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商務部發文《關于取消33項國內貿易行業標準制定計劃的通知》。為切實加強流通行業標準制定計劃項目管理,推動流通標準化建設有序、高效、順利開展,經對2011年以來未完成的國內貿易行業標準計劃項目進行清理,決定取消《美食名城建設規范》《牛羊肉產品種別評價準則》《發酵肉制品》等33項標準制定項目計劃。
8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網站對39項行業標準進行報批公示,涉及《石油化工儀表及管道隔離和吹洗設計規范》、HG 20706-2013《化工建設項目廢物焚燒處置工程設計規范》、FZ 211-2013《夾套管施工及驗收規范》等39項石化、化工、冶金、紡織行業標準。公示截止日期為2013年9月11日。
歐盟今年將加強對我國5類食品的進口監管,它們分別是:冷凍草莓、芥藍、干面條、新鮮柚子和茶葉。其中,冷凍草莓是新增產品,其他4類是以前法規中早已規定的。冷凍草莓的加入可能與2012年德國出現冷凍草莓食物中毒有關。
歐盟對這5類食物的檢測重點有所不同:芥藍、新鮮柚子和茶主要檢測農藥殘留,冷凍草莓主要檢測諾如病毒,干面條檢測鋁含量。
國家衛生計生委1日就《特殊膳食類食品標準的清理建議》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表示,此次標準清理充分考慮了特殊膳食類食品標準特點、現行特殊膳食類食品標準執行情況、標準配套性等問題,特別是研究相關產品標準與GB14880《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等基礎標準關系等,注重標準間的配套和銜接,重點解決標準之間交叉、重復、矛盾等問題。
征求意見稿指出,專家組分析整理了相關的2 5項標準,提出清理建議:建議廢止《營養強化小麥粉》等1 1項標準;建議將《運動營養食品通則》等3項標準修訂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建議將《運動營養食品能量補充食品》等5項標準整合到《運動營養食品通則》;《綠色食品嬰幼兒谷粉》為認證認可標準,不納入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議《嬰兒配方食品》等5項標準繼續有效。
根據標準清理工作情況,清理專家組建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特殊膳食類食品標準的目錄如下: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其他特殊膳食用食品標準(如輔食營養補充品、運動營養食品等其他標準)。
北京市將對乳制品(包括液態奶、嬰兒乳粉)、肉制品(包括超市中的生鮮肉和預包裝的肉制品)、調味品、面制品、糖酒、醬腌制品、食用油、膨化食品、冷藏冷凍食品、果汁飲料10類高風險食品實施全程追溯,對于嚴重違法經營者將實行“終身行業禁入”。
據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介紹,目前本市85%左右的食品依賴外埠或國外供應,食品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對此,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食品安全將作為重點公開事項之一。其中,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專項檢查整治等信息將及時發布,重大突發事件信息將隨調查處置進展情況同步公開。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張志寬表示,按照計劃,全市將構建統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和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臺,依法公開重點高風險食品的全程追溯信息以及食品生產經營者、從業人員的信用信息。“對于嚴重違法經營者將實行終身行業禁入。”張志寬說。
據《荷蘭新聞網》8月18日報道,荷蘭動物福利組織WakkerDier發布消息稱,許多羊奶及羊奶酪生產企業將山羊在草地上的圖片印在產品包裝封面上,導致消費者誤認為該產品為放養山羊所產的有機奶及奶制品,事實上幾乎所有非有機山羊一年四季都是被圈養的。為此,該組織警告將針對上述誤導性標識采取法律行動,包括Bettine 、Milner、Aldi和Lidl等在內的13家企業同意刪除包裝上的誤導性圖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國家質檢總局日前發布了《質檢總局關于開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無證查處工作的公告》(2013年第110號),決定自8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查處未獲得生產許可證的19類工業產品企業的生產和銷售行為。
公告指出,自8月1日起,未獲得110號公告所公布的耐火材料、鉛酸蓄電池、防爆電氣、內燃機、電線電纜、輕小型起重運輸設備產品、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備、農藥、橡膠制品、預應力混凝土鐵路橋簡支梁、特種勞動防護用品、摩擦材料及密封制品、建筑防水卷材、水文儀器、巖土工程儀器、抽油設備、危險化學品、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及容器和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設備19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得生產該產品,銷售單位不得銷售無生產許可證的產品,違者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查處。同時,公告要求新投產、新轉產的上述企業,應及時向企業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監局申請辦理生產許可證。
瑞士和中國研究人員周四在瑞士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遭受砷污染的飲用水正在危害近2000萬中國人的健康。該研究成果還發表在著名的《科學》雜志上。
鑒于中國地域遼闊,及測試砷污染所需的時間和財力,篩查全部數百萬口地下水井可能需幾十年時間。為此,來自瑞士聯邦供水、廢水處理與水資源保護研究所的專家和中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統計風險模型。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有近2000萬人生活在砷污染高風險區域。例如,新疆塔里木盆地、內蒙古額濟納地區、甘肅黑河、中國北部平原河南和山東等。專家估測,中國砷濃度超過每升10 微克(世衛組織的指導值)的地區總面積為58萬平方公里。
在中國,地下水所致的砷中毒最早發現于上世紀70年代末。砷是存在于世界范圍內飲用水中最常見的一種無機污染物。若長時間攝入,會造成嚴重健康風險。即便是低濃度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引起皮膚色素沉著、肝病、損害心血管和腎功能,以及各種類型的癌癥。化學家安妮特 約翰遜表示,“中國政府正將我們的(砷污染)地圖納入國家監控規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