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正式發布實施《國家 “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十二五”科技發展總體目標是: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支撐,基本建成功能明確、結構合理、良性互動、運行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進步貢獻率力爭達到55%,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規劃》指出要大力培育和發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突破地下煤氣化、煤低溫催化氣化甲烷化、中溫催化氣化、高溫高壓甲烷化、煤制烯烴等化工品、第三代煤催化制天然氣、重型燃氣輪機整機等核心技術。以煤氣化為基礎進行多聯產工程示范,進一步推進煤氣化技術綜合集成應用;積極發展更高參數的超超臨界潔凈煤發電技術,開發燃煤電站二氧化碳的收集、利用、封存技術及污染物控制技術,有序建設煤制燃料升級示范工程。以提升傳統能源勘探開發技術能力為目標,重點發展復雜油氣藏勘探、煤炭和海洋油氣安全開采、油氣高效安全集輸等技術,加強煤層氣、頁巖氣、油頁巖、天然氣水合物等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研究,保障傳統能源有效供給。以提升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能力為目標,重點發展煤炭的氣化、液化、煤基化工品加工等清潔轉化技術,發展超高參數超臨界發電、煤氣化整體聯合發電、節能型循環流化床發電等技術。在需求導向的重大科學問題研究領域和方向,重點支持煤炭資源精細探測、綠色開采、高效潔凈轉換、環境污染控制及災害防治研究等方向。
近日,國土資源部發出了《關于組織申報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做好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遴選工作,并提出了申報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的條件。《通知》明確,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申報主體為獨立礦山企業(含油氣企業),須持有合法有效采礦許可證。申報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應滿足9項條件:一是依法辦礦。嚴格遵守《礦產資源法》等法律法規,認真執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等,對無償取得的采礦權已經進行了有償處置;5年內未受到相關的行政處罰,未發生嚴重違法事件。二是規范管理。具有完善的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等規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礦山管理科學、規范。三是綜合利用。“三率”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綜合利用水平達到國內同類礦山領先水平等。四是技術創新。礦山企業每年用于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不低于礦山企業總產值的1%,生產技術居國內同類礦山先進水平等。五是節能減排。六是環境保護。七是土地復墾。八是社區和諧。九是企業文化。《通知》指出,獲得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的礦山企業,通過1~2年的規劃實施,經評估合格后,將掛牌正式命名為國家級綠色礦山。
從財政部獲悉,“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繼續安排專項資金,采取 “以獎代補”方式,對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給予適當支持和獎勵。為了保證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的實際效果,獎勵資金與節能量掛鉤,對完成預期目標的項目承擔單位給予獎勵。為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財政部近日出臺了《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獎勵資金支持對象是對現有生產工藝和設備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的項目。這些項目必須符合下述條件:按照有關規定完成審批、核準或備案;改造主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運行時間在3年以上;節能量在5000 t(含)標準煤以上;項目單位改造前綜合能源消費量在2萬t/a標準煤以上;項目單位具有完善的能源計量、統計和管理措施,項目形成的節能量可監測、可核實。《辦法》規定的獎勵標準是:東部地區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根據項目完工后實現的年節能量按240元/t標準煤給予一次性獎勵;中西部地區按300元/t標準煤給予一次性獎勵。
環保部有關人士表示,大氣污染防治 “十二五”規劃正在制定,政策調控目標是到2015年主要大氣污染物總量顯著下降,重點企業全面達標排放,重點區域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火電、鋼鐵、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行業被確定為防控的重點行業。為保障政策落實,有關部門將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嚴格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上市公司的環保核查。業內人士透露,該規劃有望于2012年上半年上報給國務院。上述環保部人士表示,“三區六群”被確定為大氣污染防控重點區域。“三區”為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六群”為遼寧中部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武漢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其中,“三區”是防控的重中之重。新疆烏昌地區、陜西關中地區、山西太原和大同沿線地區也可能成為大氣污染防控重點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VOC(揮發性有機物)被確定為重點防控的大氣污染物。其中,前兩項污染物是全國約束性控制污染物,“十二五”期間,二氧化硫將減排8%,氮氧化物將減排10%。后兩項污染物是大氣污染防控重點區域的減排指標,具體指標正在制定。
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近日發布《關于開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在 “十二五”期間加大投入力度,建設一批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通知》明確在7個領域開展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具體為:油氣資源領域主要開展低滲、超低滲油氣資源綜合利用等,著力開辟能源資源新領域;煤炭資源領域主要開展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區特厚煤層及煤系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等,建立新型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模式;黑色金屬領域主要開展攀西等地區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等;有色金屬領域主要開展贛東北、皖南等地區低品位銅礦及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等;稀有金屬、稀土及貴金屬領域主要開展白云鄂博輕稀土和贛南等重稀土示范基地建設,開展膠東、豫西等地區低品位金礦及共伴生資源與尾礦綜合利用;化工及非金屬領域主要開展青海、新疆等地區鉀鹽資源等特色非金屬資源綜合利用;鈾礦領域重點支持北方砂巖型、南方硬巖型鈾礦資源綜合利用。
作為山東省重要的煤炭交易平臺,魯中煤炭交易中心日前在山東省淄博市正式投入運營。根據規劃,該煤炭交易中心5年后交易量將達到6000萬t/a,交易額將達到360億元/a。魯中煤炭交易中心是由山東能源淄博礦業集團控股、山東坤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山東省首家大型煤炭交易中心,注冊資金為2000萬元。該中心主要采取電子商務平臺的方式進行運營,主要依托山東省煤炭資源,廣泛吸收山西、內蒙古等國內煤炭主產地和供應商,面向魯中和山東半島地區煤炭消費用戶,提供煤炭交易、倉儲運輸、物流配送、信息咨詢等多種服務。據魯中煤炭交易中心總經理林玉柱介紹,該中心將通過價格引導實現山東省內外煤炭資源的優化配置。未來3年內,魯中煤炭交易中心主要業務將覆蓋整個魯中地區,到2015年末交易量將達到3000萬t/a,交易額將實現180億元/a;5年后,主要業務覆蓋山東省各煤炭主要消費地、港口,交易量將達到6000萬t/a,交易額將達到360億元/a。
日前,皮博迪能源公司與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成為首家進駐新疆參與煤炭資源開發的大型外資企業。皮博迪能源公司將在新疆建設一座首期產能為5000萬t/a的露天煤礦,并將其建設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一流的現代化煤礦。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表示,新疆正在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該自治區與皮博迪能源公司的合作開創了新疆礦產資源開發合作的先例。皮博迪能源公司擁有百年煤炭生產銷售經驗,尤其是在環境保護和植被恢復等方面擁有國際先進技術。根據協議,皮博迪能源公司將參與服務于煤炭應用、煤炭提質、礦區復墾、水土保持的多功能煤炭產業園區的建立和推廣,參與在新疆建立大型煤炭貿易平臺并配套建設專業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