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駐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李珍 李勇 孫微 青木 ●盧昊●本報記者 王躍西圖片說明: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回國的戈蘭高地維和自衛隊遞交政府獎狀。安倍在儀式上稱,近年“日本周邊的安全保障環境更加嚴峻”,為此將修改《防衛計劃大綱》,進一步加強日美同盟。中國20日強烈回擊了美方“罔顧事實、不分是非”地在釣魚島問題上警告中國的言論,并敦促美方“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釣魚島問題,謹言慎行”。此前,即將卸任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稱,反對任何破壞日本對釣魚島行政管轄權的單邊行為。希拉里的說法與美國自稱的“中立立場”相距甚遠,有政府背景的“美國之音”說,這是對中國的“間接警告”。日本共同社說,這是美國官員首次明確表示“反對”中國進入釣魚島領海領空,它將成為美國釣魚島政策的“轉折點”。還有日本媒體預言,有美日同盟這一具備強大威懾力的保護傘在,“中國不敢輕舉妄動”。但這種分析漏算的一點是,對中國而言,美國拉偏架并不是突然才出現的,在東海和南海爭端中美國一直都沒中立過。如果美國對中日發生戰爭的擔憂是真實的話,它傳遞的信號只會加劇這種擔憂。中國人民大學學者黃大慧說:“日本挑起的事端,不應由中國埋單。美國對中國喊話不如管好自己的盟友。” 希拉里言論“激怒”中國 1月20日是星期天,并不是中國外交部例行回答記者提問的日子,但外交部網站卻登出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就美方近期涉釣魚島言論的答記者問。秦剛表示,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美方的言論罔顧事實,不分是非,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我們敦促美方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釣魚島問題,謹言慎行,以實際行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和中美關系大局,取信于中國人民。 秦剛所說的“美方近期涉釣魚島言論”指的是希拉里18日在同到訪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舉行聯合記者會上的講話。希拉里說:“雖然美國在有關島嶼的最終主權上不站邊,但我們承認有關島嶼在日本的管轄下。我們反對尋求破壞日本管轄的任何單邊行動,并且敦促有關各方以和平的方式采取措施,防止事件的發生,管理分歧”。 這被認為是一次不同尋常的表態。有分析注意到,希拉里的公開表態中并沒有直接提中國,也絕不說“釣魚島”,只是泛泛地將釣魚島爭端用“領土爭端”和“地區安全議題”代之。但這番講話卻是她事先準備好的,而且專門談及釣魚島問題時,希拉里還親自做好筆錄。因此,此次希拉里的表態并不是單方面立場,而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共同戰略決策。“美國之音”的相關報道標題是,“美國警告中國不要在釣島之爭上采取單邊行動”。 共同社則說,希拉里針對中國“持續進入日本領空領海的挑釁行為”,采用強硬措辭要求中國自制。這成為美國政策的“轉折點”,顯示出美方謀求盡快平息釣魚島問題的姿態。 在認定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站在日本一邊”之后,日本《產經新聞》20日的評論相當有底氣,評論稱,日美軍事同盟是日本“合法的捍衛島嶼領土主權的依靠”,有這一具備強大威懾力的保護傘在,“中國不敢輕舉妄動”。岸田文雄在緊跟希拉里之后的發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日本“不會對中國屈服”,從這個角度看,美方的表態給日方官員以更強的信心。 《讀賣新聞》20日報道說,美國政府試圖用更可信的威懾言論牽制中國的行動,可以預計,美國還將對中國持續施壓,因為華盛頓“不希望看到太平洋西岸出現不測事態”,也不愿意看到中國在此處“隨意擴展權益范圍”。 不過,中國的反應恐怕會讓日本失望,因為美國的威脅并沒有改變中國艦船對釣魚島的常態化巡航。據日本共同社20日報道,日海上保安廳巡邏船20日發現3艘中國海監船在釣魚島附近“日本領海”外側的毗連區內航行。這3艘中國海監船分別為“海監23”、“海監46”和“海監137”。19日一度駛入“日本領海”的“海監26”已于當天晚間9時左右駛離毗連區。報道還說,這是中國公務船連續兩天駛入釣魚島附近毗連區。 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參事官山野內勘二19日針對中國海監船駛入釣魚島海域一事,致電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郭燕表示抗議。對此,中方稱“不接受抗議”。 日本時事通訊社20日報道說,在希拉里警告中國“不要挑戰日本對爭議島嶼控制權”之后,中國依然在東海上采取“積極進取的策略”,3艘海監船駛入釣魚島附近海域,逼近“日本領海”,中國海監船依然通過在海域上“彰顯存在”宣示對釣魚島的主權。 對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談話,日本NHK電視臺20日報道說:“美國國務卿關于維持釣魚島既定現狀的言論激怒了北京,使其更加堅信,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在偏袒日本。” 時事通訊社20日稱,美國國會在去年的國會授權法案修正案中規定了對釣魚島的“保衛責任”,而現在希拉里進一步肯定了這一承諾,很多人希望,這能讓中國“至少采取接觸性和合作性的政策”,但是,有分析人士擔心,美國的這一舉動“反而會刺激中國采取更強硬、更堅決的行動”。 美國給中國畫“戰略紅線” “如果中日爭端演變為軍事沖突,美國會插手,這就是希拉里講話傳遞的信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袁鵬20日這樣對《環球時報》解讀希拉里的說法。袁鵬認為,美國的這種立場并不是今天才出現的,但現在刻意擺出美日攜手的姿態,有給中國畫戰略紅線的考慮。 防止中日就釣魚島問題發生軍事沖突,被西方媒體認為是希拉里“警告”中國的原因。《紐約時報》說,中日兩國戰斗機近來在島嶼附近空域相互追逐,緊張局勢似乎加劇,致使華盛頓方面擔憂,一起小事故就可能升級成一場把美國拖下水的全面軍事沖突。根據兩國之間的條約,美國有義務保護日本。 “美國之音”援引日本“美中日比較研究所”一名高級研究員分析說,中日兩國圍繞釣魚島爭議導致的緊張關系,已從外交層面開始向軍事準備層面轉移,“中日關系從外交法律層面的斗爭,開始向軍事斗爭準備層面轉移,正在轉移過程當中,還沒有進行轉移,但是軍事斗爭轉移的步子已經邁出來了。輿論已經制造了。所以說,2013年的形勢,比2012年的形勢要更微妙、更緊張、更有擦槍走火的危險。這是一個基本的大勢判斷。” 德國透視網20日稱,任何人只要關注日本和中國的新聞,就會產生一種印象:中日之間爆發戰爭迫在眉睫。現在兩國就差扣扳機的一個小步驟。華盛頓現在要做中間人,對兩國進行遏制,因為中日如果發生戰爭,焦點將是中美,而兩個核大國發生軍事沖突對當今世界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英國《經濟學家》19日稱,中日沖突的風險正在上升,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文章稱,中日正在滑向戰爭。中國在爭議島嶼周圍海域和天空的行動正在逐步升級,意在挑戰日本對釣魚島幾十年的控制。本月,日中飛機試圖在島嶼附近空域相互跟蹤。有報道說,日本正考慮下一次采取警告射擊。一位中國將軍說,這將被看作交戰的開端。沖突看似一觸即發。本周,美國高官匆忙前往東京,敦促安倍的鷹派新政府謹慎行事。如果日本遭到襲擊,美國有義務支援。而卷入與中國的沖突讓人難以承受,幾乎不敢細想。只是“空頭支票”? “對美國最重要的是處理好自己國內問題,而不是插手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問題。”原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廉·法倫20日在香港舉行的一個會議上這樣表示。他說:“我們目前經濟很糟糕,但有很大潛力。我相信,美國人和全世界人民一樣,有著一樣的基本需求,最關注的都是自己家門口的問題。這才是需要我們選出領導人來關心的,而不是環顧周圍看別人需要什么。” 實際上,日本在為希拉里的講話高興的同時,也在分析美國的真實意圖。有日本學者告訴《環球時報》,希拉里在任時,日中間因為釣魚島問題曾一度關系十分緊張,那時日本多次向美國政府以及希拉里表明態度,希望美國能明確表態釣魚島問題屬于日美安保條約范圍內問題,卻沒有得到希拉里的正面承諾。現在希拉里眼看卸任,突然間她的發言滿足了日本的期待,這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不可兌現的“空頭支票”,日本政府也明白這一點。 美國參議院將于24日就任命克里為新一任國務卿舉行聽證會。袁鵬認為,奧巴馬政府的新班子還沒有配齊,在他的第二任期內,更強調美國在亞太的經濟利益,過早地卷入中日沖突于美國不利。所以美國政府現在是左右為難。即使美國釋放出插手中日沖突的信號,也還要看中日之間發生了什么樣的沖突,是日本惹起的,還是偶然事件引發的……日本TBS 電視臺分析說,與希拉里的“嚴正警告”不同,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對東京的訪問則是希望沖突各方“清醒頭腦”,不要讓沖突最終爆發,并讓美國在遠東的利益“被可能的小規模戰爭毀壞”。《紐約時報》報道稱,坎貝爾希望“看到雙方冷靜下來”,同時表示美國不會充當調解人。這表明美國想避免在棘手的地區沖突中陷得太深。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依然從兩方面采取行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日在東京說,日本將修改現行的《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以加強日本的防衛力量。與此同時,安倍又開始對中國“特使外交”。據《產經新聞》20日報道,日本公明黨黨代表山口那津男將于22日訪問中國,屆時會向中國領導人遞交安倍晉三的親筆信。 日本《鉆石周刊》20日評論說,要想獲得美國和國際社會的支持,日本需要向外界作出保證,即它不會在釣魚島問題上采取“激進行動”,從而使得周邊安全形勢更加復雜化和挑戰性,“日本不能激怒中國,而且需要讓美國放心,日本不是主動升級對抗的一方”。▲
● 本報駐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李珍 李勇 孫微 青木 ●盧昊●本報記者 王躍西圖片說明: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回國的戈蘭高地維和自衛隊遞交政府獎狀。安倍在儀式上稱,近年“日本周邊的安全保障環境更加嚴峻”,為此將修改《防衛計劃大綱》,進一步加強日美同盟。中國20日強烈回擊了美方“罔顧事實、不分是非”地在釣魚島問題上警告中國的言論,并敦促美方“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釣魚島問題,謹言慎行”。此前,即將卸任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稱,反對任何破壞日本對釣魚島行政管轄權的單邊行為。希拉里的說法與美國自稱的“中立立場”相距甚遠,有政府背景的“美國之音”說,這是對中國的“間接警告”。日本共同社說,這是美國官員首次明確表示“反對”中國進入釣魚島領海領空,它將成為美國釣魚島政策的“轉折點”。還有日本媒體預言,有美日同盟這一具備強大威懾力的保護傘在,“中國不敢輕舉妄動”。但這種分析漏算的一點是,對中國而言,美國拉偏架并不是突然才出現的,在東海和南海爭端中美國一直都沒中立過。如果美國對中日發生戰爭的擔憂是真實的話,它傳遞的信號只會加劇這種擔憂。中國人民大學學者黃大慧說:“日本挑起的事端,不應由中國埋單。美國對中國喊話不如管好自己的盟友。” 希拉里言論“激怒”中國 1月20日是星期天,并不是中國外交部例行回答記者提問的日子,但外交部網站卻登出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就美方近期涉釣魚島言論的答記者問。秦剛表示,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美方的言論罔顧事實,不分是非,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我們敦促美方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釣魚島問題,謹言慎行,以實際行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和中美關系大局,取信于中國人民。 秦剛所說的“美方近期涉釣魚島言論”指的是希拉里18日在同到訪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舉行聯合記者會上的講話。希拉里說:“雖然美國在有關島嶼的最終主權上不站邊,但我們承認有關島嶼在日本的管轄下。我們反對尋求破壞日本管轄的任何單邊行動,并且敦促有關各方以和平的方式采取措施,防止事件的發生,管理分歧”。 這被認為是一次不同尋常的表態。有分析注意到,希拉里的公開表態中并沒有直接提中國,也絕不說“釣魚島”,只是泛泛地將釣魚島爭端用“領土爭端”和“地區安全議題”代之。但這番講話卻是她事先準備好的,而且專門談及釣魚島問題時,希拉里還親自做好筆錄。因此,此次希拉里的表態并不是單方面立場,而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共同戰略決策。“美國之音”的相關報道標題是,“美國警告中國不要在釣島之爭上采取單邊行動”。 共同社則說,希拉里針對中國“持續進入日本領空領海的挑釁行為”,采用強硬措辭要求中國自制。這成為美國政策的“轉折點”,顯示出美方謀求盡快平息釣魚島問題的姿態。 在認定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站在日本一邊”之后,日本《產經新聞》20日的評論相當有底氣,評論稱,日美軍事同盟是日本“合法的捍衛島嶼領土主權的依靠”,有這一具備強大威懾力的保護傘在,“中國不敢輕舉妄動”。岸田文雄在緊跟希拉里之后的發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日本“不會對中國屈服”,從這個角度看,美方的表態給日方官員以更強的信心。 《讀賣新聞》20日報道說,美國政府試圖用更可信的威懾言論牽制中國的行動,可以預計,美國還將對中國持續施壓,因為華盛頓“不希望看到太平洋西岸出現不測事態”,也不愿意看到中國在此處“隨意擴展權益范圍”。 不過,中國的反應恐怕會讓日本失望,因為美國的威脅并沒有改變中國艦船對釣魚島的常態化巡航。據日本共同社20日報道,日海上保安廳巡邏船20日發現3艘中國海監船在釣魚島附近“日本領海”外側的毗連區內航行。這3艘中國海監船分別為“海監23”、“海監46”和“海監137”。19日一度駛入“日本領海”的“海監26”已于當天晚間9時左右駛離毗連區。報道還說,這是中國公務船連續兩天駛入釣魚島附近毗連區。 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參事官山野內勘二19日針對中國海監船駛入釣魚島海域一事,致電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郭燕表示抗議。對此,中方稱“不接受抗議”。 日本時事通訊社20日報道說,在希拉里警告中國“不要挑戰日本對爭議島嶼控制權”之后,中國依然在東海上采取“積極進取的策略”,3艘海監船駛入釣魚島附近海域,逼近“日本領海”,中國海監船依然通過在海域上“彰顯存在”宣示對釣魚島的主權。 對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談話,日本NHK電視臺20日報道說:“美國國務卿關于維持釣魚島既定現狀的言論激怒了北京,使其更加堅信,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在偏袒日本。” 時事通訊社20日稱,美國國會在去年的國會授權法案修正案中規定了對釣魚島的“保衛責任”,而現在希拉里進一步肯定了這一承諾,很多人希望,這能讓中國“至少采取接觸性和合作性的政策”,但是,有分析人士擔心,美國的這一舉動“反而會刺激中國采取更強硬、更堅決的行動”。 美國給中國畫“戰略紅線” “如果中日爭端演變為軍事沖突,美國會插手,這就是希拉里講話傳遞的信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袁鵬20日這樣對《環球時報》解讀希拉里的說法。袁鵬認為,美國的這種立場并不是今天才出現的,但現在刻意擺出美日攜手的姿態,有給中國畫戰略紅線的考慮。 防止中日就釣魚島問題發生軍事沖突,被西方媒體認為是希拉里“警告”中國的原因。《紐約時報》說,中日兩國戰斗機近來在島嶼附近空域相互追逐,緊張局勢似乎加劇,致使華盛頓方面擔憂,一起小事故就可能升級成一場把美國拖下水的全面軍事沖突。根據兩國之間的條約,美國有義務保護日本。 “美國之音”援引日本“美中日比較研究所”一名高級研究員分析說,中日兩國圍繞釣魚島爭議導致的緊張關系,已從外交層面開始向軍事準備層面轉移,“中日關系從外交法律層面的斗爭,開始向軍事斗爭準備層面轉移,正在轉移過程當中,還沒有進行轉移,但是軍事斗爭轉移的步子已經邁出來了。輿論已經制造了。所以說,2013年的形勢,比2012年的形勢要更微妙、更緊張、更有擦槍走火的危險。這是一個基本的大勢判斷。” 德國透視網20日稱,任何人只要關注日本和中國的新聞,就會產生一種印象:中日之間爆發戰爭迫在眉睫。現在兩國就差扣扳機的一個小步驟。華盛頓現在要做中間人,對兩國進行遏制,因為中日如果發生戰爭,焦點將是中美,而兩個核大國發生軍事沖突對當今世界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英國《經濟學家》19日稱,中日沖突的風險正在上升,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文章稱,中日正在滑向戰爭。中國在爭議島嶼周圍海域和天空的行動正在逐步升級,意在挑戰日本對釣魚島幾十年的控制。本月,日中飛機試圖在島嶼附近空域相互跟蹤。有報道說,日本正考慮下一次采取警告射擊。一位中國將軍說,這將被看作交戰的開端。沖突看似一觸即發。本周,美國高官匆忙前往東京,敦促安倍的鷹派新政府謹慎行事。如果日本遭到襲擊,美國有義務支援。而卷入與中國的沖突讓人難以承受,幾乎不敢細想。只是“空頭支票”? “對美國最重要的是處理好自己國內問題,而不是插手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問題。”原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廉·法倫20日在香港舉行的一個會議上這樣表示。他說:“我們目前經濟很糟糕,但有很大潛力。我相信,美國人和全世界人民一樣,有著一樣的基本需求,最關注的都是自己家門口的問題。這才是需要我們選出領導人來關心的,而不是環顧周圍看別人需要什么。” 實際上,日本在為希拉里的講話高興的同時,也在分析美國的真實意圖。有日本學者告訴《環球時報》,希拉里在任時,日中間因為釣魚島問題曾一度關系十分緊張,那時日本多次向美國政府以及希拉里表明態度,希望美國能明確表態釣魚島問題屬于日美安保條約范圍內問題,卻沒有得到希拉里的正面承諾。現在希拉里眼看卸任,突然間她的發言滿足了日本的期待,這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不可兌現的“空頭支票”,日本政府也明白這一點。 美國參議院將于24日就任命克里為新一任國務卿舉行聽證會。袁鵬認為,奧巴馬政府的新班子還沒有配齊,在他的第二任期內,更強調美國在亞太的經濟利益,過早地卷入中日沖突于美國不利。所以美國政府現在是左右為難。即使美國釋放出插手中日沖突的信號,也還要看中日之間發生了什么樣的沖突,是日本惹起的,還是偶然事件引發的……日本TBS 電視臺分析說,與希拉里的“嚴正警告”不同,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對東京的訪問則是希望沖突各方“清醒頭腦”,不要讓沖突最終爆發,并讓美國在遠東的利益“被可能的小規模戰爭毀壞”。《紐約時報》報道稱,坎貝爾希望“看到雙方冷靜下來”,同時表示美國不會充當調解人。這表明美國想避免在棘手的地區沖突中陷得太深。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依然從兩方面采取行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日在東京說,日本將修改現行的《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以加強日本的防衛力量。與此同時,安倍又開始對中國“特使外交”。據《產經新聞》20日報道,日本公明黨黨代表山口那津男將于22日訪問中國,屆時會向中國領導人遞交安倍晉三的親筆信。 日本《鉆石周刊》20日評論說,要想獲得美國和國際社會的支持,日本需要向外界作出保證,即它不會在釣魚島問題上采取“激進行動”,從而使得周邊安全形勢更加復雜化和挑戰性,“日本不能激怒中國,而且需要讓美國放心,日本不是主動升級對抗的一方”。▲
環球時報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