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勝豐 胡劍飛 王強 葉德杰
光榮與夢想相伴,堅守與成長融合,奮斗與喜悅交織。一項項生動實踐、一幅幅感人畫面、一個個激動瞬間,在西部這片熱土上點石成金,樹立浙江援建的巍巍豐碑
2012年,是浙江新一輪對口支援工作的第三年頭。如果說,2010年是試點啟動之年,2011年是全面實施之年,那么2012年就是深入推進之年。一年來,浙江省圍繞中央“五個明顯”、“一個確保”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項目的帶動作用、資金的杠桿作用,以援疆、援藏、援青三個規劃為向導,安排援助項目217個、援助資金21.8億元,有力推動了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連創新高,各族同胞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抓好重點民生項目。實施援疆“七大民生工程”,安居工程讓9.17萬戶農牧民搬出“地窩子”,住進安居房;“城鄉飲水安全”工程覆蓋12萬戶、55萬名群眾,助推柯坪成為全疆唯一的人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分管網供水的縣;援建的6個社會福利中心全面啟用,2100名孤殘老人孤有所依、老有所醫…… 171個援疆民生項目,占年度援疆項目總數的68%,資金占年度援疆資金總額的74%。援藏17年來單體投資額最大的重點工程——浙江小區總投資4億元,一期工程于去年10月交付使用,483戶藏胞從原始的居住方式直接過渡到了現代化的居住方式。民生援青重點實施定居興牧、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六大民生提升工程”,安排民生項目25個,投資總額達1.62億元。
幫助農牧民增收致富。積極組織引導浙江農業企業開展對口幫扶,幫助建立新型經營發展模式,積極推廣農牧業新技術、優質農產品新品種,完成農業節水灌溉面積22萬畝。通過組織“省農業龍頭企業西部行”活動,30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落戶西部。浙江華隆食品公司在阿克蘇的拜城、烏什投資3.1億元,日處理新鮮水果達5000多噸,帶動2萬戶農牧民發展林果業,當地農牧民增收超過千萬元。幫助受援地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特色經濟發展模式,在阿克蘇新建了100畝食用菌產業示范基地,在海西建立了“枸杞、畜牧養殖、蔬菜種子繁育”三大特色種養殖基地。大力支持西藏那曲休閑生態園等項目建設,積極幫助受援地農牧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使當地老百姓普遍增收受惠。
注重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援疆:投資1.61億元建成了阿克蘇、庫車南疆兩大“雙語”教師培訓中心,全疆第一個投入使用的浙江省文化援建項目——柯坪湖州文化活動中心交付使用;新建和改擴建醫院、衛生院30個,安排援疆資金1.55億元,實施基層組織建設(基建類)項目32項,55個社區(鄉鎮)的基層陣地舊貌換了新顏;投資1688萬元完成阿克蘇地區農村無線數字電視覆蓋工程。援青:實施公共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新建海西州圖書館、教師培訓中心和青少年活動中心,以及9個醫院改擴建、8所中小學幼兒園實施。援藏:投資6800萬元實施浙江中學項目,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那曲地區賽馬場已建成投用,是全國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露天賽馬場。嘉黎縣臺州路、浙江路、溫州路和比如縣寧波路順利完工。
2012年,浙江與受援地新增產業合作項目33個、新增協議資金14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達34億元。累計合作項目達100余個,75個項目已開工建設。計劃投資300億元的浙江榮盛集團天然氣化工項目,是阿克蘇地區乃至全疆投資最大的產業援疆項目。
著力打造產業園區平臺,加快產業集聚。阿克蘇浙江產業園已初具規模,浙江能源集團、華孚集團、雅戈爾集團等一批企業入駐園區并建成投產,與浙商簽訂投資合作協議30個、協議資金172億元,24個項目開工建設,吸納當地就業人數逾萬人。促成浙江5個國家級開發區與阿克蘇、兵團一師4個產業園區,建立了對口支援合作關系。柴達木浙江工業園的兩大核心園區——格爾木園區、德令哈園區于去年先后掛牌成立,浙大中控、浙江正泰、浙江聯大化工等一批大企業先后入駐,兩大園區已成為當地產業集聚、技術集成、科技孵化的重要平臺,浙江產業合作、轉移承接的重要載體。
著力打造經貿交流平臺,加大產業輻射。已連續兩年在浙舉辦“那曲投資環境推介會”,參會企業達150多家,7家企業成功簽約,其中浙江康德藥業集團投資的西藏貝珠雅藥業項目規劃總投資達1.12億元。依托浙江省強大的商貿網絡平臺,阿克蘇農產品加工企業與杭州世紀聯華超市等11家農產品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浙江企業每年平均收購阿克蘇棉花半成品原料達50萬噸,阿克蘇每年在浙銷售果品20萬噸以上,占當地年產量的1/4。娃哈哈集團在阿克蘇投資了南疆地區生產規模最大的食品和飲料生產線,年產果蔬飲料3.6億瓶。
著力打造銀企合作平臺,加強產業支撐。先后促成中國銀行浙江分行、省農信社、上海浦發銀行杭州分行,與阿克蘇方面達成協議授信450億元,杭州聯合銀行、上海浦發銀行杭州分行還在阿克蘇設立了分支機構,寧波市鄞州農村合作銀行在庫車縣設立國民村鎮銀行,為服務受援地產業發展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注重智力培訓。新一輪對口支援工作實施以來,培訓受援地各類干部、專技人員達3.5萬人:“雙語”師資培養,目前已有2316名教師接受培訓,首批300名教師已完成學業。職業教育提升,確定全省10所重點職校免費招收新疆、西藏學生。目前新疆班已招收1142人,西藏班每年招生100人,計劃外投入教育援助經費超過1億元。同時,及時跟進一線產業技工、勞動力就業以及職業技能提升培訓。醫療衛生援助,在向對口支援地區按計劃派遣醫務人員、捐贈醫療設備、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的同時,在海西、那曲分別建立了遠程會診平臺,培訓當地衛生醫務人員5600人次。掛職培訓交流,先后組織1591名各類干部來浙掛職培訓,還在義烏市、浙江大學設立“創業孵化培訓基地”、“受援地區干部培養基地”。
注重柔性服務。去年集中組織了六批次柔性智力服務,開展各種疑難病癥診斷1萬余人次,各類手術100多例,舉辦教學示范課350課時,師徒結對200多人,舉辦各類輔導講座18場次,推廣醫學新技術12項。去年9月,組織開展“浙江專家阿克蘇行”活動,邀請李蘭娟、陳劍平2位院士領銜,由88位省特級專家、“千人計劃”專家、“151人才工程”專家和特級教師組成,在阿克蘇開創了眼角膜移植、小兒先心病手術等“南疆首例”高難度手術。
注重長效機制。與受援地簽訂各類智力援助(幫扶)協議40多項,涵蓋了眾多領域和行業,重點突出了規劃編制、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等方面的長效援助。及時將省對口援青專項規劃納入“十二五”專項規劃編制體系目錄;每年安排經費近千萬元,幫助受援地編制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綜合交通、職業教育、水利建設等專項規劃,形成了以三個對口支援規劃為總攬,眾多專項規劃為支撐的規劃體系。去年還成立了省城鄉規劃援疆專家服務組,建立了有50名規劃援疆專家組成的專家庫。
依托文化紐帶促進交流交往。浙阿兩地開展了“浙江對口援疆系列直播活動”、“心連心·手拉手”青少年交流等一系列主題活動,組織新疆建設兵團、海西州來浙舉辦“兵團人不會忘記”、“對口支援—塔河韻·錢江情·心連心”、“攜手錢塘看昆侖”等大型原創主題文藝晚會。聯合開展“浙江—阿克蘇宣傳文化周”活動。海西州還在浙舉辦了“大美海西”大型攝影展,浙江衛視播放了《走進海西》七集電視專題片。
依托經貿橋梁推進交流交往。積極牽頭協調受援地區參加“浙洽會”、“農博會”、“食博會”等經貿交流活動,組織浙商組團參加“青洽會”、“西部博覽會”等西部大型經貿洽談會,依托經貿橋梁推進交流交往。2012年,阿克蘇在“浙洽會”上簽訂各類經貿投資項目18個,協議投資達156億元。組織浙商參加“青洽會”,簽約項目8個,簽約金額18億元。繼開通了杭州——阿克蘇直航后,去年又開通了寧波——阿克蘇庫車直航。據不完全統計,在受援省區浙商超過40萬人,在受援地區浙商達到5萬余人。去年浙江赴對口支援省區旅游人數增幅達兩成以上。
依托服務管理增進交流交往。據統計,在浙江以新疆為主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人員有5萬多人、藏族人數近2000人。相關職能部門盡心盡力做好受援地來浙務工經商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專門設立了清真牛羊定點屠宰場、伊斯蘭教臨時活動場所,甚至包括穆斯林墓地。無微不至地做好新疆內高班和中職班(600多名學生),紹興縣西藏民族中學(800多名學生)的學生教育培養工作,讓他們從小在接受內地教育的過程中,為促進民族大團結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