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海郭艷江葉紅暉夏永梅
1.日照市東港區人民醫院影像科,山東日照276800;2.日照市結核病防治所放射科,山東日照276800;3日照市東港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東日照276800
腦微出血是由于腦內微小血管病變所導致的微小出血,是一種腦實質亞臨床損害,臨床上沒有或缺少相應的癥狀和體征,僅在MRI檢查時被發現,又被稱為點狀出血(intracerebral petechial hemorrhages,IPH)[1]。在MRI應用于臨床以前,由于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2]和特異的檢查方法,腦微出血很少被發現、很少有報道,隨著磁共振技術的進步,特別是T2*WI及SWI的出現,腦微出血逐漸被臨床認識,對其影像表現的研究越來越多。
選取我院20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1例微出血的病例,其中26例有擴散加權成像和T2*WI、5例有SWI和T2*WI。
所有病例采用1.5T磁共振成像儀顱腦正交線圈進行顱腦磁共振掃描。圖像觀察及病灶測量采用眾陽醫學影像存檔與傳輸系統,圖像監視器采用巨鯊醫療醫學影像專用監視器。
顱腦磁共振掃描參數如表1所示。
所有MRI及CT掃描圖像均經2位高年資影像科診斷大夫采用巨鯊醫療醫學影像專用監視器進行讀片,利用眾陽醫學影像存檔與傳輸系統測量病灶大小并書寫報告。
將26例微出血病例的圖像分為DWI+MRI常規序列(橫斷位T2-Flair、T1WI、T2WI, 矢狀位或冠狀位T2WI)、T2*WI+MRI常規序列兩組(分別編為1、2組),將兩組圖像分別交由兩名高年資影像診斷醫生觀察,統計診斷結果、病灶數量,并對比其結果、采用配對2×2列聯表資料的χ2檢驗作統計學分析(α=0.05)。
將5例微出血病例的圖像分為SWI+MRI常規序列、T2*WI+MRI常規序列兩組(分別編為3、4組),將兩組圖像分別交由兩名高年資影像診斷醫生觀察,統計診斷結果、病灶數量。

表1 MRI各序列參數
采用SPSS 19.0軟件,采用配對2×2列聯表資料的χ2檢驗作統計學分析(α=0.05)
1、2組影像診斷醫生均診斷了26例微出血,但是確診病灶的數目不同,其中1組診斷微出血病灶數為63個,而2組診斷微出血病灶數為119個。
3、4組影像診斷醫生均診斷了5例微出血,但是病灶的數目不同,其中3組診斷微出血病灶數為68個,而4組診斷微出血病灶數僅為31個。
1、2組影像醫師均診斷了微出血,但確定的病灶數目差別較大,第1組診斷的病灶數僅為第2組的52.9%。經配對2×2列聯表 χ2檢驗,χ2=56,由于 ν0.005,1=7.88,所以得出P<0.005,兩組結果差別有統計學意義,也就是說T2*WI對微出血的敏感性比DWI高。
3、4組診斷醫師也都診斷了微出血,但確診的病灶數也有較大差別,第4組診斷的病灶數僅為第3組的45.6%。經配對2×2列聯表 χ2檢驗,χ2=35.03,由于 ν0.005,1=7.88, 所以得出P<0.005,兩組結果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可以認為SWI診斷微出血的敏感性比T2*WI高。
微出血在b0和b1000圖像上均為大部極低信號周圍少許稍高信號,ADC上為小于病灶范圍的信號缺失 (或者稱為極低信號),但對病灶的敏感性較SWI及T2*WI低。SWI上微出血主要表現為極低信號,T2*WI僅能顯示部分病灶、呈低信號,T2WI及水抑制像僅能顯示微出血較大病灶中的一小部分、僅表現為稍低信號,T1WI僅能顯示部分呈高信號的病例。
腦微出血的演變過程與腦出血一致,在超急性期-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的過程中,微出血在T1WI及T2WI上分別經歷等-等-高-低、略高或等-低-高-高的演變[3]。由于腦微出血是腦實質亞臨床損害,缺少或沒有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所以很少有超急性期、急性期的微出血被發現,檢查中發現的大多是亞急性期或慢性期的。
我們搜集到的微出血病例絕大多數為陳舊性微出血病灶(如圖1所示),僅有1例亞急性期微出血(如圖2所示)。

微出血中所含的去氧血紅蛋白及含鐵血黃素均為順磁性物質,均能引起局部磁場不均勻,再加上順磁性物質的磁敏感效應[3],為MRI檢出微出血病灶提供了可能。
由于腦微出血病灶較小而且周圍無水腫,而且MRI常規序列(T1WI、T2WI、T2-Flair)對局部磁場不均勻敏感性不高,因而診斷困難。需指出的是雖然MRI常規序列對微出血不敏感,但是T1WI對亞急性期微出血的診斷價值較大、為高信號。
對磁場的局部不均勻性較敏感的EPI-DWI、T2*WI、SWI,使得在這些序列上微出血得以檢出。我們所收集的腦微出血病例中,DWI僅顯示了部分病灶(T2*WI的52.9%),分析其未顯示的病灶大多位于腦回表面,而對于腦表面下的病灶顯示效果也比T2*WI稍差、但是比MRI常規序列敏感性高。另外T2*WI顯示的病灶僅占SWI病灶的45.6%,提示T2*WI顯示微出血的敏感性不如SWI高。綜上所述SWI對腦微出血的敏感性最高,其后依次為T2*WI、DWI。
SWI是一個采用完全流動補償、薄層重建的高分辨的三維梯度回波序列,可以充分顯示組織之間的磁敏感特性差別,對出血、鐵離子的沉積等敏感性極高,對小靜脈的顯示效果極佳。由于磁敏感加權成像是三維采集,因此可以對其進行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來顯示腦部整體小靜脈的情況。和CT、其它傳統MRI序列相比,SWI是顯示腦微出血的最好方法[3]。
腦微出血的診斷需除外小靜脈、鈣化和腦淀粉樣血管病。通過SWI的厚層mIP重建,可以排除小靜脈的可能。對于鈣化,腦內鈣化出現的部位大多在蒼白球,其余部位發病率不高,即使有結合CT也能診斷。腦淀粉樣血管病的表現與微出血基本一致,但其病史不同,腦淀粉樣血管病患者很少有高血壓病史、而且此類患者有進行性癡呆的病史。微出血患者大多有高血壓病史,很少有癡呆的病史。
磁共振成像對腦微出血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在顱腦MRI掃描在常規序列掃描的同時,一般會做DWI掃描。如果DWI掃完后,如果懷疑有微出血病灶、在病情允許時,應加掃SWI,如果沒有SWI序列也可以用T2*WI代替,以便準確評估病人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1]Huang Z,Yin Q,Sun W,et al.Microbleeds in ischemic stroke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serum adiponectin and higher soluble E-selectin levels[J].J Neurol Sci,2013,2.doi:pii:S0022-510X(13)02824-4.10.1016/j.jns.2013.07.2513.
[2]Klarenbeek P,van Oostenbrugge RJ,Rouhl RP,et al.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Lacunar Stroke:Association With Total?MRI?Burden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J].Stroke,2013,27.
[3]鄭曄,楊蔚,李德剛,等.腦膜瘤常規MRI成像、DWI及~1H-MRS的影像學特點[A].第六屆西部介入放射學術會議寧夏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四屆年會介入放射學新技術繼續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