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黑客攻擊無處藏身
如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讓生活變得更為方便的同時,也為人類帶來了許多新挑戰。
2013年6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將美國國家安全局關于“棱鏡”監聽項目的秘密文檔披露給了《衛報》和《華盛頓郵報》,隨即遭到美國政府通緝,成為震驚世界的新聞事件。這一事件引發世界各地民眾的激烈討論,網絡安全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愛德華·斯諾登
一提到網絡安全,人們自然而然會想起一個詞——黑客。現今黑客作惡的水平正在水漲船高:飛機、汽車、電網等許多新目標也開始納入他們攻擊的視野。
出于此,美國《大眾科學》雜志不久前列舉了5種目標獨特、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生命財產損失的黑客攻擊。
威脅等級:★
攻擊某人的心臟起搏器,聽起來像是好萊塢影片里的情節——殺手們通過搞定目標體內的醫療器械來完成暗殺。雖然在一般人看來,這是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但理論上完全有可能。
2012年,一位澳大利亞研究員就展示了一次針對心臟起搏器的攻擊,黑客能將一種電腦病毒從一名起搏器使用者身上迅速“傳染”給10米內的所有同類患者。
然而,該黑客技術很難被發揚光大。這種針對特定目標實施的恐怖行為遠非接上網線、關掉起搏器那么簡單,技術、設備、起搏器的具體信息等都是制約因素。如果實施者出于傷害目的,那么所花費的成本要比武器的成本高,且成功率也低得多。何況研制一個可發現未授權命令的“防黑”起搏器也不是太難的事。
因此,該技術目前仍然更似電影橋段而非現實中謀財害命的手法,并不是因為做不到,而是效率真的太低。
威脅等級:★★★★
隨著飛機自動駕駛系統的日益先進,一種潛在的劫機危險也開始不斷被提及——如果技術水平達到一定高度,那么心懷惡意的恐怖分子并不需要親自登上飛機。他們只需劫持這架飛機的電腦就可以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任務。
讓人擔憂的是,相比客機等普通商業飛行工具,高端的噴氣式飛機更易遭受黑客劫持。這是因為為了提高通訊效率,噴氣式飛機上的電腦對來自外部的訪問門檻往往更低,這就給黑客們提供了可乘之機。
除了飛機本身,空中交通管制系統也是另一大攻擊目標。在此前進行的一次國際安全會議上,專家們已經演示了虛假信號是如何徹底擾亂未來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的。
雖然高端科技的脆弱性越來越令人擔憂,但自美國9·11事件以來,飛機已不是恐怖分子們的最愛。當然,我們并不能因為某種目標不再“流行”就放松警惕。了解和判斷恐怖分子的襲擊方式傾向,遠比猜測他們可能選擇什么目標更有意義。總抬著頭擔心飛機,倒不如低下頭關注地面——當前最“流行”的襲擊手段是地上的炸彈。

2001年9月11日,美國世貿中心雙子大廈遭到恐怖分子襲擊
威脅等級:★★
停電既是事故,也可成為殺人元兇。它所造成的危害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空調停止工作,商店、藥店、醫院不得不關門,手機服務陷入癱瘓……而對于病人等高危人群來說,停電往往是致命的。
據一份關于2003年紐約大停電人員損失的報告顯示,有90人直接死于停電。意外事故尚且如此,那么精心策劃的襲擊呢?2012年夏季,就有黑客成功攻破加拿大電力公司電腦網絡的安全系統,獲得了電力控制權。盡管最終并沒有做出實質性的破壞,但至少證明他們有這個能力。
恐怖分子襲擊電力系統時,最喜歡向小型的供電設施下手,破壞經由它們所控制的系統,就能花最少的工夫造成最大面積的電力中斷。
不過自2003年大停電之后,美國電力企業已加強了戒備,通過小規模襲擊造成嚴重后果的幾率已經非常小了。況且這種攻擊方式無法傷害精確目標,突破各種監視、警報系統更非易事。即便恐怖分子成功控制了電網系統的一小部分,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攻擊行動也將是既費時又費力的復雜差事。
威脅等級:★★★
普通汽車上裝載的防盜安全系統可以保護車輛不受盜賊侵擾,但同時卻有可能為黑客攻擊敞開大門。
2010年,汽車電子安全領域的專家們展示了一款“黑”車裝置:將其裝進車內后,黑客們就可在千里之外變成汽車的新主人。
2011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存在多種能遠程侵入車輛電子系統的方法。諸如通用汽車的安吉星系統,都可能遭受黑客借助蜂窩網絡發起的攻擊。而一旦車輛變成剎車、油門等功能都不受駕駛者控制的“僵尸”,其后果可想而知。
不過嚴格地說,“黑”一輛汽車如果只想對駕駛者造成傷害,效率真比不上一支手槍。這是需要精心策劃、機遇與技巧并重的高級把戲,需要越過多重限制因素才能得逞。
威脅等級:★★
無人機是人們熱議的大明星,但它同樣有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幫兇——甚至不必對無人機本身花太多工夫,只需誤導它飛行的方向或者讓其隨機墜毀,就足已造成恐慌和破壞。最有名的例子便是伊朗于2012年宣布捕獲了美軍R Q-170無人偵察機。

美軍R Q-170無人偵察機
美國聯邦航空局計劃2015年為無人機開辟專屬空域,屆時美國將進入一個時刻受到無人機“照顧”的時代,科技部門、警察局、大學等數不清的單位甚至個人都有機會使用無人機。美國國會已經將其列為重大議題,希望可以保證無人機不成為一種來自天空的額外威脅。
盡管如此,不得不承認無人機的威脅被夸大了。首先,恐怖分子一次只能控制一架無人機。其次,一般用途的無人機都不會裝備殺傷性武器,因此要發動恐怖襲擊,只能通過向無人機輸入詳細的錯誤坐標造成墜毀來實現。考慮到目前大部分無人機的體積、重量,這種煞費苦心造成的意外事故危害半徑應該在一到兩人之內。
所以說,人們如果對黑客攻擊惶惶不可終日,實在太沒必要了。這種事情并非完全不會發生,但它們出現的幾率很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