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 牛迎東
自發性氣胸患者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后護理體會
張 霞 牛迎東
目的探討自發性氣胸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術后的護理效果。方法對56例自發性氣胸患者行胸腔閉式引流術。結果所有病例均康復出院,氣胸治愈率100%,無1例出現胸腔逆行感染。結論對自發性氣胸行胸腔閉式引流術患者加強觀察及護理,確保胸腔閉式引流通暢,加快氣體的排出及吸收,取得滿意的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自發性氣胸;胸腔閉式引流術;護理
自發性氣胸,即在無外傷或人為因素的情況下,肺組織及臟層胸膜的自發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細小氣腫肺泡自發破裂,使肺及支氣管內氣體進入胸膜腔所致的氣胸,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發生于無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發生于有基礎疾病的患者[1]。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自發性氣胸患者56例,對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術后患者均康復出院,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本組56例自發性氣胸患者,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齡20~76歲。均行胸腔閉式引流術,術后加強觀察及護理,患者對效果滿意,所有患者均康復出院,氣胸治愈率為100%,無1例出現胸腔逆行感染。
2.1 一般護理患者臥床休息,給予半坐臥位,即保證患者舒適又有利于引流和呼吸并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并能改善呼吸困難。給予患者心電監護,監測生命體征,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節律、頻率及深度,有無呼吸困難及胸痛,給予中心氧氣吸入3L/min,提高血氧飽和度,以改善低氧血癥,并降低血氮張力,促使氮從氣胸氣體向血中轉移,有利于肺復張[2]。
2.2 肺功能鍛煉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咳嗽和吹氣球練習,以促進肺盡早復張,加速胸腔內氣體排出可避免持續劇烈咳嗽。指導患者深呼吸和正確咳嗽、咳痰的方法。
2.3 生活護理保持病床清潔整齊,室內空氣清新,溫度在22~24℃,濕度在70%~80%,每天用500mg/L的健之素擦床旁桌及物品、地板等。保持大便通暢很重要,每天飲水量不少于1000ml,必須告知患者避免用力屏氣,盡量不要用力咳嗽,以免增加胸內壓力,以致氣胸加重或復發,如有排便不暢者給予開塞露納肛。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2.4 患者疼痛護理患者偶有胸痛,護士幫助取舒適體位,保持病室安靜,做好心理護理。需要時適當給予止痛藥物。咳嗽時保護患側胸部,可用手輕輕按壓,減少牽拉以免引起疼痛。
2.5 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注意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及嚴格引流裝置密閉,胸壁傷口引流管周圍必須用油紗布蓋嚴密,更換引流瓶時必須先雙重夾閉引流管,以防空氣進入胸膜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防止感染[3]。密切觀察胸腔閉式引流瓶內水柱的波動情況,囑患者深呼吸,水柱波動應在4~6cm。胸腔閉式引流瓶應低于引流口,距離應在60~100cm盡可能靠近地面,防止瓶內液倒流入胸腔。觀察排氣情況,鼓勵患者慢慢做翻身活動,適當深呼吸,咳嗽,有利于胸腔內氣體排出,使肺盡早復張。
醫護人員每日交接班檢查胸腔閉式引流管刻度及位置度需做好記錄。患者能在床上做少量活動,叮囑患者適當變換體位,保證在不牽拉胸腔閉式引流管情況下,并做保護動作。護士擠捏引流管應每1~2h一次,用雙手擠捏,位于近端的一只手應快速擠捏,遠端的另一只手在距插管處10~15cm用力捏緊,避免纖維血塊堵塞;認真觀察傷口有無滲液、滲血、紅腫及皮下氣腫,及時觀察并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每24h更換胸腔閉式引流瓶1次,換瓶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預防感染;患者下床活動或出去檢查時,護士應仔細檢查各連接接頭,保證緊密,必要時應用雙止血鉗鉗閉引流管,膠帶固定好連接接頭,以避免空氣進入、脫管等意外。
2.6 拔管指證患者引流量減少明顯,引流液顏色變淡,24h引流液量小于50ml,引流膿液小于10mg,X線檢查見肺膨脹良好、無漏氣,患者咳嗽時無氣泡溢出,無呼吸困難即可拔管。拔管時,讓患者深吸一口氣,然后屏氣即可拔管,立即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寬膠帶封閉,胸帶繼續包扎24h。
自發性氣胸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胸腔閉式引流。其作用是可促使患者肺復張,使胸膜腔重新得到負壓狀態,殘腔逐漸消失,患者痛苦減輕,使疾病恢復的更快。術后應用抗生素,準確放置引流管以利引流,護理患者時做好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十分重要,同時注意無菌操作,協助使痰液咳出,給予飲食指導改善營養狀況,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康復。
[1]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0.
[2] 王頎,吳開麗,張利.氣管切開患者適時吸痰的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9):109.
[3] 李彩娥.自發性氣胸患者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J].護理研究, 2005,19(30):2788-2789.
R473
A
1673-5846(2013)04-0432-02
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胸外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