦捕撈上市;未達到規格的,則繼續留在稻田內養殖。如此一來,既能將大規格的小龍蝦及時捕起賣個好價錢,減少死亡損失,又能降低稻田中小龍蝦的密度,促進小規格的小龍蝦快速生長,提高產量和效益。每次連捕10天,停捕7天后再捕,如此反復至10月初小龍蝦捕獲全面結束,留在塘中的小龍蝦下年作親本用。捕撈方法:將蝦籠和地籠網(網眼規格2厘米左右)置于稻田蝦溝內或稻田中,每天清晨起籠收蝦。蝦籠和地籠網隔一段時間要移動一下位置,以利于捕蝦,有條件的可在籠中設誘餌引誘小龍蝦進網。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張泳濤 郵編: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