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歷經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人均GDP超萬美金的新階段。必須增強創新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下決心轉型升級、棄舊圖新
3月4日和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分別參加全國政協科協、科技界聯組會和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審議會時,無一例外地反復強調了創新發展的極端重要性,號召開創國家創新發展的新局面。筆者以為,這是最高決策層吹響了創新發展的沖鋒號。
黨的十八大報告,曾在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論述中,強調了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號召“把全社會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眱蓵陂g習總書記的連續論及,更是突出了“創新發展”這一命題。對此怎么理解,怎么把握?
首先,這是適應發展階段變動的需要。我國經濟已由較長時期的兩位數增長,進入到個位數的增長?;蛉鐚<宜?,由高速增長轉入了中速增長的發展階段?!霸谶@個階段,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于創新,關鍵要依靠科技力量”。傳統的依靠土地、資源、環境、資金,甚至是勞動力等自然性、物質性要素投入的投資驅動型增長,已經受到了各方面的嚴重制約而后繼乏力。不但土地日見緊缺,資源大量耗費,環境嚴重污染,而且資金成本高企,人口紅利不再。這時若要保有可持續的發展,必須改弦更張,另辟蹊徑,加快推進創新型要素對增長動力的轉換和替代,也就是“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十八大報告)。
其次,這也是實現科學發展和加快轉型發展的需要。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要實現科學發展,必須加快轉型發展,這就是主題和主線的基本關系??茖W發展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個理想的境界。如果你是“真想”而不是“假想”落實科學發展,那你首先就要加快轉型發展。因為發展是一個歷史的演進過程,過往的發展模式恰恰是我們任何新發展的起點。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由舊模式向新模式的轉變,一切再美好的愿景,都只不過是海市蜃樓、鏡月水花,無從轉化為現實的。但是,如果再問一句轉型發展從何而來?那就只能從創新而來了。如果事事因循守舊,人人鸚鵡學舌,那轉型就不可能轉得起來,更不可能轉變到位。從“三個發展”的因果關系和邏輯聯系來看,也可以這樣說,沒有創新發展,也就沒有科學發展。
最后,這更是強化自主創新和推進全面創新的需要。盡管科技創新有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種途徑,包括十八大新提出的多方面、多領域的協同創新,但所謂的自主創新的真諦,還是“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這八個字。也就是要把力量放在自己的基點上,完全是著眼于解決中國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創新的重點是科技創新,但并不僅限于科技創新。其實,除了更多指向生產力發展的科技創新之外,還有更多指向生產關系變革的制度創新,以及更多指向作為生產方式主體的人的思想創新。這才是完整的全面創新的范疇,也是創新發展這一命題的“題中應有之義”。
浙江歷經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人均GDP超萬美金的新階段。俗話說,“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識時務者為俊杰”,必須充分認識發展階段變化的特征,增強創新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正視資源環境對傳統發展模式的約束,下決心轉型升級、棄舊圖新。要深化科技體制市場化取向的改革,全力破解科技和經濟的“兩張皮”難題。努力推進優勢領域、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加快形成一批帶動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大面積推進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優化環境氛圍,增強創新自信,鼓勵創新,允許挫折,寬容失敗。加強適應創新發展的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管理體制,為創新性人才的各盡所能、各展所長,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創造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