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代人過年的方式不盡相同,意義也不同。但大家都覺得,春節時,按著傳統去有名的寺廟燒高香祈福,這年才算過得圓滿。
春節期間,峨眉山成了萬人登山祈福的圣地。從山下的報國寺直到金頂的華藏寺,人們一邊登山,一路燒香禮拜,祈求來年萬事如意。無論是子夜時分的報國寺,還是新春第一縷陽光普照下的金頂,都擠滿了全國各地的香客。夜晚的峨眉山金頂還有神秘的“圣燈”,雖然有專家認為是山谷的磷火或者森林里的夜光細菌,不過人們更樂意把這種奇觀理解為“萬盞明燈朝普賢”,是天地對普賢的禮拜。
樂山大佛,是高僧海通和尚發愿修造的大佛。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石刻坐像,樂山大佛已經是全世界信男善女心中的福地。人們不辭辛苦地從九道拐爬到蓮臺,給“大佛老爺”燒香、磕頭、許愿、保佑平安。大佛附近的凌云寺也是熱門的祈福地。相傳凌云寺建于唐天寶年間,先有凌云寺后才有樂山大佛,寺廟有1300多年的歷史。凌云寺內有來自國內各地的香客,大部分人是在游覽完大佛后來此燒香祈福。
成都鬧市里的文殊院,是文殊菩薩顯現真身之地,每年考試前,這里聚集了成都及周邊的考生前來燒香祈福。每月的初一、十五,這里熱鬧非凡,大年初一更甚。新年第一天,信男善女攜家帶口來燒香。與千年古寺文殊院一墻之隔的文殊坊,擁有中國都市內數量最多且最集中的禪院休閑區,號稱“都市禪林”。燒香拜佛之后,可在文殊坊里逛逛充滿禪意的民俗街,品嘗各種成都美食。
內江市圣水寺是四川省的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它的靈驗自唐代就聲名遠播了。圣水寺在歷史上先后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圣水寺人杰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伽朝拜的地方,每年的大年初一,內江人都會選擇大早一家人一起去圣水寺祈福吃齋。
燒香拜佛最講究“心誠則靈”,寺廟靈不靈驗在于拜佛人的心。春節燒香拜佛,不一定要趕在子時,也不必在初一、十五與香客擁擠,只要虔誠地在佛前進香,便能為自己開啟一個順利的新年。
峨眉山子夜搶頭柱香,早起登金頂祈福

傳說東漢年間,蒲公在山上采藥,看見一只鹿足跡如蓮花,循著足跡追蹤,卻不見蹤影。山里的寶掌和尚說,這是普賢菩薩在峨眉山顯靈。于是蒲公立刻將家宅改為寺廟,供奉普賢菩薩。此后,峨眉山漸漸發展成為普賢道場,成為了萬人登山祈福的圣地。
一邊登山,一路燒香
從山下的報國寺直到金頂的華藏寺,人們一邊登山,一路燒香禮拜,祈求來年萬事如意。
報國寺是峨眉山的門戶,坐落于峨眉山腳下,背靠雄偉的光明山,面對秀巧的鳳凰包,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廟,被稱為峨眉山第一景。這里也是每年人們搶頭柱香的地方。子夜時分,透過香煙,彌勒佛依然笑迎天下客。“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無所不容”。兩邊對聯“看他滿腹歡顏,卻原是菩薩化相”、“愿你清心滌慮,好去睹金頂祥光”。
報國寺西約1公里是伏虎寺,傳說樹林中多有虎患,于是建立“尊勝幢”,其外形制作像塔一樣,上刻梵咒,放在無量殿前。寺內建筑,歷經朝代興廢,也曾幾度興廢。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重修。現在,全山的比丘尼都集中于伏虎寺居住,該寺隨之成為中國較大的比丘尼道場之一。
萬年寺,因其建筑的神奇,也是很多游人喜歡去燒香禮拜的地方。萬年寺最早叫普賢寺,建于東晉,宋代改名為白水普賢寺。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建無梁磚殿,第二年竣工,改名為圣壽萬年寺。無梁磚殿全以磚塊砌就,無一木一柱一瓦。該建筑四百年來經歷了18次地震,卻安然無恙,被譽為我國古建筑史上的奇跡。磚殿內,宋代鑄造的普賢騎象銅像為鎮寺之寶。這尊銅像通高7.85米,重62噸。1986年后,人們修復了彌勒殿、般若堂、幽冥鐘亭、鼓樓長廊、山門等,使整座寺院更加雄偉莊嚴。
登金頂祈福
金頂上有“佛光”、“云海”等諸多自然奇觀,是人們最向往的祈福圣地。
金頂供奉了一尊普賢金身佛像,金佛系銅鑄鎦金工藝佛像造像,通高48米,總重量達660噸,由臺座和十方普賢菩薩像組成,象征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大愿。其中,臺座高6米,長寬各27米,四面刻有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愿。大佛莊嚴慈悲,護佑所有誠心祈福的人。
金頂上有一座華藏寺,人們常在此進行燒香禮拜。華藏寺始建于東漢,當時稱普光殿,后改名為光相寺。明代時在殿后最高處營建普賢殿,俗稱銅殿。殿頂鎏金,又稱金頂。銅殿及華藏寺皆毀于火災。
新建的金頂華藏寺依山勢而建,中軸線上由低到高分布著三重殿堂。第一殿是彌勒殿。殿門上懸掛著趙樸初先生題寫的“華藏寺”金匾;寺內供奉銅鑄彌勒佛像,背后是韋馱銅像;殿內還有三足銅鼎和明萬歷年間銅碑等文物。第二殿是大雄寶殿。殿中供奉著銅質金身的三身佛,坐高3米;殿內有銅磐、銅鐘等法器以及銅鑄像、銅普賢像等佛教文物。第三殿是普賢殿,即金殿、金頂,是峨眉山最高的殿堂。殿內供奉普賢騎象銅像,普賢端坐在蓮花臺上,手執如意,蓮臺置象背上,白象腳踏四朵蓮花,整個造像通體銅鑄,通高4.5米;殿內還有銅鼎等物。
夜晚的峨眉山金頂還有神秘的“圣燈”。舍身巖下的綠色微光,從一點、兩點形成千萬點,在黑暗的山谷中飄蕩,好像無邊的星空落入凡塵。即便是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圣燈”奇觀也沒有得到合理解釋,雖然有專家認為是山谷的磷火或者森林里的夜光細菌。不過,人們更樂意把這種奇觀理解為“萬盞明燈朝普賢”,是天地對普賢的禮拜。
TIPS>>>
交通路線:公共交通,成都到峨眉山,多在新南門客運中心搭乘班車。樂山到峨眉山之間平均每30分鐘就有一班汽車發出,車程在1小時之內。鐵路,自成都始發,在峨眉站下車。自駕,夏季凡22座以下的非經營性的自駕車均可上雷洞坪,但周末可能會限行。冬季不能自駕上山。
注意事項:峨眉山最高海拔3099米,氣溫常較山下低10℃左右,需做好御寒措施,可在山下或金頂租借棉衣。
樂山大佛為保佑眾生而建,四川最有名的祈福地

自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起,樂山大佛安詳地坐在岷江邊,柔和地俯視著江中駛過的船只。大佛左右兩側是兩尊手持戈戟、身著戰袍的護法武士以及數百龕石刻造像,他們共同守護著岷江上來往商旅的安全。
一千多年來,無論是天災還是戰火,都沒能損毀大佛慈悲端莊的儀容。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石刻坐像,樂山大佛已經是全世界信男善女心中的福地。
為保佑眾生而建的大佛
大佛的誕生歷程,卻不似它面容那般平靜。樂山的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狹路相逢,掀起洶涌的浪濤。唐代時,從此經過的漁船客舟常常遇險,甚至翻覆。在凌云山上修行的海通和尚,眼見這般慘劇,發下心愿,要在山上開鑿一尊大佛,平息風浪,保佑眾生平安。
海通和尚走遍天涯海角,風餐露宿,終于為開鑿大佛募集到足夠的善款。沒想到的是,當時樂山的地方官打起了善款的主意,想要從中搜刮一筆。海通和尚沒有答應,表示寧可舍去雙眼,也要保住這屬于大佛的錢財。地方官不信海通和尚會做出如此壯烈之事,反而以言語相激。于是,海通和尚轉身剜去雙眼,用盤子托出一對眼珠,捧到官吏面前。諸位地方官嚇得面無顏色,跪下懺悔,再不敢對修建大佛一事起邪念。
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樂山大佛的開鑿工程終于開始動工。工程歷經三代人,用時90年才完成。
如何在大佛前許愿
樂山人從小就會跟著大人去大佛前燒香許愿。
大佛的右側有凌云巖的九曲棧道,樂山人叫“九道拐”,是在懸巖上開出的一條下河的小道,非常險峻。小道只容一人通過,呈之字形拐去拐來,可到大佛腳底的蓮臺上。樂山人背著香燭紙臘,男女老幼從九道拐爬到蓮臺,給“大佛老爺”燒香、磕頭、許愿、保佑平安。
大佛附近的凌云寺,香火鼎盛,也是熱門的祈福地。相傳凌云寺建于唐天寶年間,先有凌云寺后才有樂山大佛,寺廟有1300多年的歷史。凌云寺內有來自國內各地的香客,大部分人是在游覽完大佛后來此燒香祈福。

TIPS>>>
交通路線:從成都到樂山走高速公路162公里,成都北門、西門、新南門車站有定時班車。從樂山市乘出租車到大佛,車費約10元左右;從樂山港擺渡到大佛,船費1元。
門票:樂山大佛景區門票90元/人次,含樂山大佛、烏尤寺、麻浩崖墓,優惠票50元/人次。
開放時間:旺季是每年4月1日到10月31日,每天7:30-19:30;淡季是每年11月1日到來年3月31日,每天8:00-18:00。
成都文殊院考試也燒香,除夕夜空通紅到黎明
文殊院的祈福靈驗到什么程度呢?據說,每年中考、高考、四六級考試的前夕,都有學生到文殊院燃香祈福,最后考試成績還真的不錯。平時除了香客、居士、游客絡繹不絕,香火不斷以外,文殊院最壯觀、最火爆的場景,就要算每年的除夕夜了。
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罷年飯,就看央視的春晚節目,或打成都麻將。然而,城里許多人家大約到十點左右,無論節目有多么精彩,無論打麻將手氣多么好,他們都立馬全家出動,匆匆趕往文殊院,唯恐錯過了時辰。
除夕夜搶子時高香,武警維護秩序
文殊院,坐落于天府之國成都市中心,為中國佛教禪宗四大修持場所之一,始建于884年,后幾經朝代更替,只余下殘垣斷壁。后來,有位老禪師,在廢墟中結草為廬坐禪。老禪師火化時,火光中現出文殊菩薩真身,世人大為震撼,在原址上重修了廟宇并更名為“文殊院”。每月的初一、十五,文殊院熱鬧非凡,擠滿了信男善女。
文殊院香火之盛,是四川其它寺院難以相比的,究其原因有四。其一,座落于成都市區,香客隨時都可以去燒一柱高香。其二,據說還很靈驗。某太婆之女,結婚多年不孕,各大醫院和中西醫的名醫都看過,仍不見有喜,于是就去燒香求菩薩,不久果然得一外孫。其三,成都的茶客喜歡去該寺廟喝禪茶,圖其濃厚的佛家氛圍,落得清靜與平和,也就順便把香燒了。其四,文殊院已成為了成都市的旅游景點,各地游客,尤其是東南亞的游客參觀時,也要燒香拜佛,保佑旅途平安。
在成都,人們都堅信子時燒高香,這一年都會走好運,全家都會事事如意,吉利安康。他們冒著除夕夜凜冽的寒風,裹著圍巾,戴著帽子來到文殊院。結果一看,還是晚了一步,燒香的人已經排成了兩條長龍,從廟門差不多都快排到了人民路。于是趕快買來香燭,排班站隊,依次走進廟門。長龍兩邊站滿了警察和武警官兵維持次序,任誰也別想卡輪子插隊。廟里煙火太大,消防車早已停在廟門邊,做好了防患于未然的充分準備。

燃香如林,人堆里不拘禮儀
待進得廟門,卻難容身。五重大殿和三個若大的天井里、過道上、廊檐下都是人挨人。天井中巨大的燭臺,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燃燒著的紅燭,箱型的燭臺里,裝滿了滴下的燭油,稍一攪動,就會蕩來蕩去,形成小小的波瀾,若不是小和尚不停地打撈,恐怕燭油早就漫溢了出來。
蠟燭點燃后,這才開始點香,三根香點燃,已沒有地方安插了,那巨大的香缽上早就燃香如林。看著那裊裊的燃香,恰似自己美好而綿綿不絕的心愿。可是,哪里插得下喲,于是很不甘心地,拋進了熊熊燃燒的香爐里,有的干脆將手中的一把香蠟遠遠地甩到地上烈火炙臉的香火堆中,跟隨一大堆燃香一起化為了灰燼,成都的夜空被燒得通紅,直到黎明。
在熊熊燃燒的香火中,凡夫俗子雖分不出誰是誰的了,但想必佛祖菩薩還是認得出的。大凡懂得一點規矩的都知道,燃燭點香都用左手,他們認為右手不干不凈,用其燃燭點香是對佛的不敬。而不曉禮儀的,卻不管這些,大大咧咧地用其右手,他們不拘禮儀,相信心誠則靈。
焚香畢,便恭恭敬敬地停留在高大莊嚴的菩薩前,有的手掌合十,雙眼微閉,心里默念著;有的跪于蒲團之上,雙唇不住地念著什么;有的撲身伏下,行大禮的動作十分虔誠而標準。好不容易盼來個黃道吉日,哪能隨隨便便,簡簡單單地離開呢?每尊菩薩下都擠滿了人,后來者在耐心等待著,等那或跪或匍匐在蒲團上的人起身。
如果你因為沒有時間,或是你沒有燒香拜佛的習慣,或是其它什么原因而沒去文殊院燒子時香,大年初二拜親訪友時,親戚朋友就會為你感到惋惜,他們會驚詫地說:“你,咋個不去?”
那沒有燒香的,或過去不燒的,在眾人的勸說下,也就去燒了,聽人勸,得一半嘛;那果真順心如意的,就許愿時燒,還愿時燒,有愿無愿都去燒。所以,到文殊院燒香的人越來越多,一年到頭,365天,這里的香火從來就沒有斷過。

TIPS>>>
門票:春節期間10元/人,平時5元/人。
交通:從成都市火車北站,或火車南站,搭乘地鐵一號線,在文殊坊站下車。也可以乘坐公交車,16路、55路、98路等多條公交線路都會途經文殊院。
美食:聞酥園的糕點、三合泥、傷心涼粉、缽缽雞、春卷、葉兒耙和凍糕、“三義園”的牛肉焦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