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的特色是什么?別再說老一套的巧克力或丁丁歷險記啦,要知道,比利時的啤酒可是全球有名!用作者“酒鬼”鴨子的一句話說就是:“在比利時,有事喝酒,沒事也喝酒!”趕緊準備好酒壺,咱們一起走遍比利時最著名、最有故事的酒館,不醉不歸!

布魯塞爾今宵酒醒何處!

“哎,你們,能不能放低點聲音?!”一個老頭子側過身來,幾乎是以嚴厲的口氣說,眼鏡片閃閃發光。A La Mort Subite Cafe位于布魯塞爾Warmoesberg街7號,當晚為了給一個爵士樂隊騰地方,本就不多的桌椅被撤掉了幾個,剩下的也擠在一起。A La Mort Subite的顧客大多很年輕,不過并不只是年輕人會來這里,中老年的本地大叔大媽們也混跡其中。既有學生也有本地人,這讓A La Mort Subite非常“布魯塞爾”:既是大眾的,也是波希米亞的。
我要了一杯Lambic啤酒,這是我們來這里的原因—這家酒館是布魯塞爾為數不多的供應Lambic的地方,這種酒使用久藏的蛇麻草釀制,用野生酵母和微生物混合物發酵。要在木桶中熟化3到5年才能釀成,除了比利時人,還有誰會這樣釀造啤酒?不過,第一口剛入喉,強烈的酸味直沖頭頂,嗆得我眉毛鼻子都擰到了一起。我在酒館里走了兩圈,好奇地看著那些裸露的紅磚、古舊得可以送進博物館的橡木桌,還有裝滿了酒瓶的柳條框,樂手已經開始演奏,聲浪一陣陣涌到我耳里,“嗯!這是個好地方”,我在心里暗暗說。

我們三個,我、女友五月、剛結識的老A,奮力把自己塞進最后一張角桌邊,我和老A都要了Lambic,只有五月受不了酸味,獨自要了2002 Loire Valley干紅。老A在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混跡多年,很快就和鄰桌的女孩子打成一片。我們一起玩擲骰子,我很快就暈乎了,急得五月在桌子下面踢我,用中文叫我趕快上廁所躲一會兒。
玩完骰子,我和五月開始研究壁架上的裝飾品,除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酒瓶,還有布魯塞爾著名的“撒尿小童”于連的迷你雕塑—這個小孩被比利時人民稱為“布魯塞爾第一市民”,當地人對他的喜愛可見一斑。酒館還有品種豐富的奶酪和色拉下酒,不過不得不說,免費的面包給得實在太少!我們興高采烈,臉越來越紅,話也越來越多。這個時候,開頭那位大爺過來噓了我們,我很想對大爺說:“我們中國人就是這么擠在一起喝酒的,今宵有酒今宵醉!”

安特衛普偷得浮生半日閑
在安特衛普的任何一家酒吧里,直接叫上一杯啤酒,侍者幾乎都會奉上一杯De Konick。這種酒,我和五月真的是垂涎已久,De Konick屬于比利時Ales啤酒,是比利時最普遍的酒類,而且度數較低,顏色濃醇,青銅色澤簡直讓人心醉神迷。
到達目的地沒多久,我們甩下老A,直奔大廣場旁的Ultimatum酒吧—咱打好撒完鈔票直接喝酒的打算,可誰想到居然趕上人滿為患的情境!這時老A才神清氣爽地出現,賤兮兮地說:“讓你們不跟我走吧?”好吧,酒鬼三人組順利轉戰下一家。
作為“替代品”的Quinten Matsijs酒吧,據說是低地國家歷史最悠久的酒館,從1565年開始這個身處僻靜小巷中的酒館就為顧客提供啤酒了。比起布魯塞爾酒館里的瘋鬧,Quinten的氣氛始終是安寧閑適的—音樂聲開到極低,五彩玻璃有效地隔離了外部世界,讓人產生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愜意感。酒館里多半是上了年紀的本地人,看得出來都是熟客,彼此相識聊天。幾個酒保也和酒館一樣陳舊古老,倒是和顧客親如家人,一邊微笑嘮嗑,一邊熟練地取出顧客習慣了的某種酒,這一切都使酒館帶上了一種讓人昏昏欲睡的安適和親切感。實際上,在這里你很容易想象16世紀時的情景—幾個穿長袍的教父坐在角落里打盹,已經飲干的白錫大啤酒杯和悶燒著的煙斗放在他們面前的桌上。
酒館菜單很豐富,甚至能找到日本菜,價格也不辣手,特別是這里的湯更是安特衛普一絕。白色豬肉香腸加厚多士、Tierenteyn芥末是這里的招牌菜,要是佐以比利時馳名的鮮釀啤酒De Konick的話,絕對是此樂只應天上有。
附近還有安特衛普最著名的修道院啤酒廠Brewery Westmalle—據說以前每個修道院都會釀造自己的啤酒來滿足教士的需求,而今天這類被稱為Trappist的啤酒只在少數修道院內釀造,目前僅存6家這樣的酒廠。哪怕你不是如我這般的酒客,也應該知道鮮釀啤酒的口味好于桶裝啤酒,雖然Westmalle已不再大規模生產,酒廠內部還是有鮮釀啤酒可供游客品嘗,試問誰又能抵擋住這樣的味蕾誘惑呢?


布魯日擼一把文藝的胡子

離開安特衛普,先是五月回了國,再是老A被大學導師“召回”,等到了布魯日就剩下我一個人。但對于布魯日這么一個從骨子里散發出文藝腔調的城市,一個人逛酒館也許更是一種享受—古老的酒館里,再也沒人阻礙我做一場文藝的白日夢了。
我循著當地人的指引,在一條安靜的小街上找到了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吊牌和鐵門,誰能想到這就是早在1515年就已經開業,一直保持原有風貌至今的酒館Cafe Vlissinghe呢?我站在墻外,看著酒館的招牌微微晃蕩,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而小街上只有一只貓斜著眼看我,老舊的木門就在眼前,仿佛一推開就是上個世紀。
這是一家布魯日的舊式酒館,內部裝飾相當有情調,老舊的壁爐、鐵質的熱水壺、搖搖晃晃的搖椅,簡直就是哪位文人的隱居所。這家酒館開業至今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注意這里華麗的木質吧臺),曾經有很多藝術家光顧,如著名繪畫大師Van Dyck,他坐過的椅子仍然在這里。似乎從上個世紀初開始,歐洲主要都市中的酒館就不再是滿身汗臭的無產階級勞動之余喝一杯的地方,而是文人雅集的場所—它既消費不高,又有著美好的異域情調,它是熱烈的、有生氣的,又是曼妙的、優雅的,適合思考高深的哲學問
題和激烈的討論。幽暗的燈光、迷離的音樂、青灰色的壁磚,面前是微微混濁但口味清爽的小麥啤酒或是口感厚重的修道院啤酒。只有在這里,才會從骨子里洗去一身的俗氣,感到自己從頭到腳都浸泡到了歐洲這個文化染缸里。
紅臉膛的酒保給我端上了Straffe Hendrick啤酒,打斷了我的白日夢。這種酒由布魯日的自釀酒廠Halve Maan半月酒廠釀制,現在已停產,只有少量留存在外—就像這家仿佛停留在老時光里的酒館一樣,連酒都凝固在了過往,不再繼續向前。
比利時詩人Jos Vandeloo寫道:“酒液流淌之處,便是時間停滯之地。”突然我有些慶幸,自己是獨自來到這里,因為有人陪伴時,在閑聊或大笑中,必定感受不到這份酒、人、酒館全部凝固于時光之中,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奇妙感受!
馬上出發去比利時!
1.簽證
比利時屬申根國家,持有任何一個申根國家的簽證都可以進入,最好提前3個月開始準備材料進行遞交。
2.交通
航班一般集中在布魯塞爾國際機場,機場距離市中心約13公里,火車站在機場一層。有火車快線和巴士開往北方、南方各大城市。
查詢網站:www.biac.be
www.brusselsairport.be
3.時差
比利時實行夏令時和冬令時,夏令時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冬令時則比北京時間晚7小時。(例如比利時上午10點=北京時間下午4點或5點)。
4.氣候和著裝
比利時四季分明,不會太熱或太冷。夏季溫度在12~22攝氏度,冬季為0~6攝氏度,冬季建議常備一把雨傘。
5.購物
比利時的商店開門時間為周一到周六的早上10點~晚上6點,需要注意的是,百貨商場一般在周五晚上9點關門。
6.信用卡、ATM自動取款機
比利時接受的銀行信用卡有:Visa、American Express、Diners Club和Eurocard,以及旅行支票。
7.小費
一般旅館和餐廳費用已含16%的服務費,出租車的小費也已含在車費里,因此在比利時不太需要給小費。但寄存行李需要1.25~2.5歐元,而幫忙搬行李的車夫,可給每件1歐元的小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