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慧 欒 冰 金榮梅
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癲癇發作的中醫治療及護理研究進展
唐文慧 欒 冰 金榮梅
分析近年來中醫藥治療和護理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癲癇發作的相關文獻,對其進行歸納總結,發現中醫參與治療和科學護理本病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中醫常使用柴胡龍骨牡蠣湯、溫膽湯、滌痰湯等方劑,以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穴位為主穴進行治療,護理上注重辨證施護,需把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一般護理和癲癇的特殊護理有機結合起來。
蛛網膜下腔出血;癲癇;綜述
癲癇是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以在病程中反復發作的神經元異常放電所致的短暫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征[1]。近年來腦卒中繼發癲癇,尤其是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繼發癲癇的病例報道逐漸增多,鄭海虎[2]研究發現其發病率為14.61%,與國內外報道的6%~20%相符。筆者將中醫藥治療和護理本病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董玉瓊等[3]認為本病病機關鍵為火炎風動、痰濁瘀阻、脈絡不通、氣機逆亂、臟腑失調、陰陽失衡、蒙閉清竅、神明失守,治宜清熱平肝、豁痰開竅、鎮驚熄風、通經活絡、活血化瘀、補脾益腎,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化痰熄風通絡中藥膽南星、天竺黃、天麻、僵蠶、全蝎、蜈蚣、琥珀、石菖蒲、白術、茯神、蟬蛻、川芎和沉香,取得較好療效。李曉巖[4]在常規治療腦血管病的基礎上加用清熱化痰、理氣安神之溫膽湯,配以石菖蒲加強祛痰清熱、開竅安神,郁金、鉤藤加強清熱解郁、熄風平肝之功,發現中藥可以有效控制癲癇的發作頻率、程度及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巫祖強等[5]在熄風化痰、通絡定癇的基礎上輔以活血、寧心、安神之品,使用溫膽湯加丹參、石菖蒲、郁金、鉤藤、僵蠶、全蝎,既能減少托吡酯的不良反應,又能提高療效。徐楠等[6]采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配合卡馬西平治療本病,取其和解少陽、調暢氣機、鎮心安神之功,收效確切。楊光福等[7]采用個體化分期分型辨證治療本病,發作期以開竅復蘇、熄風定驚為原則,針刺內關、水溝、百會、后溪和涌泉,配合成藥紫雪丹、至寶丹熄風止痙和礞石滾痰丸豁痰定癇。分陽癇、陰癇和脫證(陽脫、陰脫)進行辨證論治,分別治以平肝除濕、潛陽定癇,平肝除濕、豁痰定癇,回陽救逆、平肝熄風和救陰固竭、平肝熄風。休止期針刺印堂、鳩尾、間使、太沖和風隆,配合維生素B1、B12在足三里、內關、大椎、風池穴位注射,以及胃、皮質下、神門、枕、心耳針治療。分脈破血瘀、氣虛風動和陰虛風動兩個證型,治以益氣活血、平肝熄風和益陰活血、平肝熄風。孫凌等[8]認為中頻脈沖電治療本病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殘率。
代新忠[9]認為做好SAH繼發癲癇發作的護理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即要把SAH的一般護理和癲癇的特殊護理有機結合起來。SAH的一般護理包括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和基礎護理、防止再出血的護理和防止腦血管痙攣的護理等幾個方面。癲癇的特殊護理要點有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防止意外損傷;盡早使用抗癲癇藥物并觀察用藥情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包括詳細記錄抽搐發作的次數、持續時間、間隔時間及發作時狀態,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和意識、瞳孔、顱內壓的變化,早期發現腦疝征象,監測與維持血氣、血糖、血漿滲透壓、電解質及酸堿度等平衡;做好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抽搐后護理和出院指導,包括嚴格按照醫囑堅持服藥、嚴禁突然停藥或自行減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患者正確對待疾病、適當參加體力鍛煉和腦力勞動、有癥狀及時就醫等。趙向東[10]認為護理時要讓患者要絕對臥床休息,盡量避免搬動,并用冰袋冷敷頭部,既可防止再出血,又可以物理降溫,因癲癇頻繁發作時往往伴有高熱。馬冬梅[11]采用辨證施護,實證宜順氣開郁、行氣豁痰、開竅醒神,不宜多食肥甘、油膩、粘滑的食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虛證宜益氣回陽、補養氣血,以食補為先,用南瓜、扁豆、大棗、牛肉、雞蛋等補氣,荔枝、羊肝、瘦肉、龍眼等補血,并認為對于已服用西藥前來初診的患者,不可貿然停用西藥,應在服用中藥湯劑并配合針灸治療1周后,根據療效逐步遞減。
癲癇屬中醫學“癇癥”范疇。腦卒中后癲癇發作以早發性為主,在急性期出現的癲癇發作又以SAH最高[12]。目前西醫仍主要采用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傳統一線藥物治療。但苯巴比妥有明顯的腦功能抑制作用,甚至會造成智力減退、認知功能障礙等并發癥,影響預后。苯妥英鈉易引發心律失常,且其PH值呈強堿性,在靜脈注射部位的任何滲漏都會出現嚴重的組織反應,而拉莫三嗪、托吡酯等新型抗癲癇藥物,從療效和安全性綜合考慮,并不優于傳統藥物[13-14]。中醫學認為其病因不外乎風、火、痰、瘀四個方面,以痰為主,因風、火觸動,痰瘀膠著而為病,與心、肝、脾、腎關系最為密切,對于頻繁發作者著重清瀉肝火、豁痰熄風、開竅定癇。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本病的治療可選用柴胡龍骨牡蠣湯、溫膽湯、滌痰湯等方劑,針刺宜選擇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穴位為主穴,做好辨證施護,把SAH的一般護理和癲癇的特殊護理有機結合起來。總之,SAH后癲癇發作的發生率較高,影響因素復雜,繼發癲癇又是影響SAH病情轉歸和再出血發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引起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及早正規使用抗癲癇藥物,配合中醫治療和科學護理,可降低再出血發生率,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加強中藥治療SAH后癲癇發作的實驗研究,以及中醫隨機雙盲對照治療和護理的高水平臨床研究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1] 陳楓,袁盈,蔡向紅.改良合刺針法治療癲癇10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藥,2008,3(4):231-232.
[2] 鄭海虎.蛛網膜下腔出血繼發癲癇發作26例臨床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3):297-298.
[3] 董玉瓊,王松齡.化痰熄風通絡方聯合西藥治療腦卒中后癲癇36例[J].中醫研究,2011,24(9):31-32.
[4] 李曉巖.中西醫結合治療腦血管繼發癲癇3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2(8):166.
[5] 巫祖強,劉吉昌,粟漩.中西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繼發癲癇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2):175-176.
[6] 徐楠,王秀君.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腦卒中后癲癇33例[J].中國中醫急癥,2007,16(3):351-352.
[7] 楊光福,任平偉,任雪梅,等.出血性腦卒中后癲癇中西醫結合個體化分期分型辨證治療[J].醫學研究與教育,2009,26(5):62-66.
[8] 孫凌,葉宏京,黃曉瑋.中頻脈沖電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繼發癲癇2例[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5):280-281.
[9] 代新忠.蛛網膜下腔出血繼發癲癇發作9例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B版),2007,11(6):526-528.
[10] 趙向東.中風合并癲癇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1987,3(2):10-11.
[11] 馬冬梅.中西醫結合治療癲癇56例護理體會[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5):76.
[12] 龍永玉.腦卒中后癲癇10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 2011,6(25):65-66.
[13] 林海,黃雪琪.張錫純治療癲癇的方法與特點[J].世界中醫藥,2012,7(3):246-247.
[14] 王新一,何明利,徐丙超.蛛網膜下腔出血繼發癲癇發作的臨床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0,26(14):1667-1669.
R742.1
A
1673-5846(2013)04-0475-03
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供應室,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