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懷念李璞先生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的雜草科學家、稻田化學除草的先驅、德高望重的師長李璞先生不幸于2013年8月14日9時53分與世長辭,享年90歲。中國植物保護學會雜草學分會、與他共事過的老一輩科學家和經他教誨過的雜草科學新秀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表示悼念,向逝去的摯友和恩師寄托無限哀思。
李璞先生1924年6月生于湖南省祁陽縣文明鋪鎮,自1936年起開始了求學生涯,1951年他抱著建設新中國的遠大理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農學院(華中農業大學前身)。他刻苦鉆研專業知識,認真思考個人信仰與追求,于1955年 8月順利畢業,在校期間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1960年公派留學原蘇聯烏克蘭季米里亞切夫農學院,獲副博士學位。1961年6月由國家科委分配至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工作至1996年退休,一直從事農田雜草科學研究,是我國雜草學科的帶頭人和稻田化學除草的先驅者之一。
李璞先生長期從事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的化學除草研究,推動水旱地作物化學除草免中耕,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先后主持 “棉花密植化學除草技術研究”“雙季稻田化學除草技術研究與示范”“免耕棉田化學除草技術研究”“茶園化學除草技術研究”“稻茬油菜免耕及化學除草技術研究”“多熟制地區免耕農作制對雜草防控作用的研究”“水直播稻田化學除草技術的研究”“高活性、低成本的水田除草劑混用技術及其產品研究”“洞庭湖集約農區農田雜草群落的演變規律及治理技術研究與示范”“長期免耕定位研究”等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30多項。其中“高活性、低成本的水田除草劑混用技術及其產品研究”在國內首次將酰胺類旱地除草劑等用于防除水田稗草和一年生莎草科雜草,并與磺酰脲類水田除草劑混用,擴大了殺草譜,提高了除草活性。該成果開創了酰胺類旱地除草劑安全應用于水稻的國際先例,為當時國際上除草劑應用技術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項研究成果1997年列入原國家科委“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他針對棉花生產過程中傳統的整枝打杈栽培方法耗用勞力過多等問題,經過長期研究,提出了將棉花傳統的栽培方式改革為高密度種植、化學除草免中耕、簡化整枝打杈環節等五大技術創新措施。大面積推廣應用表明:該研究成果既能防除棉田雜草、提高棉花產量,又能減輕勞動強度、節約勞力,為我國棉花提高單產、節本增效作出了突出貢獻。作為中國雜草科學的開拓者和帶頭人,李璞先生一生致力于雜草科學研究,深入農村、汗灑農田,開展農藥大田藥效試驗、示范,在新農藥藥效評價、引進除草劑新品種和推動農田化學除草的發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李璞先生一生的研究工作對近40年來全國農田化學除草面積的迅速擴大,以及在農田化學除草基礎上實行耕作方法變革的歷史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璞先生是中國植物保護學會雜草研究會(1992年改為雜草學分會)的創建人之一,歷任第一屆到第四屆的理事(委員),在組織全國雜草普查與草害調查、農田雜草防除和雜草科學技術的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為推動中國雜草科學事業的進步以及雜草學會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李璞先生一生治學嚴謹、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人們稱贊皮膚黝黑、很少言語的他為“老黃牛”。他淡泊名利,一心撲在事業上,他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辭讓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和湖南省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的故事在湖南農業界傳為美談。他為人忠厚、生活節儉、艱苦樸素。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對這位德馨品高科學家的挽聯“李公無華浮博學苦研真模范,璞玉渾金質扶妻蔭裔好典型”是這位在科學殿堂辛勤耕耘的“老黃牛”一生的真實寫照。
李璞先生的逝世是我國雜草學界的重大損失,李璞先生的逝世也是中國植物保護學會雜草學分會不可估量的損失。李璞先生對我國雜草科學事業所作的突出貢獻,在工作中表現出的高尚風范,在生活中表現出的高貴品質,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將永遠激勵著我們。我們將化悲痛為力量,繼承和發揚李璞先生不斷求索、開拓進取、甘于奉獻的科研精神,完成他未竟的事業,以我國雜草科學事業的不斷繁榮與發展告慰李璞先生在天之靈!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為我國雜草科學事業奮斗終生的杰出科學家!
李璞先生永存千古!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雜草學分會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