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素食餐廳成為時尚,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素食也許是健康的另外一種選擇。當然,很多提倡素食的主人也在籌劃將寵物的飲食習慣改變變為人類認為健康合理的方案。但這真的可行嗎?
素食動物們的特征
經過漫長的演化,人們發現動物飲食的一個規律,那就是消化道相對較短是肉食動物的特征之一,例如貓適于吃肉,它的腸長與體長比約為4:1,而以植物為食的兔子為10:1、羊為27:1。與這些動物相比,貓的腸長度幾乎是最短的。
狗狗素食爭議尚存
眾所周知,貓科動物是標準的肉食動物,但狗狗其實都是雜食動物。雖然它們無法像牛羊這樣的食植物動物依靠腹內共生的微生物消化纖維素,但是對于蔬菜、水果和谷物類的攝入卻毫無問題。這一點可以從數據分析中得出結論,
狗狗的腸長與體長比為6:1,盲腸長度可以達到近10cm,都比食肉的貓科動物長,因此我們能看出狗狗比貓更能接受素食。
此外,狗狗對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要求沒有貓那么高,利用淀粉、脂質的能力也不像貓那樣低。雖然狗狗也沒有唾液淀粉酶,但是其胰腸分泌的淀粉酶也足以讓它們利用淀粉。所以,只要食物配方合適,它們是有可能在素食中獲得足夠的能量與營養的。因此,在國外市場上有全素、不含動物制品的犬糧出售。
不過,著名的美國寵物雜志《狗的一切》曾發表過一篇名為《別逼你的狗吃素》的文章告誡人們,狗狗畢竟是雜食動物,不要對狗狗素食過于狂熱。特別是那些人工制作的家制素食,其中的營養搭配不一定適合每一只狗的需求。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觀點,即狗狗有素食者的天賦,但要針對每一只狗狗的身體特質去選擇,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真的想讓你的狗狗成為素食者,那么請先咨詢寵物醫生,對狗狗的身體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再去調整它的飲食習慣。
素食主義的產生
素食主義的產生,源于一本書籍對人類的影響,這本書叫作《救命飲食》,其內容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以及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合作進行的大型流行病學調查報告。該項調查考察了在中國大陸的農村及臺灣地區生活的人,總計65個縣130個自然村6500個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員,探討疾病與膳食生活方式因素之間的關系,一共得到8000多項具有統計學顯著性意義的科學數據。報告從數據中提出多個現象,例如指出植物性食物可以使膽固醇水平降低,而動物性食物可以使膽固醇水平升高,當血液中的膽固醇下降時,多種癌癥的發病率都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