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蘭 包曉媛 鄒曉娉 李曉濤 解云川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物理診斷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超聲探頭技術為臨床診斷提供直觀的影像學圖像,使得超聲在手部肌腱和血管損傷方面的研究及應用越來越多〔1〕,與其他影響技術相比,無創和沒有X線的侵入性檢查,易被病人接受并可重復應用〔2,3〕。
1.1 臨床資料 對照組選取正常成人30只左手,男女各15例,年齡22~53(平均35.8)歲。外傷組為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門診就診及住院手外傷患者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齡19~63(平均37.6)歲。
1.2 儀器和方法 應用GE公司的Vivid7、Logiq9;PHILIPS公司的IU22、IE33;SIEMENS200等。對照組探查手正常結構;外傷組無創口者進行術前超聲探查損傷部位,了解受傷部位肌肉、肌腱、血管、神經損傷情況;有創口者術后超聲探查損傷部位,了解受傷部位肌肉、肌腱、神經修復情況及重建血運情況。分別于術后隨訪了解受傷部位肌肉、肌腱、神經,血管修復情況。
2.1 手部正常結構超聲聲像圖表現 肌腱呈扁而薄的強回聲。掌側面的解剖標志為屈肌支持帶,各指屈肌腱穿過腕管進入手掌部,各指深屈肌腱直達各指末節指骨基底部,屈肌腱聲像圖縱向掃查表現為條狀強回聲內間雜少許條狀低回聲,軸向掃查顯示為類圓形點狀強回聲,與周邊組織分界清晰。低于肌腱的線條狀或條狀偏強回聲,可呈扇形、梭形及束狀,纖維膜及筋膜顯示為強回聲,超聲可全部或部分探及手部肌肉聲像圖。彩色多普勒血流圖(CDFI):顯示管腔內血流信號充盈,脈沖多普勒(PW)分別測得動靜脈頻譜。
2.2 手部外傷及術后超聲聲像圖表現 外傷組手部屈肌腱斷裂42例,伸肌腱斷裂5例;并對其中21例有功能障礙者進行術后隨訪觀察。超聲圖像顯示肌腱連續性中斷,斷端分離(回縮),膨大,回聲不均,斷端及周圍伴積液,手指屈伸運動時動態觀察,近端肌腱無明顯滑動,手腕屈伸時遠端肌腱無明顯滑動。其中伴肌肉損傷18例:Ⅰ度7例,肌肉內可見小條紋狀低回聲,局部腫脹,壓痛明顯,Ⅱ度8例,肌纖維連續性中斷(部分),其內可見探及低-無回聲區。Ⅲ度3例,肌纖維連續性中斷(完全性)斷端間可見液性暗區回聲。合并血管斷裂6例,沿患處血管縱向掃查,管腔連續性中斷,斷端周邊間隙可見液性回聲充填。術后觀察,肌腱吻合局部增大,輪廓不清,回聲不均,屈曲運動觀察可見肌腱滑動,CDFI:吻合口可見血流信號灌注。術后60 d,肌腱粘連17例,肌腱松弛4例。輕中度肌腱粘連表現為吻合口處肌腱回聲接近正常,回聲不均,較正常肌腱增厚,動態觀察肌腱與周圍粘連組織一起滑動,滑動范圍較健側小,重度粘連顯示吻合處幾乎沒有正常肌腱回聲,代以強弱不等的混合回聲,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明顯增厚,動態觀察肌腱滑動范圍極小或不滑動。肌腱松弛表現為肌腱走行迂曲,回聲較健側減低,厚度較健側增厚,屈伸運動觀察吻合口遠端運動幅度較近端減低,超聲檢查結果符合手功能狀態及松解術中所見。
手的結構復雜,手的外傷或疾病使手的結構遭到破壞,這些結構的改變在超聲下有相應的聲像圖表現,為了實現高頻彩超在手外傷診斷及治療中的應用,認識手的正常聲像圖是先決條件,掃查時應保證聲束與肌腱的走行垂直,否則可能顯示為假性低回聲,由于有些部位的肌腱的走行并非直線,而是略彎曲,這就需要相應的變換探頭方向,以消除這種偽像〔4〕。
手部正常超聲聲像圖分為手背側面及掌側面兩部分。背側面解剖標志為伸肌支持帶,各指伸肌腱及拇長展肌腱由伸肌支持帶深方間隙延伸至各指根部后,包繞掌骨頭及近節指骨背面,形成伸肌腱帽,全程均可經超聲探查清晰顯示。手內在肌:分為外側群、內側群和中間群。外側群又名魚際肌,共有四塊。有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對掌肌和拇收肌。內側群又名小魚際肌,共有四塊。有掌短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和小指對掌肌。中間群包括蚓狀肌和骨間肌。手部神經主要為尺神經深、淺支及正中神經終支,本次未探及上述神經及分支。手部血管可探及指間動、靜脈,掌深、淺弓及伴行靜脈部分節段,高頻超聲能清晰顯示手部肌腱、部分肌肉,指間血管、掌深弓、掌淺弓及伴行靜節段血管。手外傷尤以屈肌腱損傷多見,手部肌腱、肌肉、血管外傷均有相應超聲聲像圖表現。傳統的CT檢查主要顯示病變的橫斷面,有時不能提供病變的詳細信息。MRI多用于關節及軟組織腫瘤,在發現病變、顯示病變特征及病變分級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由于設備尚未普及,在基層醫院MRI還不能作為一項常規檢查。高頻超聲具有高分辨率,而且實時超聲能夠觀察肌肉、肌腱的運動情況,能提供其他影像學檢查所無法得到的重要信息〔5〕。
綜上,高頻超聲可清晰顯示手部肌肉、肌腱組織結構及階段血管,結合其簡便、無創、迅速、廉價及短期內可重復檢查的優點,并可實時掃查,在手外傷診斷及治療中具有重要價值。
1 楊 琰,張 超,李志杰,等.手部肌腱離斷后超聲檢查的價值〔J〕.安徽醫藥,2007;11(6):532-3.
2 Erickson SJ.High-resolution imaging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J〕.Radiology,2007;205:593.
3 Fornage BD.Peripheral nerves of the,ertremities imaging with US〔J〕.Radiology,2008;167:179.
4 Fornage BD.The hypoechoic normal tendon:a pitfall〔J〕.J Ultrasound Med,2010;6:19-22.
5 郭瑞軍.肌肉骨骼系統超聲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