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波 呂士紅 謝曉輝
48例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診治體會
王永波 呂士紅 謝曉輝
目的探討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表現特點、診斷、治療。方法整理分析近半年來呼吸科收治48例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資料,探討咳嗽變異性哮喘的治療方法及效果。結果43例患者在治療7~10天后咳嗽癥狀基本消失,5例未緩解者給予甲潑尼龍靜點,3~5天后癥狀緩解,改用舒利迭吸入治療,6~8天后癥狀基本消失。本組治療后2例患者復發均為兒童,經二次治療后痊愈。有3例70歲以上的患者采用西醫治療的同時配合傳統中醫中藥(內埋外疏)治療,其治療效果好,均治愈未復發。結論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表現不典型,對疑似是病例應詳細詢問病史高度重視肺功能檢查,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咳嗽;變異性哮喘;治療原則;癥狀
咳嗽變異性哮喘(CVA)是指以慢性咳嗽為主要癥狀或唯一臨床表現,無明顯喘息、氣促等癥狀或體征,多由運動、冷空氣吸入、氣候變化或呼吸道感染誘發加重。本文對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呼吸科收治的48例不典型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我院呼吸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不典型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年齡最小5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59.6歲。其中男27例,女21例。本組患者發病特點多在春冬季,季節交替時和氣溫溫差變化較大時節。診治標準按《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提出的診斷標準[1]①慢性咳嗽常為明顯的夜間或清晨刺激性嗆咳;②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支氣管舒張劑試驗陽性或FEP日內變異率大于20%;③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④排除其它因素導致的慢性咳嗽。本組48例患者中有吸煙史大于5年以上11例(占23%)。因呼吸道感染誘發者18例多為小兒(占38%)。吸入冷空氣及其它異味咳嗽者20例(占42%)。臨床表現48例患者中多為咳嗽干咳,其中咳嗽咳痰者19例(占40%)。肺部干濕啰音者15例(占31%)。胸部X線檢查改變者,肺紋理增粗,薄片狀陰影共計12例(占25%)。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增多及分類嗜酸性粒細胞增高15例(占31%)。48例患者均行支氣管鏡舒張實驗檢查,結果陽性42例(占88%)。
1.2 治療方法均給于以下治療,查過敏原,肺功能檢測。應用舒利迭吸入治療2次/日或用糖皮質激素輔舒酮氣霧劑250μg 2次/日吸入,口服氨茶堿緩釋片0.1g(兒童按公斤體重計算)2次/日。如合并感染可適量應用抗生素或阿奇霉素治療。上述治療未見明顯緩解者,可加用甲潑尼龍靜點,病情緩解立即停用后改用上述治療。對小兒口服用藥效果不佳者可改為靜脈給藥。
43例患者經治療后,7~10天內咳嗽癥狀基本消失,占89.58%,5例未緩解者給予甲潑尼龍靜點,3~5天后癥狀緩解改用舒利迭吸入治療,6~8天后癥狀基本消失。其中,2例患者治療后反復發作,復發率為4.17%,均為兒童,經二次治療后痊愈。有3例70歲以上的患者采用西醫治療的同時配合傳統中醫中藥(內埋外疏)治療,其治療效果好,且均治愈未復發。
3.1 診斷,防誤診咳嗽變異性哮喘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往往是支氣管哮喘的開始階段,文獻報道約有46%在2年內發展成為典型哮喘[2]。早期診斷可以防止誤診,為患者爭取更好的治療時機。特別是老年及嬰幼兒身體弱、基礎疾病多、發育不成熟者,臨床癥狀不典型很容易導致誤診、漏診。臨床認為哮喘多從幼年起病,本組發病多為老年人,且患者無喘息,易造成誤診。本組患者有誤診氣管炎、咽炎、肺炎共計7例。所以診斷思維模式化是造成咳嗽變異性哮喘最常被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炎的重要原因[2]。
3.2 慎用藥,防誤診患者用藥一般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支氣管舒張劑是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首選。本組90%以上患者經上述治療7~10天癥狀緩解。對癥治療效果不佳者,經甲潑尼龍靜點后也得到緩解。對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長期吸入糖皮質激素有積極的干預作用。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無需使用抗生素。而存在感染的老年人可適量、足量應用抗生素[3]。
3.3 重鑒別,多溝通咳嗽變異性哮喘被誤診為支氣管炎,因呼吸道反復感染,容易診斷不清,一直按細菌感染治療,效果不佳。抗生素應用及不斷升級影響了患者的健康,并給家庭帶來了嚴重經濟負擔。因此,在詢問病史時要反復溝通,勤溝通。特別是過敏體質的患者,更要詳細詢問,反復溝通防止誤診。一旦發現應立即調整治療方案,合理使用藥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及遠離哮喘觸發因素,控制氣道非感染性炎癥,防止咳嗽變異性哮喘發生。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22(6):407-413.
[2] 楊蜥.老年咳嗽變異型哮喘診治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2 (4):70-71.
[3] 張穎,王偉.咳嗽變異型哮喘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呼吸系統分冊),2004,24(3):16-21.
R562.2+5
A
1673-5846(2013)04-0338-02
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呼吸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