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林 曦 本報記者 王躍西臺灣公務員初考引發爭議,19日登場的考試要求臺灣考生回答有關中國共產黨黨章、大陸領導人講話以及大陸政治體制的問題。不少考生大感不解,認為當一名基層公務員,為何要了解對岸的政治體制。一些人士甚至質疑,“這是變相承認兩岸已經統一了嗎?” 據臺灣《聯合報》20日報道,臺灣公務員初等考試共同科目“公民與英文”出現兩道爭議題。其中第15題問道,“中共政治體制中,共產黨與國家機構的職權有時難以區分。下列何者在共產黨與國家機構中皆有設置,而被稱‘兩塊招牌,一套人馬?”給出四個選項有“中央軍事委員會、政法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國務院”,答案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第16題問道,“中共的某項策略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為核心并寫入黨章,這稱為何”?四個選項包括“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三個代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答案為“科學發展觀”。 許多臺灣考生看到這兩題都傻眼了。還在念大學的周小姐說,實在不知如何作答,“對臺灣的考生來說,應該只能瞎猜吧”。一名考生氣憤地說,“怎么不考奧巴馬談話內容和美國國策,簡直莫名其妙,出題者是等不及要統一了嗎?還是我們考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務員?”還有考生表示,這種題目恐怕連大陸民眾都不一定清楚,竟然拿來考臺灣公務員,建議這兩題全部送分。《自由時報》20日稱,盡管多數公民科考題對考生來說并不困難,但對于從不關心選舉的人來說,連“連戰跟馬英九,是否搭檔選過正副總統”也回答不出來。考生普遍反映,19日考題除了包括孔子因材施教理念等基本送分題外,多數是以生動活潑的題型測試文學古詩、四書、五經及成語等內容。考生印象最深刻的是《犀利人妻》女主角安真出現在考題中。考題為“安真即將在新戲中扮演楊貴妃一角,為求入戲,導演準備的材料哪一部較無幫助?”選項有“長生殿、長恨歌、紅樓夢、貴妃醉酒”,答案是“紅樓夢”。 面對考生的反彈,臺“考選部”解釋稱,初考不限學歷,是最基層的公務員考試,但考生近九成是大專畢業,很難出題,因此“考選部”去年10月首次公布各科命題大綱,范圍包括“世界主要政治意識形態與兩岸關系”,但沒細劃,所以考中共體制和黨章不算超過范圍。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認為,伴隨兩岸關系日趨緊密,臺灣公務員當然要更了解中共,知己知彼,否則將來如果分到“陸委會”上班,如何應對?她認為,公務員應更博學,不能只知道臺灣內部的事務,如此將跟不上時代腳步。民進黨“立委”黃偉哲也稱,現代公務員或公民應了解世界主要地區,臺灣人民在教育歷程中也會認識中國大陸和中共政體。臺灣淡江大學教授陳一新2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考試題目中出現關于大陸的內容很正常,表現出對大陸的善意,希望考生對大陸增加了解,“馬英九的政策是和中、友日、重美,由此看來,公務員考試出這樣的題目很正常”。 據悉,19日登場的臺灣公務員初等考試可謂競爭激烈。據《中國時報》20日介紹,初等考試是最基層的公務員考試,不限學歷,只要年滿18歲即可報考,錄取通過訓練后將被委任“一級職等敘薪”,多從事收發、文書、出納等工作,月收入近3萬元新臺幣,略高于任職民間企業的大學畢業生;而且許多人把初考當成考公職跳板。今年共有66724人報名初考,包括35名博士、5214名碩士,一同爭搶357個職缺,“考選部粗估錄取率僅0.54%”。《聯合報》注意到,考生平均年齡超過31歲,是近年來最老的,年逾40歲的中年人超過12%,比例同樣近年最高,更罕見的是還有一名65歲的老人也去爭搶“鐵飯碗”。“考選部”稱,65歲老人按規定可報考,但將來即使錄取,也不能當公務員。《聯合報》分析稱,經濟不景氣加上公務員工作穩定,是初考異常火暴的主要原因。去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徐健軒直言,“公職穩定性還是一等一”,至少不用擔心被資遣、放無薪假。島內一些輿論則提出質疑。新北市的大學副教授鄧鴻源20日撰文稱,公務員初等考試連博士和碩士生都搶著參加,不但不值得鼓勵,更是一種浪費,“民眾普遍有捧鐵飯碗的心態,也不想獨自創業,實在令人感到悲哀,難道只有擠公務員這道窄門,才有前途嗎?當年輕人以國考為第一志愿時,國家競爭力又何在?”▲
環球時報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