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建華 劉峰峰
標準版權的侵權與維權
文/花建華 劉峰峰

標準委主任田世宏查看打假維權成果
標準作為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結晶,為人們提供了判斷的準則、檢測的依據、技術的支持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手段。隨著標準不斷深入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標準版權及其法律保護問題也逐漸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標準屬于科技成果,也是一種科技創新的活動。根據《國家標準管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國家標準屬科技成果,對技術水平高,去的顯著效益的國家標準,應當納入國家或部門科技進步獎勵范圍,予以獎勵。”在國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獎勵條例》中也提到“在標準、計量、科技情報、科技檔案等技術基礎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成果”,講標準歸為科技成果。此外,我國為提高標準化工作自主創新能力,在2006年還設立了“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
標準的著作權人應屬標準的組織制定、管理和發布的機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規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其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1990年8月14日,原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國家標準管理辦法》明確了國家標準的出版單位資質。1997年8月8日,原國家技術監督局與新聞出版署聯合印發了《標準出版管理辦法》,明確了國家標準的專有出版權。
1999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在給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中國標準出版社與中國勞動出版社著作權糾紛案的答復中提出,“推薦性國家標準,屬于自愿采用的技術性規范,不具有法規性質。由于推薦性標準在制定過程中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具有創造性智力成果的屬性,如果符合作品的其他條件,應當確認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自1951年制定和出版其第一個“建議”起,即已聲明其版權歸ISO所有。美國國家
標準學會(ANSI)、英國標準化協會(BSI)、法國標準化協會(AFNOR)、日本規格協會(JISC)、德國標準化協會(DIN)作為國家標準化組織,負責國家標準制定和管理,同時均擁有標準的版權。

查處食品伙伴網現場

查看并清點盜版標準

清點盜版標準
隨著現代媒介傳播手段的發展,標準侵權盜版行為愈加多樣化,特別是利用網絡傳播盜版國內外標準全文、無限度地下載銷售、打包銷售或制作光盤銷售,以低價傾銷或提供標準免費下載的方式從事盜版的活動,來獲取流量、贏得廣告收入,從而達到非法獲利的目的。標準的盜版者不僅非法侵害中國的相關標準版權,還肆意盜版國際標準和國外標準。
針對目前盜版標準的復雜局面,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標準委)定期與有關政府執法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判研標準侵權盜版標準形勢,組織標準盜版案件的查處工作。形成了維護標準版權的聯絡工作機制。2012年8月國家標準委成立了國家標準版權工作組并設立了辦公室,專門負責指導、組織和開展打擊盜版標準的行動,加強與各級政府執法、維權機構的合作。2012年度,國家標準版權工作組辦公室協助政府機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侵權盜版專項行動12次,收繳盜版標準圖書2余萬冊,采取多種方式追究侵權盜版案件145起。
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打擊非法印刷復制含有著作權的標準類出版物的侵權盜版行為列入“2012年第三季度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重點工作安排;新聞出版總署也將打擊標準侵權盜版行為列入了“劍網行動”。國務院辦公廳在今年下發的《2013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中,專門把打擊含有著作權的標準類作品的侵權行為納入其中,充分體現了我國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和態度。
1997年12月18日
原中國標準出版社向最高人民法院致函,作出《關于中國標準出版社訴某出版社標準專有出版權案的情況說明及請求》,國家技術監督局全文轉送。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視,會同國家版權局達成共識,以最高司法解釋形式通知北京高級法院:推薦性標準受著作權保護。
2001年8月15日
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關于重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出版發行若干規定的通知》。
2004年7月22日
國家標準委發出《關于立即停止非授權網上或以光盤形式銷售國家標準活動的緊急通知》。
2004年7月29日
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關于轉發<關于堅決禁止違法印刷活動和取締非法出版物的通知>的通知》。
2004年8月20日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作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標準版權保護規范標準出版發行工作的意見》。
2005年8月31日
2006年5月29日
國家標準委、國家認監委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標準版權保護規范標準出版發行工作的通知》。
2007年1月15日
國家標準委制定并頒布了《ISO和IEC標準出版物版權保護管理規定(試行)》
2010年11月16日
國家標準委、國家認監委發出《關于進一步打擊標準侵權盜版、加強標準版權保護工作的通知》。
2013年5月S
國家標準委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加強國際標準版權保護工作的通知》。

執法人員在認真檢查該公司電腦中的數據
【案例一】陳哲名案件是一起侵犯國際標準版權的典型案件。2011年ISO等多家國際權威標準化組織向國家標準委舉報稱,溫州有不法人員開設網站侵權銷售ISO、IEC、ASTM等標準類出版物,要求依法查處。在公安、檢察院、法院、文化執法等多部門的共同配合下,查獲了盜版標準的證據,2012年8月30日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檢察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將陳哲名向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2012年11月21日,鹿城區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法院最終認定,陳哲名以盈利為目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作品,違法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侵犯著作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這是我國首例對標準以著作權罪刑事判決的案例。
【案例二】國家標準委認真分析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供的涉嫌盜版國際標準的網站線索,對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及服務器的分布情況進行了區分,展開了深入調查,針對域名注冊服務機構或服務器在中國。2013年1月4日,與政府有關網絡管理機構合作依法取締了十多家盜版國際標準的網站。
2013年7月國家標準委在核實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供了 “我愛標準網”(5ibzw.com)線索時,深入挖掘,發現了相關的盜版標準網站“標準查詢網”(5ibzw.com.cn)從事提供國際標準、國外標準免費下載服務的盜版活動。通過獲取流量贏得廣告收入,以此獲利。據此,通過網絡管理部門依法取締“我愛標準網”和“標準查詢網”兩個非法盜版標準的網站。
【案例三】2013年4月26日,國家標準委根據ISO反映www.iso. gov.cn網站存在涉嫌侵犯ISO知識產權,涉嫌非法使用ISO商標,并從事經營活動問題進行了追查,開展對廈門某某顧問有限公司侵犯國際標準化組織知識產權行為的調查工作。
5月6日,國家標準委辦公室與廈門某某顧問有限公司進行交涉。廈門某某顧問有限公司向國家標準委工作人員遞交了加蓋該公司公章的關于www.iso.org.cn網站的整改情況匯報和中英文并加蓋該公司公章的致ISO以及國家標準委的正式致歉函,并同意無償交出www.iso.org. cn網站域名。
委作出《標準
發行管理規定(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