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跨境及“雙非”學童持續增加,讓香港教育機構感覺壓力日益沉重,鄰近深圳的北區首當其沖。據香港《星島日報》20日報道,整個北區估計有約3600名兒童升小學,其中近七成屬于跨境學童,但區內學額還缺少近800個,跨區派位在所難免。其中上水某派位中心,19日一早開始遞交統一派位選校表時已有數百人輪候。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感慨地說:“我在區內教學38年,今年隊伍是歷來最長的一條。”《大公報》稱,估計有1700名學童到上水派位中心遞交統一派位申請表,變相每兩名學童爭一個學位,結果將于6月1日公布。從深圳來港選校的劉太太說,她跟丈夫均非香港居民,當年花了兩萬多元來港到私家醫院誕下女兒并取得香港居民身份,一早已計劃讓女兒來港升學,畢竟香港教育質量較好,“若派不到北區小學,將逐一學校叩門,絕不會放棄來港讀書”。據悉,有教育部門要求學校每班加收2名學生,令小班教學的班級也有30多人,但又有人擔心影響教學質量。跨境學童涌現令香港家長憂心忡忡。住在北區的陳先生說,跨境學童來港讀書,導致學額不足,剝削本地學童入學機會,希望當局改善派位制度,例如優先錄取本地學童等。香港保安局長黎棟國透露,現在每天從深圳跨境來香港上學的小學生大約有6700人,預計新學年將更多。教育局長吳克儉呼吁,跨境學童的家長不要局限在北區選校。香港《大公報》稱,特區政府統計處較早前一項調查顯示,有41%的“雙非”家長會讓子女回港升學,即使特區政府實施“雙非零配額”政策,未來幾年仍將有越來越多的“雙非”學童來港升學,“若當局不及早作出安排,勢必逼爆全港小學”。▲
環球時報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