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友聞鄭克蔡樂珍余芬芳王墅野
城市化(城鎮化)是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或農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而使城市人口數量增加、比重提高的過程。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樂清提出“大城市建設”實施戰略,把“建設集工貿旅游港口為一體宜居宜創業的現代化大城市”作為“十二五”時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目前,樂清城市化已處于中期加速階段,為推進樂清城市化發展,實現“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現代化城市目標,筆者提出以下對策:
——思考城市發展趨勢,選擇發展道路。根據城市化發展趨勢,結合發展熱點及樂清市實際,樂清城市化應當:走生態集約之路。針對樂清資源匱乏和生態環境壓力大的現狀,應加快實施生態城市、環保城市戰略,推廣城市節能環保技術,開展環資項目建設,培育生態節約型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走統籌和諧之路。針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普遍問題,應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管理體制,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健全社會安全保障機制,構建新型的城鄉關系、鎮村關系和群體關系,形成和諧有序的城市發展新格局。走特色創新之路。針對城市建設缺乏特色、創新的局面,應加強吸收創新和自主創新,注重城市文化內涵和歷史文化傳承,形成并凸顯地方特色的城市風格。
——做好城市規劃,引領城市建設。樂清在十年里進行了3次大的規劃行動來完善規劃體系,但還存在先天不足、部分規劃過度超前等問題。應在以下方面加強:一是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在規劃編制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克服貪大求洋的思想,采用深入調查、統籌考慮、民主決策等方式,加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二是提高規劃的指導作用。隨著樂清市“十二五”規劃綱要和新區劃調整的完成,必須及時更新原有城市規劃;在保持前瞻性的基礎上,形成粗細結合、突出重點、相互銜接的規劃體系。三是加強對規劃的監督。當前,樂清市人大對城市規劃決策側重于事后監督,應加強事前和事中監督。公眾監督還很薄弱,要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提高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保障規劃落實。
——加快城市建設,完善城市設施。針對樂清市建設速度慢、違章建筑多等問題。一方面,加強城市建設的規范性。加快違章建筑清理,未列入規劃的城建項目必須經過嚴格批準程序才能實施;充分發揮人大、公眾、媒體的監督和信息渠道作用,轉變城建考核體系和方式,解決利益、主體錯位問題;完善招投標制度建設,確保城市建設符合設計規范。另一方面,完善城市設施建設。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民營資本參與城市設施建設;增強城市文化、生態等設施項目建設,改變工業化過濃的城市風格;聯合交通、水利等相關部門,建立集中的城市設施建設管理組織,促進設施配套協調,避免重復拆建;加快構建城市交通網,完善城市供水、供電、垃圾回收等相關設施建設。
——加強城市管理,塑造城市形象。為實現樂清城市管理“出形象、出效益、出品牌”的目標,要推動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轉變,塑造弘揚城市文化。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明確職責劃分;培育城市管理主體,提高管理機構市場適應性和應變能力,引導企業參與公益設施建設和管理,增強城市管理的活力和動力。整合公安視頻系統等信息資源,形成信息化“大城管”模式;強化公共服務的人性化,用道德示范、輿論引導等方式開展城市管理;讓社團、群眾參與城市管理,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增強垃圾處理、污染治理和都市美化能力,開展公共自行車租賃等交通方式,增強公共交通促進綠色出行。提煉和宣傳城市特色口號,保護和開發樂成八景、黃檀洞古村落等歷史名景和文化遺產,弘揚文化名人及優秀文藝作品,促進城市和文化的交融,形成凸顯地方特色的城市風格。
——促進產業發展,推動城市化進程。產業發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動力,要加快城市化進程必須促進產業發展。一是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2011年樂清市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只有36.1%,應以“提高比重、優化結構、完善功能”為方向,利用“退二進三”等優惠政策,全面提升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民辦教育等城市服務業,推動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各項產業服務體系,促進服務業與其他產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為樂清市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二是積極打造特色產業。樂清擁有電工電氣等眾多特色優勢產業,要發揮自身優勢,突出城鎮和產業特色,強化專業化分工協作,走“專精特深”的產業化道路。利用科技創新、產業集聚等方式進行產業提升,建設城市特色和產業發展相輔相成的互動體系,形成城市與城鎮功能各異、特色突出、錯位競爭的新型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