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彤
(吉林省白城中心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低劑量高濃度對比劑進行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分析
劉星彤
(吉林省白城中心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低劑量高濃度;對比劑;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
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已經廣泛用于臨床實踐中,它是采用短時間內向動脈內注入一定量的對比劑,并在達到峰濃度時進行CT掃描的一項技術。但是,進入人體內的對比劑量較大時,可能影響肝腎功能,且較大的注射量存在對比劑外滲的隱患。如何在不影響動脈內對比劑峰濃度的前提下,減少對比劑使用量及注射量,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作者采用低劑量高濃度對比劑對40例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并與常規劑量及濃度進行比較,旨在評價該種方案用于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為臨床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來我院就診且行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的4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為55歲。將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化原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平均年齡等影響研究結果因素之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對比劑的濃度及其使用和檢查方法
研究組靜脈注射60mL高濃度碘邁倫(400mgI/mL)和30mL生理鹽水,對照組靜脈注射100mL常規濃度對比劑(300mgI/mL)和30mL生理鹽水。
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4排CT掃描機,掃描范圍自膈頂至髂動脈分叉,成像時間約10s。原始數據經重建后進行圖像分析。
1.3 統計方法
數值變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判斷兩組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腹主動脈內對比劑濃度的比較
研究組腹主動脈內對比劑濃度為(245.4±21.5)Hu,對照組為(325.6±26.3)Hu,兩組之間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10.56,P<0.01),研究組腹主動脈內對比劑濃度明顯低于對照組。
2.2 腎動脈分支清晰程度的比較
研究組腎動脈分支顯示評分為(3.01±0.25),對照組為(3.81 ±0.23),兩組評分之間的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10.53,P<0.01),研究組腎動脈分支顯示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依賴于CT掃描機的薄層、快速、大范圍掃描及三維重建技術。作為無創性血管成像技術,其應用范圍日益廣泛。多層螺旋CT掃描由于可以采用更薄的層厚掃描,進一步提高了其診斷能力。其在許多臨床應用中優于傳統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成像,相較DSA(仍為診斷血管性肌病的金標準),它的主要優勢在于它的無創傷性和高速掃描[1,2]。而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主要是基于腹部的許多疾病都可伴有相關血管的多種改變,而腹部血管成像對其形態改變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在多層螺旋腹部血管成像中,經外周靜脈數秒內注入一定量的碘對比劑,對比劑經上腔靜脈回流至右心,再經肺循環進入主動脈。由于對比劑在血管內的通過持續時間應該與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的掃描時間相吻合,掃描過程必須在對比劑在動脈內呈峰值的時間內快速完成。因此,隨著螺旋CT掃描速度的加快和掃描時間的縮短,使得血管造影時對比劑注射的時間窗被縮短。而動脈強化的效果取決于其內碘的含量,因此必須提高掃描時血管內碘的濃度,可取的方法是提高注射流率或采用高濃度對比劑。
若對比劑的注射流率較快、碘對比劑濃度較高同時進行,局部血管內的對比劑呈團塊樣,不易被更多的無對比劑的血液稀釋,故到達峰值的時間較早,并且峰值較高,不易臨床操作。更有研究證明,注射流率的提高有一定的限度,過快會導致對比劑外滲等不良反應的發生[3,4]。而高濃度對比劑的應用不僅可提高血管內碘的濃度、降低注射流率,還可以減少對比劑的注射劑量,使應用低劑量的對比劑進行成像成為可能[5]。
本文結果證實,選擇高濃度低劑量的碘對比劑進行CT掃描,既可節約使用對比劑,同時又可減少對比劑過多所帶來的腎負荷,防止發生不良反應,而其成像質量并不受影響。掃描過程中,當選擇適宜的對比劑注射流率使血管內密度達到峰值后,需要足夠的對比劑的量來保持壓力,使峰值持續下去。因此,注射對比劑的總量是維持推進壓力的總要因素,并決定血管內密度峰值的長度,由于掃描過程速度很快,可等于或快于對比劑密度峰值在血液內的推進和循環速度,只需保證掃描點追隨對比劑峰值區域,而無須注射大量的對比劑以保持長范圍的峰值長度。因此,理論上可以減少對比劑總量的使用。為防止推進壓力減少發生,可以把最后一段對比劑用相同劑量的生理鹽水以相同的流率替代注射,既保持了注射壓力,又進一步節約了對比劑用量,減少了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性,同時也不影響成像質量。
總之,對于多層螺旋腹部血管成像而言,應用低劑量、高濃度的對比劑進行多層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是可行的、穩妥的,圖像令人滿意,足以滿足臨床診斷的要求,同時可以有效地減少對比劑的用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 李彥君.多層螺旋CT低劑量高濃度對比劑腹部血管成像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0):96.
[2] 肖圣祥,毛定立,柴春華,等.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低劑量掃描的可行性研究[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0,30(4):480-482.
[3] 張嶸.多層螺旋CT血管重建對肝臟血管正常變異及病變的診斷和臨床價值探討[D].廣州:中山大學,2008.
[4] Loewe C,Becker CR,Berletti R,et al.64-Slice CT angiography of the abdominal aorta and abdominal arteries: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iobitridol 350mgI/ml versus iomeprol 400mgI/ml in a prospective,randomised,double-blind multi-centre tria[J].European radiology,2010,20(3):572-583.
[5] 于紅,李惠民,李霄麟,等.腹腔動脈CT血管成像固定毫安秒低劑量技術探討[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9,43(7):688-692.
R445
B
1671-8194(2013)17-0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