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梁 劉萍* 劉丹
(1.忻州市建筑工程總公司,山西忻州 034000;2.太原理工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山西太原 030024)
隨著建筑工程項目后評價研究在世界發達國家的不斷發展,使得我國也開始注重關于建筑工程后評價方面的研究。它是基本建設程序的最后一個環節,利用比較法,對建筑工程進行國民經濟評價、財務評價、社會評價,目的是肯定成績,發現問題,找出對策,深化改革力度,提高建筑基礎產業的地位和作用。
1)通過對項目決策、建設、運營整個過程的評價,促使建筑工程項目評價的系統化與規范化,從而使經濟效益大于投入。評價中總結的經驗、教訓為以后的前評價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提高前評價的質量,促使建筑工程項目評價工作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也為國家有關部門對項目評價方法與參數的修改和調整提供科學依據。與此同時,也可為今后同類型工程項目的立項決策提供可采納的參考依據,使項目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得以進一步提高。
2)通過對建筑建設項目全面系統的總結、分析,從宏觀的角度衡量項目的投資管理,并對其可持續性做出評價,可以全面了解項目前評估與決策、實施、運營的情況,提高建筑建設項目管理和決策的水平,發現工程所存在的問題,追究責任,從而督導項目決策者及管理者與時俱進,改善管理策略,改進決策方法。同時,評價者也能夠在實踐中及時修正國家出臺的某些不適合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的技術政策以及某些已失效的技術參數,并對建設項目未來的發展做出相應預測,以便建立最合理、可持續的決策方案。
建筑工程建設可以說影響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對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要對建筑建設項目進行全面的評估,主要包括經濟評價、工程評價、環境評價、管理評價以及可持續性評價五個方面。
國民經濟評價主要側重于固定資產的評估,而建筑建設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又稱工程造價,主要包括設備工器具購置費、建筑安裝工程費、工程建設其他費、預備費、建設期貸款利息、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等,所涉及的固定資產在建筑工程項目前期不能準確預估其真實效益。國民經濟評價主要從內部收益率、凈現值和效益費用比等方面進行研究。
工程評價是工程項目后評價的重點,主要包括工程投資是否超過預算和工程設計、施工的安全和質量問題兩方面。當工程投資超過預算時,要進行資金的調整,防止出現工程后期資金鏈斷裂和虧損問題。倘若其評價結果為工程項目存在隱患,如設計標準偏低、質量較差,則要進一步完善設計,提出相應的處理方案,及時上報并服從上級的應對策略,采取措施確保項目質量、進度、投資與安全。
隨著現代社會的穩步發展,工程項目建成后對環境的影響備受關注。在工程項目前期評價時,很難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環境評價的指標主要有:1)野生動物數量;2)水生生物數量;3)地質狀況;4)古跡、風景狀況;5)氣候變化等五個指標進行綜合考慮。
工程項目管理評價指運用管理學的科學理論,對完成該工程項目建設后的養護維修程度以及是否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等主要內容進行綜合分析,為使工程運行達到預期效果,各方面管理達到良性循環,需對其進行持續的監測分析,在出現非預期的狀況時及時拿出改進意見,妥善處理、應對危機。
其主要內容一般建立在本國政府的政策方針、法律法規之上。積極響應國家倡導,充分協調技術因素、經濟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環境和生態因素等內、外部影響,達到管理可持續、效益可持續的最大目標,是一項綜合性指標。
國內外目前使用的方法很多,均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國情、工程類別所建立??傮w而言,建筑建設項目后評價將定性與定量有機結合,在我國,對建筑工程后評價的重視度正逐步提高,實際評價中方法不一,主要的有對比分析、邏輯框架構建、模糊綜合評價等方法,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達到最終的評價目標,為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資料。
該方法通過具體分析建筑工程項目中密切相關又動態變化的各項內容,以聯動的各項因素之間邏輯關系為重點進行模擬分析,提出條件并得出相應結論,達到項目評價的目的,即工程項目的進行程度、實際效果和產生的影響,旨在為以后評價過程提供一種在建筑工程項目的實施中理性、客觀的邏輯分析模式。
對比分析法主要是對建筑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資預測與該項目運行的實際效益進行對比并予以評估,重點在于分析對項目實際運行產生影響的來源,即項目是使投資與效益具備合理匹配度的真正原因。
該方法針對研究元素難以量化的特點,以模糊關系理論為基礎,構建等級模糊子集確定對應權重,采用模糊變換的原理對各要素進行分類、綜合,完成多要素的綜合評價。
項目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常運用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對項目管理進行評價。目前在國際上此類模型約6種,其中美國項目管理學會PMI構建的OPM3(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應用最廣。以單個項目為例對項目管理進行評價的模型見圖1。

圖1 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維度架構
模型中構建了三個維度,維度1表示工程項目管理水平,共分5個等級;維度2表示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十大要素,包括質量、進度、合同、安全等各項管理;維度3表示工程項目管理中從立項直至竣工驗收的全過程,分為4個階段。該模型的評價結構設定為評價目標、評價要素和評價指標三層次,采用專家調查或德爾菲法確定權重,采用模糊評價法確定評價指標得分,最后通過實際評分確定工程項目管理的成熟度從低到高的相應級別。項目管理評價可分階段、定期進行,有助于經驗積累,是提升工程項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建筑工程后評價成果可以為同類型的建筑工程設計提供佐證,有利于建筑工程項目整體設計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后評價的結果可以客觀地反映出管理水平的高低,工程建成以后如何使其更好地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在工程項目不存在設計問題的情況下,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過建筑工程的后評價,建筑工程管理者很容易在評價過程中發現由于管理原因造成效益低下的具體因素。相關管理部門可以以此為依據修正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的問題,從而全面提高行業管理水平。
[1] 王黎怡,林 江.建筑結構可靠性的模糊評價模型[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5,3(3):255-257.
[2] 蘇永強,黃 玲.建筑工程設計安全模糊評價方法研究[J].煤炭工程,2006(7):76-78.
[3] 陳良美.建筑新技術評價模式及指標體系設計研究[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
[4]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監督管理司.中國環境影響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5] 徐子蘋,劉少瑜.英國建筑研究所環境評估法BREEAM引介[J].新建筑,2002(1):55-56.
[6] 劉燕敏.香港辦公建筑的環境評價方法概況[J].暖通空調,1998,28(2):72-73.
[7] 聶梅生,秦佑國.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8] 柯毓嫻,張建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能力評價研究[J].建設監理,2011(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