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日古楞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黃水病系黃水之邪滯留于關節致使該部位腫痛而發生運動障礙的一種疾病。黃水存在于全身各處,尤其是皮膚與關節處較多,因此本病是臨床多見的黃水疾病之一。病變部位主要在關節并累及其周圍骨骼及肌筋。其特征的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虛浮而腫脹、伸屈不利、骨痛、對稱性,周圍多個關節慢性病變。早期癥狀為受累關節疼痛、腫脹,晚期為關節強直、畸形和功能障礙,基本病理改變為慢性滑膜炎導致關節軟骨和骨的破壞,病變呈持續性,反復發作過程。約60%~70%的病人活動期血清中可出現類風濕因子,發病年齡多在35~50歲,男女之比為:3,我國患病率為.32%~0.36%,是造成國人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黃水增生與巴達干和血相搏凝聚于關節部而阻礙氣血運行所致;或因創傷黃水增生與血交搏于關節;或灼熱余邪侵襲筋脈骨節,至氣血運行受阻而發痛。久處濕地,汗后受涼而深感寒邪均為誘發本病之因素。
2.1 全身表現:多數病人起病緩慢,在明顯的關節癥狀前多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適,發熱,食欲減退,手足發冷等全身癥狀。
2.2 關節癥狀:①晨僵:病變的關節靜止不動后可出現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僵硬,活動受阻,如膠粘著的感覺,適度活動后逐漸減輕,尤以晨起時最明顯稱為晨僵。晨僵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可作為判斷病情活動度的指標,晨僵出現在95%以上的關節黃水病病人。②關節疼痛和腫脹:關節痛往往是最早的關節癥狀,最常出現的部位為腕、掌指關節、近端指關節、大關節并常受累,多呈對稱性、持續性,時輕時重,常伴有壓痛。③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關節畸形多見于較晚期病人急性發作期,由于滑液增加和關節外軟組織的腫脹,使關節腫脹呈梭形,特別是近端指間關節稱梭狀指。病變后期滑膜炎的絨毛破壞了軟骨和軟骨下的骨質造成關節纖維性或骨性強直畸形,又因關節周圍的肌腱受限損失,關節不能保持正常位置,出現手指在掌指關節外偏向尺側或有關節半脫位,形成的異性的尺側偏向畸形,形成關節活動障礙影響病人生活自理。④關節外表現:是本病較特異的皮膚表現,出現在20%~30%病人,多位于關節隆突部及受壓部位皮下,大小不一,直徑數毫米至數厘米,粘附于骨膜、肌腱,堅硬如橡皮,無壓痛,呈對稱分布。
3.1 一般治療:急性期關節腫痛,發熱、內臟受累,病人應臥床休息,給予高蛋白質及高維生素飲食,有利于疾病的恢復,恢復期進行適當的關節功能鍛煉或做理療,避免關節畸形。①非甾體抗炎藥,常用的藥物有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通過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②慢作用抗風濕藥:常用甲胺碟呤、雷公、青霉胺、硫唑嘌呤、環磷酰胺,見效時間比非甾體抗炎藥慢,有控制疾病的作用,在臨床上與非甾體抗炎藥為聯合應用。③腎上腺皮質激素:常用藥物有潑尼松,每日量為30~40mg,癥狀控制后遞減,以每月10mg維持,逐漸以非甾體抗炎藥代替。
3.2 蒙醫治療:治宜以燥黃水,止疼痛,行氣血為原則。①蒙藥:宜以驢血二十五味散或文冠木二十五味散主之。如合并黏邪,刺痛加重,則可加服五風丸。病邪侵及百脈則出現關節僵直或麻木等癥狀,此時可投如意至寶丸和十三味大棚金翅丸共服。局部腫甚,用瑞香狼毒八味散調敷患處。②蒙醫療法:關節黃水病患者比較適合自然溫泉、五療、蒙藥浴法、火針、火灸、罨敷療法等。
3.3 外科手術治療:關節置換術用于較晚期有畸形并失去正常功能的大關節,術后可改善關節功能,滑膜切除術可使病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
4.1 密切觀察病情:觀察病人關節疼痛的強度,腫脹畸形的程度,活動情況及病人自理能力,注意觀察病人心理狀況,以便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護理。
4.2 注意活動與休息:活動期發熱或關節腫脹明顯時應臥床休息,并保持正確體位,不能長時間維持抬高頭部膝部的姿勢以免屈曲姿勢造成關節萎縮致殘,病情緩期時指導病人進行功能鍛煉,可做關節的被動活動,也可訓練日常生活技能,當病變發展至關節強直時,應保持關節的功能位置,必要時用夾板固定,以保持一定的生活能力。
4.3 疼痛的護理:關節腫脹、疼痛劇烈時遵醫囑給予消炎止痛劑,緩解期幫助指導病人功能鍛煉,采取解除或減輕疼痛的措施。
5.1 辨證飲食護理:飲食治療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最基本的治療措施,類風濕關節炎發病隱匿,常年疼痛,病情纏綿難愈,根據不同的癥型,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對改善癥狀,控制病情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飲食治療應以根據病情選擇溫性和溫陽滋陰飲食。①赫依偏盛型:患者關節酸軟,頭暈目眩,耳鳴,口干舌燥,心煩,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典型以滋補腎陰為原則,飲食以溫性為宜,注意營養。如適合炒米、黃油、黑豆、胡麻油等。②希日偏盛型:臨床表現為急性劇烈疼痛難忍,口干咽燥,倦怠乏力,大便干結,舌苔厚膩,脈細數。此型類風濕護理宜清熱、潤燥為原則,飲食宜清淡為宜。如適合白面、小米、大米、炒米、新鮮牛肉等。禁用羊肉、大蒜、蔥、尖椒、吸煙喝酒等。③巴達干偏盛型:畏寒肢冷,舌厚苔白,脈細沉無力,護理以溫陽滋陰、補腎固澀為原則,如適合羊、馬、驢肉、等。禁用硬、冷、不易消化等飲食。
5.2 生活起居護理:依據患者三根(赫依、希拉、巴達干)體制調節室溫、濕度等起居環境。①希日偏盛型患者秋季,尤其是午間、半夜易犯病,患者性格急躁,易激動、煩躁、易生氣等。在給患者安排安靜舒適涼爽的環境之外,要溫柔對待病人,耐心指導病人,安排患者聽輕松愉快的音樂,使其心情舒暢。②巴達干偏盛型患者春冬,尤其是下雨、下雪時易犯病,以上類患者多情緒低落、抑郁、不愛說話。給患者安排安靜舒適溫暖的環境之外,多與病人交流,選擇患者感興趣的話題,鼓勵患者參加娛樂活動,調動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讓患者常與親戚朋友在一起,感到溫暖和關懷,以增強其自信心。
5.3 蒙藥護理:蒙藥有調節免疫、殺菌、抑菌的作用。蒙藥充分利用了人體的防護系統去治病。遵醫囑正確使用藥物。
5.4 蒙醫理療:關節黃水病患者比較適合自然溫泉、五療、蒙藥浴法等,并根據病情遵醫囑給予火針、火灸、罨敷療法等的術前、術中、術后護理。
[1]包蘇布道,布圖雅,何福根,等.蒙醫護理學基礎[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0.1-1.
[2]尤黎明,李秋平,袁麗,等.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