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歐食品接觸產品質量亟待提高
2013年前三季度,歐盟食品與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共通報來自中國(含中國港臺地區,以下同)的不合格商品360起,其中涉及食品接觸產品共129起,約占35.8%。
據了解,歐盟地區歷來重視食品及其接觸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自年初“馬肉風波”事件以來,對這一領域的監管力度愈加嚴格。從RASFF的分類統計數據來看,現階段,中國出口食品接觸產品頻遭歐盟通報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2013年前三季度,意大利共通報中國出口食品接觸產品84起,同比增長42.4%,占該國通報食品接觸產品總數的84.8%,占歐盟RASFF通報中國食品接觸產品總數的65.1%,同比上升了34.3個百分點,居歐盟各國首位。芬蘭和波蘭以7起和6起分列RASFF通報中國出口食品接觸產品的第二、三位。
2013年前三季度,歐盟針對中國食品接觸產品的129起通報中,內容涉及檢出鉻、錳、鎳、鎘、鉛、鋅、銅、鐵等重金屬超標的共81起,比例高達62.8%;遷移量(包括總遷移量、初級芳香胺遷移量和甲醛遷移量)超標是中國出口食品接觸產品被通報的另一主因,共有47起的通報內容涉及遷移量超標,比例達36.4%。其中,意大利因檢出重金屬超標通報中國出口食品接觸產品70起,占歐盟通報中國出口食品接觸重金屬超標總次數的86.4%,是此類通報的重災區。
以意大利針對中國84起通報為例,有74起通報的產品是不銹鋼制品,比例高達88.1%。其中,絕大部分為不銹鋼的餐廚具用品和帶不銹鋼食品接觸部件的廚房小家電。
歐盟對這一領域的監管力度愈加嚴格,相關出口食品接觸產品生產企業需注意以下問題:
現階段,歐盟內部分成員國在歐盟1935/2004/EC(歐洲食品等級測試)法規要求外,還會出臺相應的法規要求,而且經常對法規要求進行修改升級。如出口意大利的食品接觸產品,除符合歐盟1935/2004/EC法規要求外,還須符合意大利Ministerial Decree of 21 March 1973及其修改版本(DM 21/3/73 &修改條例)、2011年2月19日起正式生效的No.258新法令等當地的法規要求。
切勿因為對食品接觸材料的檢測和把關,需要配備相應的檢測設備和技術人員,或者送有資質的第三方實驗室進行委托檢測,投入大,出貨周期延長,對實驗室檢測設備和技術人員的能力要求較高,而舍棄必要的投入。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是企業能否經受市場考驗的必經之路。
在采購原輔料的時候,盡量選擇能提供食品級證書企業生產,并根據供應商的質量管理能力、出口產品的地區風險等因素加強對所采購原輔料的抽檢頻次,杜絕“以證代檢”。對于進口國有強制要求的,選擇有資質的第三方實驗室提前進行整機的食品安全項目檢測,并在后續按照檢測期間的要求組織采購和生產。同時,在生產、加工、包裝、儲藏、運輸等環節加強檢測和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