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秀梅
健康體檢中高頻超聲檢查對甲狀腺癌篩查的價值分析
康秀梅
目的探討健康體檢中高頻超聲檢查對甲狀腺癌的篩查價值。方法對2010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體檢中心共63200例健康體檢人員進行甲狀腺高頻超聲檢查,對懷疑甲狀腺癌的病例進行實時超聲彈性成像。結果在體檢中發現可疑甲狀腺癌56例,其中經手術病理證實的甲狀腺癌45例,11例為甲狀腺腺瘤,其中36例為早期甲狀腺癌,健康體檢中高頻超聲對甲狀腺癌的診斷準確率為80.36%。結論甲狀腺高頻超聲檢查是一種無創、簡便、有效、準確的檢查方法,對甲狀腺癌的早期發現具有重要的意義,應該作為健康體檢中常規的檢查項目。
健康體檢;甲狀腺癌;高頻超聲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頭頸部惡性腫瘤中居首位。雖然近年來同位素、B超、CT及MRI等影像學技術發展迅速,但由于其起病隱匿,生物學特征多變,惡性程度不同,仍有較高的誤診率。目前為止對甲狀腺癌尚無明確的預防手段,早發現、早治療對其預后至關重要。本文旨在認識和總結健康體檢中高頻超聲檢查對甲狀腺癌篩查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0年9月~2012年10月在我院體檢中心進行甲狀腺高頻超聲檢查健康體檢人員共63200例,對于懷疑甲狀腺癌的病例進行實時超聲彈性成像。受檢者均無甲狀腺臨床癥狀,無任何甲狀腺病史。
1.2 檢查方法采用日立-900及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頻率為7.5MHz,按照常規甲狀腺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由資深的超聲醫師對甲狀腺進行橫切、縱切及斜切多切面連續掃查,觀察甲狀腺大小、形態、內部回聲、整個腺體血流情況,以及有無結節及結節的部位、數目、形態、大小、邊界、內部回聲和病灶內部及周邊血流信號分布情況、血流狀態、有無鈣化及鈣化大小,并探查頸部及鎖骨上有無腫大淋巴結等。對疑似惡性結節的病例在二維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實時超聲彈性成像,留置資料,建立健康檔案,待手術病例確診后進行資料整理,回顧分析,并建立隨訪記錄。
1.3 診斷標準研究對象的超聲、病理學資料分別由本院體檢中心B超及病理科經驗豐富的兩名副高級以上醫師共同分析得出的一致性結果為準。甲狀腺癌超聲診斷標準:①結節呈實性低回聲,內部回聲多不均勻,腫瘤有壞死、液化時中心出現無回聲暗區,液化不全時,呈囊性改變。②界限不清,邊界不整,形態多不規則,呈鋸齒狀、蟹足狀。③可伴有微小鈣化及頸部淋巴結腫大。④彩色多普勒顯示腫瘤內有新生血管,血流豐富。甲狀腺癌彈性成像技術診斷標準:采用日立公司推薦的硬度分級標準,并以≥3級(≥4分)作為惡性病變的診斷標準。
在體檢中發現可疑甲狀腺癌56例,其中經手術病理證實為甲狀腺癌45例,11例為甲狀腺腺瘤,其中36例為早期甲狀腺癌,健康體檢中高頻超聲對甲狀腺癌的診斷準確率為80.36%。45例患者中有15例為甲狀腺微小癌(病灶直徑≤1.0cm);有20例發現頸部引流區實性結節,為淋巴結轉移表現,病理證實有15例伴淋巴結轉移(符合率75.00%);45例患者中病灶有血供者42例(占93.33%),其中血供豐富者35例(77.78%);本組45例患者病灶有鈣化者31例(68.89%),其中呈現砂粒樣鈣化的有12例(26.67%)。45例患者中40例患者實時超聲彈性成像評分4~5分,5例病灶合并有囊性病變者超聲彈性成像評分為3分。由于腫瘤與周圍正常組織的硬度相差較大,其邊界在彈性圖像上往往比二維圖像上更清晰。
甲狀腺癌女性多見,好發于各年齡段,以中老年為主,本病在甲狀腺疾病中占的比例較小,但危害性大。病因分析發現80%的病例在兒童時期有胸腺、扁桃體、鼻咽部增生,并且此處淋巴組織接受過放射線治療。另外對長期使用促甲狀腺素者,由于甲狀腺素分泌增多的刺激,部分患者亦可發生癌變。
由于甲狀腺位置表淺,對甲狀腺的檢查一般先采用觸診法。但由于觸診法的準確率受到檢查醫師技術水平、患者年齡、體型、結節質地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觸診法存在較高的漏診率,單純使用觸診法作為甲狀腺體檢的方法就顯得有些不足。根據《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甲狀腺結節》2008版統計,觸診法發現一般人群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為3%~7%,而高清晰超聲檢查發現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達20%~70%[1]。近年來,甲狀腺癌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朱有志等[2]認為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增加,除了與疾病本身的變化有關外,很大程度上還與高頻彩超儀分辨率的提高,以及超聲醫師對甲狀腺惡性疾病的認識增強有關。有文獻[3-4]認為彩超是目前診斷甲狀腺癌最理想的方法,尤其是對甲狀腺微小癌的檢出率高于其它檢查方法。本組資料顯示,在體檢中發現可疑甲狀腺癌56例,其中經手術病理證實的甲狀腺癌45例,超聲對甲狀腺癌診斷準確率為80.36%,高于文獻報道。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是近年來新發展的超聲新技術。彈性成像最初由Ophir等[5]提出,該技術能無創地反映組織硬度、張力等信息。最初,超聲彈性成像技術主要應用于乳腺良、惡性結節的鑒別診斷,國外學者Lyshchik等[6]首先提出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應用于甲狀腺病變中,對鑒別甲狀腺病變良、惡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診斷標準以0~2級作為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診斷標準,3~4級作為惡性結節的診斷標準[7-8]。本組資料中45例患者中40例患者實時超聲彈性成像評分4~5分,5例病灶合并有囊性病變者超聲彈性成像評分為3分。按此標準甲狀腺癌診斷的準確率為88.89%,并且由于腫瘤與周圍正常組織的硬度相差較大,其邊界在彈性圖像上往往比二維圖像更為清晰。總之,超聲彈性成像技術作為一種新發展的超聲新技術,彌補了傳統的灰階超聲、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等技術的不足之處,這些技術相結合能夠提高甲狀腺癌的診斷準確率。
通過對甲狀腺進行高頻超聲檢查,可以盡早發現甲狀腺病變,然后依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對于高度懷疑惡性的病變可以采取進一步檢查、穿刺等方法,使甲狀腺癌及良性腫瘤惡變得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質量;對于生長期較長、瘤體較大的良性腫瘤患者,早期手術治療,可以阻斷癌變的發生。對于瘤體較小、傾向良性診斷的患者,可以定期隨診或保守治療,一旦發現腫瘤生長增快,應及時手術治療,避免晚期癌變的發生。健康體檢中高頻超聲對甲狀腺腫瘤的早期發現具有重要意義。本組資料中56例可疑甲狀腺癌,均進行了手術,經手術病理證實甲狀腺癌45例,11例為甲狀腺腺瘤,其中36例為早期甲狀腺癌,15例準確的發現淋巴結轉移,能夠爭取對甲狀腺癌病灶盡早發現,盡早手術,對于有癥狀及癌變傾向的腺瘤早期手術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健康體檢中高頻超聲檢查對甲狀腺癌篩查具有重要的價值,應作為常規健康體檢項目。
[1] 滕衛平,曾正陪,李光偉,等.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60.
[2] 朱有志,蔡偉華,張惠灝.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臨床價值(附217例報告)[J].福建醫藥雜志,2008,30(6):111-112.
[3] 關玉寶,曾慶思,伍筱梅,等.螺旋CT與高頻超聲診斷甲狀腺癌價值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5,13(2):136-138.
[4] 李漢萍,龔蘭.甲狀腺癌的高頻超聲顯像與病理對照分析[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4,5(2):123-124.
[5] Ophir J, Céspedes EI, Ponnekanti H, et al. Elastography: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imaging the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 tissues[J]. Ultrason Imaging, 1991,13(2):111-134.
[6] Lyshchik A, Higashi T, Asato R, et al. Thyroid gland tumor diagnosis at US elastography[J]. Radiology, 2005,237:202-211.
[7] 李萍,宋燁,胡小濤,等.超聲彈性成像與常規超聲診斷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對照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1(3):88-91.
[8] 周萍,詹維偉,任新平,等.超聲彈性成像診斷甲狀腺結節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9,17(4):262-265.
R736.1;R730.41
A
1673-5846(2013)04-0171-02
鄭州人民醫院體檢中心,河南鄭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