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敏
(山西省電力公司供電工程承裝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晉東南—南陽—荊門1 000 kV特高壓輸電線路工程,是我國第一條特高壓輸電線路,也是世界上目前運行電壓最高、技術水平最為先進的交流輸變電工程。與傳統500 kV交流輸電相比,特高壓交流輸電在遠距離、大容量輸電中具有成本低、損耗小的經濟優勢,對于建設單位投資是經濟的。反觀施工招標的中標單價并沒有比500 kV交流線路高出多少,這使得特高壓的投資造價與施工造價不對稱、不合理,未取得多方受益效果,勢必影響各施工單位對特高壓工程建設的積極性。結合我公司承建的晉東南—南陽—荊門1 000 kV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和淮南—上海1 000 kV交流線路工程,就特高壓現行定額與影響工程造價的幾方面問題探討如下。
1)特高壓交流工程預算定額人工工日水平為:人工包括基本用工和其他輔助用工,不分工種、等級,均以綜合工日為定額基準工日單價,為33.1元/d,根據電力工程造價與定額管理總站[2011]39號文,定額人工單價根據地區不同,調整15.2元/d~24.85元/d,調整后48.3元/d~57.95元/d;以我公司淮南—上海1 000 kV特高壓工程現場為例:現場用工分為技工和普通用工兩種,普通工120元/d~150元/d、技工200元/d,根據每個班組人員配置不同,平均單價約為150元/d,相比較定額人工遠低于市場價格水平。近年來隨著工程建設規模的加大,建筑市場人力資源相對緊張,人工價格不斷上漲,尤其特殊作業工種和有關技術工種人工價格更是成倍增長,定額人工工日水平調整間隔時段過長,人工費增長也是逐年累積的過程,自2006年~2011年長達6年期間,根據審定概算、已結工程不予調整的原則,已結算工程人工費均不能相應調整,以2011年某工程為例:工程投標總價1 620萬元,其中人工費291萬元,結算人工費未能得到調整,只此一項施工單位少結費用為:2 910 000/33.1×15.2=1 336 314元。占結算總額的8.25%,按規定計取的5%施工利潤都不能彌補此項費用調整。
2)定額中材料單價按照北京地區2006年一季度材料預算價格平均綜合取定,施工機械臺班執行《電力建設工程施工機械臺班費用定額(2006年版)》。在使用過程中,各地電力造價管理部門根據當地水平對定額人材機進行價格測算和調整,但這種政策調整往往大大滯后于工程施工實際發生時間,調整的價格水平也不能完全到位,同時調整的周期偏長,使工程施工費用得不到真正的按實計價。
3)關于鋼管塔運輸定額偏低問題。淮南—上海輸變電工程為我國第一條1 000 kV電壓等級的同塔雙回輸電線路,全線采用鋼管塔,平均塔高100 m以上、塔重150.8 t/基~334 t/基,主材占鐵塔總重量的65%左右,最大主材單件重量超過6 t,單件長度7 m,最長達11.9 m。單件鋼管桿人力運輸與混凝土桿運輸相當,單從定額比較,特高壓鋼管塔工地運輸定額與實際情況懸殊較大。對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特高壓鋼管塔工地運輸定額與06版定額對比表
以我公司施工標段為例,鋼管塔組立62基,塔重10 900 t。按混凝土桿定額與特高壓鐵塔運輸比較計算:(317.34-137.72)元/t×10 900 t=1 957 858元。特高壓鋼管塔人力運輸定額偏低。
4)鐵塔組立定額不合理。淮南—上海1 000 kV線路工程,鋼管塔組立方法與角鋼塔比較,組塔方式復雜、機械設備使用特殊,單件重量大,需要吊車裝卸與人員組塔配合,大噸位吊車使用頻繁,采用新型雙平臂抱桿組塔方案,需配套牽引系統、指揮系統、發電機組等配套設備,比目前普遍采用的抱桿組立方案安全性高,經濟性差,組塔周期長。鋼管塔運輸到塔位后,必須堆放,采用架空堆放需要大量道木等鋪墊,占地面積較大,運塔和組塔必須協調進行;鐵塔高度大,需搭設上下塔休息平臺,施工過程中,工人上下塔時間長,減少正常工作時間,人工降效問題嚴重。特高壓定額只有角鋼塔安裝定額,鋼管塔的組立,按相應鐵塔組立定額的人工、機械調整1.1系數,與施工差距較大;應根據鋼管塔組立方案,補充鋼管塔組立定額子目。
5)關于土石方工程。特高壓土石方開挖定額,已考慮到特高壓施工特點,基坑開挖深度有所增加。但實際施工中,6 m以上基坑與6 m以內基坑開挖,施工方法有較大變化,一次出土困難,必須有中間施工平臺,施工消耗量與6 m以內比較應有較大差別,現定額基價開挖普通土人工綜合工日按同步距變化,不能體現施工組織措施實際情況。開挖普通土人工綜合工日比較見表2。

表2 開挖普通土人工綜合工日比較表
淮南—上海特高壓工程,單基土方量大,平均1 500 m3左右,在地勢允許地區,如果采用挖掘機開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進度,但挖掘機施工增加了進出場及作業占地面積,造成青苗賠償費用的增加,現行定額子目中無機械開挖相關項目,挖掘機開挖土方的經濟性和適用性有待研究。
1)關于人力運輸距離確定問題。特高壓線路工程建設概預算的編制,人力運輸距離確定仍在沿用1998年版《送電工程概算編制細則》相關規定,通常參照“平地0.3 km,丘陵0.5 km,河網、泥沼0.8 km,山地1.0 km,高山1.5 km”控制運距標準來確定人力運輸距離。針對于一般等級輸電線路工程來說,此標準尚可適用,但對于特高壓輸電線路工程自身施工特點來講已不能簡單套用,十多年來建設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隨著電網建設的不斷發展,高壓、超特高壓輸電線路覆蓋地區更加廣闊,輸電線路走廊日益密集,特高壓工程輸電線路長、跨越多地區,所處地理位置相對更加偏遠,自然環境更加復雜,如果一味以不變的標準去衡量,勢必不符合工程實際情況。2)關于優質工程問題。目前,業主都要求其投資的工程質量達到優良級,有的甚至要創國優、魯班獎。事實上,我們現在編制送電線路工程建設預算、標底、投標報價等所采用的定額、標準均是以生產合格產品為基礎制定的,如果要求建設優質工程,甚至達到國優、魯班獎,包括建設、設計、監理、制造、施工等單位的投入都會相應增加,但是,“優質優價”基本沒有得到體現,包括工程概算、標底等從未考慮“優質優價”,投標單位為了中標,在投標報價中自然也不可能考慮“優質優價”,最終,往往“優質”是承建單位的義務,“優價”卻是承建單位對業主的“優惠價格”。3)關于地方工作經費問題。地方工作經費或者說工作協調費,是工程所在地各級政府和部門為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而進行的組織、動員、協調等工作所需要的費用,包括會議、車輛、誤餐、誤工等等支出。很多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辦公經費等在年初就基本核定,如果要為新增的工程建設項目服務,無疑會增加經費開支,各級政府和部門沒有資金來源,只得要求工程施工方支付該部分費用。
現在,各級政府和部門需要的工作經費數額不小,通常一個縣級行政區域內有幾萬元、幾十萬元不等,有的地方的工作經費收取有明文規定,有的地方沒有,但都得收取。有的地方不支付工作經費,甚至開不了協調會,動不了工。由于在編審工程建設預算時或者說在制訂建設預算政策規定時,沒有考慮該部分費用進入工程投資,在施工時,業主又基本上都是委托施工單位進行開工前期和地方協調工作,地方工作經費自然轉嫁到了施工單位身上。建議在預算規定中應明確此項費用的支出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