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國膳食營養狀況調查結果,中國人平均每天每人鈣的攝入量不足需求的50%!于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國內進入了全民補鈣的時代。
大家都知道缺鈣最容易造成骨骼方面的問題,于是本著“吃什么補什么”的想法,骨頭湯瞬間成了補鈣的良品;不愛喝牛奶的人群了解到大豆也是高鈣食品,于是覺得天天喝豆漿效果也是一樣的……殊不知這恰恰是造成中國人缺鈣的主要原因。
補鈣這些年,關于“鈣”的傳言滿天飛,如今仿佛越不尋常的旁門左道越可信……但科學松鼠會健康專家、《吃的真相》作者云無心告訴我們,鈣的傳言眾多,但不可信的卻更多。許多食物含鈣量高,不過喝奶制品依舊是通過食物攝取鈣質最高效的途徑。

關于鈣的7大傳言,它們都對嗎?
在鈣補充劑廠商不遺余力的廣告轟炸下,“補鈣”幾乎成了全民運動。關于補鈣的各種傳言也層出不窮,那些真的可信嗎?

1補鈣=吃鈣片
片面!首先要承認,鈣片確實是最簡單的補鈣途徑。一般而言,鈣片多以碳酸鈣和檸檬酸鈣的形式存在,也有些其他的方式,比如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磷酸鈣等,這些不同形式的鈣就是各廠家大打價格戰的基礎。根據NIH的報告指出碳酸鈣和檸檬酸鈣都有較好的吸收率。其實,鈣的吸收效率還跟吃進去的鈣量有關。當吃進去的鈣比較少,鈣的吸收效率會比較高。所以,把含鈣量相同的鈣片一次吃下,就不如分成早晚各吃一半的吸收效率高。
但鈣片絕對不是補鈣的唯一方式,其中喝奶制品就是通過食物攝取鈣的方便高效的途徑。任何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奶油……都含有豐富的鈣。一杯牛奶所含的鈣在300毫克左右,可以滿足成人一天鈣的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2喝骨頭湯補骨頭
錯得離譜!骨頭中含有很多鈣,但骨頭湯含鈣量卻少得可憐。因為骨頭中的鈣很難溶解到湯中。有人做過測定,即使經過長時間燉煮,骨頭湯中的鈣也比自來水中高不了多少。有人說加醋燉煮就可以增加鈣的溶解,即使不考慮加了醋的骨頭湯很難喝,骨頭中的鈣主要是以磷酸鈣的形式存在,所以加醋對它壓根沒影響。
3吃蔬菜補鈣更自然
錯!很多蔬菜所含鈣質不容易被吸收。雖然與相同重量的牛奶相比,海帶的鈣含量甚至更高,菠菜、白菜也差不了多少。但是我們補鈣首先要記住的是,這些食物中所含的鈣是否容易被人體吸收,否則含鈣量再高也是白搭。所以像海帶、菠菜、西蘭花、白菜、甘藍等蔬菜中的鈣往往與植物中的植酸或者草酸結合在一起,在胃腸中很難被離解出來。其次,堅持每天喝一兩杯牛奶很容易,要堅持每天都吃幾百克這幾種蔬菜,就不大容易做到了吧。
4不愛牛奶,喝豆漿也一樣
大錯特錯!大豆可以算作一種“高鈣食物”,但是傳統的豆漿卻不是。把大豆做成豆漿,本來就只有一部分鈣留在了豆渣中,而進入豆漿的部分還被大大稀釋了。所以跟牛奶相比,傳統豆漿中的鈣少到可以忽略。此外,大豆中的很多鈣與植酸結合,不經過植酸酶的水解,很難釋放出來被人體吸收,而人體中并不存在這種酶。所以,“自己打的豆漿”鈣含量其實很低。
5芝麻醬、奶酪含鈣高
理論上正確!如果不怕發胖,可以嘗試吃芝麻醬和奶酪補鈣。這兩種食物的含鈣量,最高的每百克中能有幾百毫克。不過因為存在形式的差別,被人體吸收的效率還是奶酪更高。此外,芝麻醬和奶酪都屬于高熱量食品,吸收了幾百毫克的鈣的同時,也把五六百千卡的熱量一起吃了下去,而一般人一天所需要的熱量也就是2000千卡左右。 6補鈣容易引發結石危機不一定!只要不把鈣片當零食吃,鈣對于人體基本上沒有危害。實際上,腎結石的形成比較復雜,攝入草酸過多、喝水過少,都會增加風險。正常食譜中的鈣和補充的鈣片一般對人體沒有什么影響。不過,過多的鈣會影響鐵、鋅、錳、磷等成分的吸收。美國制定的每日鈣的最高攝入量是2500毫克,意思是只要不超過這個量,就可以認為不會產生副作用(包括結石風險)。但是鈣能與一些藥物反應,影響藥物的吸收。對于常規補鈣的人來說,服藥前應該咨詢醫生所服的藥物是否會被鈣影響。
7補鈣能安撫“大姨媽”
竟然是真的!近期美國婦產學研究表示,鈣對于緩解“大姨媽”前期綜合征有一定的效果。只要補充足夠的鈣,經前癥候群,如心情焦躁、沮喪、下腹痛、乳房脹痛等癥狀可以減輕50%。醫學專家表示,經前癥候群與長期缺乏鈣有很大的關系,若能實時補鈣,則能夠調節體內一些荷爾蒙的分泌狀況,以達到緩解經前癥候群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