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海 楊文萍 宋先旭
完全腹膜外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50例效果分析
李宏海 楊文萍 宋先旭
目的對我院完全腹膜外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的50例患者進行臨床效果的分析。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對于我院普外科50例腹股溝疝患者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TEP)。結果所進行的手術均取得成功,術后出現陰囊血腫的患者1例,其余患者均未發生手術后并發癥。術后隨訪3~10個月,均無復發。結論完全性腹膜外疝修補術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術后并發癥少,恢復順利、復發率低等優點,體現了微創手術技術的優勢,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完全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效果
完全腹膜外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TEP)于傳統手術相比[1]其優勢在于,于腹膜前間隙進行疝修補術,避免了進腹手術的缺點。自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間我院對于50例腹股溝疝患者進行了完全腹膜外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TEP)[2],術后效果滿意,現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50例,男42例,女8例。其中直疝12例、斜疝38例;單側疝42例、雙側疝8例。所有患者年齡在26~78歲,平均年齡52歲。
1.2 手術方式本組患者均取硬膜外麻醉。患者仰臥位,于臍部下做一10mm切口,尋及腹直肌正中間隙,用分離器自腹直肌后鞘與腹膜間向患側分離,擴大腹膜前間隙,插入10mm Trocar,充入CO2氣,維持壓力在6~10mmHg,置入腹腔鏡。置入5mm Trocar二枚。插入分離鉗,進一步擴大間隙,至腹股溝管,分離出腹股溝區重要解剖標志。經10mm Trocar將補片放至腹膜前間隙內展平,覆蓋于腹股溝區。
本組手術均成功,手術時間為50~140min(平均單側90min、雙側120min),術中出血10~25ml。住院時間3~8d,平均為5d。術后出現陰囊血腫1例,其余患者均未發生手術并發癥。術后隨訪3~10個月,無疝復發。
TEP原理是在腹膜前間隙植入足夠大的補片,其面積可覆蓋整個肌恥骨孔,手術符合力學原理及無張力修補手術的原則。其優勢不可替代,其該手術切口小、無明顯瘢痕[3]、疼痛輕、恢復時間短等特點。手術關鍵是經腹直肌后鞘入路進入腹膜前間隙,由此入路易實施;可從恥骨梳韌帶為標志,向外側分離很容易找到腹股溝韌帶,腹壁下血管,精索及腹股溝內環口;精索游離后給予游離或切斷疝囊,將疝內容物送入腹腔后,再縫合內環口處切開的腹膜,放置足夠大的網片鋪平并用生物膠固定,以防止補片卷曲。本組除出現陰囊血腫1例,經治療恢復外,無其它并發癥發生。TEP手術術式合理[4],幾乎杜絕了腹腔內并發癥的發生,其優勢明顯,應進一步推廣。
[1] 謝桂生,梁馳.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及腹腔鏡疝修補術的對比研究[J].微創醫學,2006,1(5):415-416.
[2] 鄭民華,李健文.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的應用[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7):481-483.
[3] 朱江帆.腹壁無瘢痕手術從NOTRS到TUES[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7,7:844-846.
[4] 朱江帆,胡海,馬穎章.腹腔鏡手術的初步臨床報告[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8,8:75-77.
R656.2+1
A
1673-5846(2013)04-0341-01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二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