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名詞
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
由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查德·薩勒(Richard Thaler)提出。他認為,除了錢包這種實際賬戶外,在人們的頭腦里還存在著另一種心理上的賬戶。它讓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把相同的收入或支出劃分到不同的心理賬戶中,從而造成不同的心理差異,產生“雙重標準”的感受。
應用——消費
為什么獎金(彩票)花得總比工資快?
生活經驗中,你總會發現年終獎、獎學金總會花得比工資和生活費更快。
在對待資金的態度上,“心理賬戶”一般有三種類型,辛勤獲得、獎勵、不勞而獲。我們一般會把辛苦工作得來的工資或者每月定時領取的定額生活費劃分為“辛勤所得”,對待這個賬戶里的資金往往精打細算。而年終獎和獎學金之類突然獲得的資金會被認為是“獎勵”賬戶的,尤其彩票所得的獎金更會被劃分去“不勞而獲”賬戶。因為對待“獎勵”和“不勞而獲”的態度不同,所以我們在消費時會更沖動,顯得格外大方。
其實都是你的辛苦錢,花光前請一視同仁。
應用——戀愛
禮物該買給自己還是送給戀人?
你有沒有發現面對自己很喜歡的一款包包總是狠不下手買,但對于男友喜歡的一雙球鞋你總能果斷買下作為生日禮物。
這是心理賬戶作祟。很多時候你對情人大方并不代表你的愛有多深,而只能證明你人際關系處理得不錯。買包包還是買球鞋,支出的是同樣一筆不小的數目,但心理賬戶把買包包的錢劃入“個人奢侈品”賬戶,而把送情人的球鞋劃入“維系情感開支”賬戶。個人生活過于奢侈總是會被譴責,而用于維系情感一來會默認情感無價,得到的回報也是無價的,二來能加強自己“奉獻”的印象,增加自我良好的感覺。
所以你被自己的大公無私感動了?其實只是你沒有認清自己心中的雙重標準,別把自己想得那么偉大好不好。
應用——假期
年假應該怎么安排?
你有權利選擇什么時候休年假,但是工作量擺在那里。要放假前加班完成還是放假后再加班惡補,絕對會影響整個年假的快樂程度。
在年假是應該先加班再放還是先放再加班這個問題上,“心理賬戶”會有“天道酬勤”和“自作孽不可活”兩類劃分。對于先加班再放假的情況,心理賬戶是這么想的:現在辛苦點,最后能有幾天年假盡情放松,是我辛苦工作應得的。而對于先放假再加班的情況,心理賬戶卻是這樣的:為了那幾天的假期,現在加班累得像狗一樣,真是作孽啊。
很明顯,“天道酬勤”的獎勵式的心理賬戶,正面加強了對放假的期望以及感受。而贖罪型的懲罰式的心理賬戶,增加了放假的心理負擔,甚至影響往后的工作狀態。
延伸一點,對于不能自己安排時間的公眾假期,同樣可以針對“天道酬勤”和“自作孽不可活”的心理賬戶調整心態,總歸來說,多放一天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