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潘華瓊圖片說明: 參加騎駱駝比賽的男子。圖片說明:圖阿格雷男子。馬里危機已經成為當下國際熱點,這場危機始于北部圖阿雷格人反政府武裝發(fā)動叛亂、宣布阿扎瓦德獨立。在數百年的歷史中,這個游牧民族保持著獨有的階級制度和風俗,歷經被殖民與國內的動蕩。了解圖阿雷格人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和他們的歷史變遷以及與馬里當局、與法國殖民者的恩恩怨怨,會讓我們更加清楚危機的本質和根源。擅長打井和尋找水源 “圖阿雷格人”起源于今天的利比亞,屬于非洲大陸北部最早的居民,是柏柏爾人的一支。今天的圖阿雷格人很多其實是混合了本民族、阿拉伯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民族。圖阿雷格人在馬里和尼日爾可以稱阿扎瓦德人。圖阿雷格人是游牧民族,擅長打井和尋找水源,長年生活在沙漠和半沙漠中。他們以傳說中生活在5世紀后半期的亭·希楠女王為部族之始。他們有固定的社會等級,自上而下有貴族、自由人和奴隸。除了奴隸階層,其他都是族內婚。圖阿雷格人雖然長期保留奴隸制,但他們認為這只是一種社會分工,因為奴隸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之一,主人要對其承擔相應的義務。 他們有與很多非洲地區(qū)傳統不同的一夫一妻制,還有與很多伊斯蘭教國家不同的男子戴面紗、圍頭巾的習慣,而女子卻不用戴面紗。后者或許與圖阿雷格人的起源有關,那里的女性享有較高的地位、很大的自由度和財產(包括帳篷和奴隸)繼承權。旱災嚴重失去生活來源 1968年以來頻繁發(fā)生的旱災和政權更迭,不僅使圖阿雷格人失去了賴以為生的牲口,而且改變了他們傳統的家庭生活和文化。譬如,一些成年男子到城市找工作,他們不再以佩劍論英雄,而這些進城的男子很難恪守族內通婚的義務,他們的佩劍也就進了博物館。駱駝也不再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頭巾只是用來擋沙遮陽,而不再具有其他意義。再者,因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兩場特大旱災,很多奴隸也離開了主人到城里自謀生路,原來的等級社會結構也隨之瓦解。 在多次面臨旱災威脅的情況下,圖阿雷格人得不到政府的救濟與幫助,在資源分配、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部門的職位、教育和就業(yè)機會等各個方面處于不利地位,圖阿雷格人的反政府武裝領導人正是利用了民眾的這種不滿心理才得以發(fā)展壯大。上層貴族被視為“白人” 圖阿雷格人叛亂還有其歷史因素。法國人上世紀在建立西非殖民地的過程中,破壞了圖阿雷格人的沙漠駝隊早已開辟的商路和他們自由遷徙的領地,這遭到圖阿雷格人激烈的抵抗,但佩劍畢竟敵不過現代軍事裝備,他們最終不得不臣服于法國殖民者。法國殖民者利用圖阿雷格社會固有的等級制度,用種族觀念予以重組,即把上層的貴族(包括武士和學者)視為白人。法國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與圖阿雷格的上層貴族進行合作,由此使那些圖阿雷格貴族的認同發(fā)生了變化。后者認為自己是白人,而奴隸是黑人。由于圖阿雷格上層“白人”與殖民者合作,1960年新獨立的馬里政府將他們視為法國殖民者的幫兇,所以對他們懷有一定程度的敵意,長期不重視他們的利益。“9·11”之后,美國為支持全球反恐,即開始幫助馬里訓練軍隊,政變軍人阿馬杜·薩諾戈就是在美國受過訓練的軍官。實際上,直接參與北方叛亂的并不是處于邊緣化并面臨嚴峻挑戰(zhàn)的圖阿雷格人,而是被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武裝起來的少數圖阿雷格人及流亡在外的失業(yè)者。卡扎菲在倒臺前幾年,送了數百萬經濟援助給馬里和尼日爾的領導人,同時又暗地支持圖阿雷格人與當地政府作戰(zhàn),這與西方一些國家的做法如出一轍。馬里北方的危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fā)生的。▲
環(huán)球時報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