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東 石 磊 李立德
42例非住院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牽引治療體會
宋偉東 石 磊 李立德
目的總結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骨科采用門診牽引治療的效果觀察。方法選取44例非住院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均采用腰柱牽引的方法進行保守治療。結果本組患者中26例療效顯效,13例有效,5例無效,總有效率為88.6%。結論腰椎間盤突出采用牽引治療效果好,方法易學,且容易堅持,經濟有效。
腰椎間盤突出;牽引;固定;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椎間盤突出而引起的,是髓核突破了勞損破裂纖維環后出現的病理變化,為纖維環破壞所致,如突出的腰椎間盤髓核和纖維環壓破神經后,會引起相應的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多發生于青壯年。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一般先有腰部反復疼痛的病史,然后出現下肢放散性疼痛,繼而出現下肢麻木,疼痛沿坐骨神經走行方向放射。如果合并腰椎椎管狹窄,還表現為間歇性跛性,走路不穩,行走不舒服困難很多由腳部逐漸向上發展到麻木小腿、大腿及腰骶部,所謂嚴重時出現大小便異常。
1.1 一般資料本組44例非住院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男28位,女16位;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50.5歲;病程最短一個月,最長10年左右。病變部位L3-4間盤8例,L4-5間盤16例,L5-S1間盤20例。本病的發生可以是長時間姿勢不正確,創傷所致,也可能是瞬間創傷所致。因其部位特點,治療時間較長,如無手術指征,本組患者均為保守治療者。運用腰椎牽引的方法可以使椎間隙增寬,減輕椎間盤壓力,使突出的椎間盤復位后減輕突出物對髓核及神經根的壓迫[1]。
1.2 治療方法
1.2.1 腰椎牽引腰椎牽引患者取仰臥與牽引床上,固定腰帶及牽引帶,牽引重量為體重的1/2~1/4。牽引時間為30min,2次/日,3~4周為一療程。牽引對恢復正常生理彎曲及腰背部肌肉彈性有良好效果。牽引的作用機理為既減輕椎間盤的壓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回納,促進炎癥的消退,解除肌肉痙攣,解決腰椎后關節負載[2]。該方法不但近期效果好,遠期效果更好。
1.2.2 物理治療牽引的同時還可以給予物理治療,如烤電、按摩、口服營養神經藥物等。牽引后患者要臥硬板床、重者翻身要在腰圍保護下完成。注意保暖,防止受涼。牽引時患者不可過飽,牽引時要注意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變化,詢問患者有無心悸、氣促、疼痛等癥狀。如有上述癥狀立即停止牽引,或減輕重量。首次牽引時間<20min,力量是體重的1/4~1/5,以后根據情況加大牽引力度。牽引后絕對臥硬板床休息6h,可做下肢的曲伸活動,6h后開始協助患者行頭間臀呈直線平軸翻身,保持腰椎功能位,避免腰椎側彎。3d后可適當活動,指導正確的起床方法(腰圍固定、俯臥、漸跪起、再下床),切忌久坐久立。指導正確的坐位、站立姿勢。7d后指導患者腰背肌功能鍛煉,增加腰背肌肌力,增強脊柱的穩定性[3]。
1.2.3 功能鍛煉急性期應嚴格臥床,一般為2~3個月。待癥狀緩解可指導患者做腰背部鍛煉和直腿抬高及屈膝跨腿運動。活動范圍和次數應循序漸進。鼓勵增加佩戴腰圍時間,不可輕易取下。腰圍有支撐腰部作用一般佩戴6~8周,最多不超過3個月。
本組患者26例療效顯著(疼痛,皮膚麻木感消失,下肢感覺及運動功能恢復正常),占59.1%;13例有效(疼痛皮膚麻木感減輕),占29.5%;5例無效(疼痛,皮膚麻木感未減,輕配以理療,口服藥物略緩解),占11.4%。治療總有效率為88.6%。治療時間4周左右見效。隨訪1~2年,平均15個月。
腰椎間盤突出牽引治療的原則是先保守治療后手術治療。如有骶尾部麻木、大小便失禁和性功能障礙應盡早接受手術治療。對于年輕人,如麻木感較重和肌力下降明顯者,也要盡早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同時,保守治療康復療效不佳,可以針對性進行慢性治療。其腰椎間盤突出表現是肌肉、韌帶勞損,隨后是腰背痛。在出現疼痛時應盡快到醫院檢查,因為這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的早期信號[3]。經常坐辦公室的白領要注意糾正自己的坐姿,最好每工作1小時就起來走動一下,放松一下頸椎和腰椎。平時多進行運動,或每天堅持做“小燕飛”動作,俯臥在地上,腹部貼地,頭部和兩腿同時有節奏地往上翹,有助減少椎間盤的壓力,延緩椎間盤突出的進展,從而導致腰頸椎疾病的發生。
[1] 葉舜冰,魏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30.
[2] 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48.
[3] 朱金段,黃偉斌,劉香英.通絡止痛膏加手法整復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40例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35(2):267-269.
R681.5+3
A
1673-5846(2013)04-0372-02
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