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七寶古鎮的七寶老街上有一座神奇的博物館——周氏微雕館。七寶自后漢起形成,到宋初發展、明清繁盛,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作為歷史上的松郡重鎮,七寶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踏進周氏微雕館,感覺真是進入了一個藝術的殿堂,房子四周和中間成排地擺放著精巧玲瓏的微雕藝術品:一樓是微雕石壺、印章等微雕作品;二樓是真正的微雕藝術品,特備是紅樓夢文化藝術展品,尤其令人震驚。周氏石壺,除了借鑒宜興紫砂壺形式外,更有自己的精細入微。極富生動的造型,老樹盤根、朽木枯樁、竹節老干等形態各異、頗具個性的作品,大則端莊沉穩,小則玲瓏剔透。周氏父女以石刻,微雕為才藝,創作了頗具功力的藝術品,又微雕《華夏之寶》系列,紅樓石刻系列,石壺石雕系列、金文漢碑系列等。陳列作品上千件,形態各異,匠心獨具,給人以驚嘆之觀感。

擺放在壁窗里的精心設計,精雕細琢的微型紅樓室內陳設系列,是周氏藝術家歷時20年制作完成間,作品包括了怡紅院、瀟湘館、大觀樓等,約三千件,分別以5:1、10:1、20:1等不同比例微縮雕刻而成。作者將曹雪芹筆下的家具文化、古陶彩陶文化、青銅文化、瓷文化、玉石文化、茶文化及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等室內陳設微縮在方寸之間。通過藝術創作,使其得到形神兼備,極富藝術趣的藝術表現,其獨特的構思、浩大的規模氣勢,將我國古代名著《紅樓夢》書中室內陳設的描寫,變成可以玩賞觸摸的實體,生動再現了紅樓藝術中深邃的意境。

微雕藝術品“紅樓室內陳設”和中國第一部名副其實的“石頭記”簡直是令人叫絕的。石刻《紅樓夢》全文100萬字,由上海周氏藝術家周麗菊刻在大小不同、巨細不一、色質各異的280塊名貴彩石上,歷時2年完成。
世界上最小的立體微雕——彌勒佛
說起世界上最小的立體微雕——彌勒佛,僅有一粒米的三分之一大小,入選了大世界吉尼斯紀錄,這尊“笑佛”用綠松石雕刻而成,在放大了600倍的放大鏡下,立體佛像通體碧綠,線條清晰、五官分明、栩栩如生,連雙眼皮和眼睫毛都清晰可見,史立峰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意境清新的墨彩微雕

《清趣》,利用石材上的綠色塊處理成了田田荷葉,襯出一朵怒放的紅蓮和兩莖殘荷。具有了初秋的意蘊。水面遠近布置了戲水的鴛鴦和幾條游魚,呈現出盎然生意。其構圖渾然天成。


劉鏞奇,字及其,號采石齋主人。是一位檢察官,也是一位書畫微雕的拓荒者。他在作品的寫意和寫實,抽象和具象間都能夠做到運用自如。彩墨書畫微雕藝術,充滿中國書畫傳統文化的韻味,劉鏞奇的墨彩微雕作品,做了開先河的成功嘗試。特別在微雕領域,豐富了內涵,展伸了外延,成就卓著。鏞奇之微雕方是神氣鐵筆,納宏觀之大千于微觀精妙之中,使不可能竟成可能,作品一氣呵成,初觀似信筆揮就,細品則覺其中韻味無窮,刀鋒所至,天工亦為之奪,或奔放不羈,或高雅脫俗,言語難名其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