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峰,齊瑞瑞
(國脈互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北京100043)
隨著世界各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及城市“聚集效應”的增強,如何解決城市資源短缺、交通擁堵、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建立新型城市發展模式,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話題。進入21世紀以來,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促使經濟社會由數字化、智能化進入到了智慧化的發展道路,“智慧城市”發展理念應運而生,并逐漸映入城市決策者的視野[1-3]。
智慧城市作為經濟社會活動最優化的城市形態,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極具創造力的新型城市,主要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等方式,延伸人的智慧,促進體制機制及運營模式創新,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及城市運營成本最低、效率更高、價值最大,使人們幸福感最強。目前,智慧城市規劃建設受到了普遍關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展開了實踐探索,如美國、歐盟、亞洲的日本和韓國等,都展開了智慧城市建設,并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以此不斷提振本國的經濟信心。與此同時,在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融合”戰略影響下,智慧城市自然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引擎,科技部、工信部、住建部、旅游局、測繪局等相關國家部委也出臺了一些智慧城市管理辦法,并展開了試點示范。據統計,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在內的150多個城市已陸續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設計劃,為搶抓新一輪信息技術發展以及城市演進帶來的機遇。
根據智慧城市的體系架構及運營特點和實現流程,其需要通過布局完善的感知設備及智能終端對物理世界的人和物的信息進行全面感知,再通過信息網絡傳輸到數據處理加工中心,并對感知到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和挖掘,然后才能對城市做出智能化、精準化的管理決策,進而不斷顯示出智慧城市的創造性和“智慧”。顯然,智慧城市的“智慧”來自對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來自于對信息的傳輸、來自于對數據的有效挖掘處理等,這些都是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首要職責,也是智慧城市運營過程中第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所以,智慧城市建設首先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建設,這是一項基礎性、關鍵性、支撐性工作,其直接決定智慧城市的建設水平及最終成敗。
經過系統研究,國脈互聯認為智慧城市主要包括智慧基礎設施、智慧管理、智慧民生、智慧人群、智慧產業、智慧環境等6個部分,其中智慧基礎設施也就是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它是智慧城市的DNA,是智慧城市健康運轉的生命線。在整個智慧城市理論體系中,國脈互聯認為智慧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方面內容:第一,信息網絡設施,包括有線寬帶、無線寬帶、城市物聯網及三網融合等,這是智慧城市的信息傳輸系統;第二,信息共享基礎設施,包括云計算平臺、信息安全服務平臺及測試中心等,這是智慧城市的公共數據存儲、信息交換及運營支撐平臺;第三,經過智能化改造的傳統基礎設施,主要是對包括水、電、氣、熱管網,以及道路、橋梁、車站、機場等設施的感知化與智能化建設,從而形成高度一體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
由上可知,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具有基礎性、公共性、智能化的特點。首先,基礎性是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是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的基礎,沒有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就好比人缺少了五官和四肢一樣,就不能對外界進行感知,從而失去生命。其次,公共性是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是智慧城市的共有財產,不屬于某個人或者某個單位,必須進行共建共享。再次,智能化是指智慧基礎設施都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對實現城市的智慧化發展打下基礎。所以,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進行統一規劃布局,避免重復建設,造成浪費,同時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要有科學的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以保障其公共性的地位,實現共建共享,以發揮其最大價值。
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全面展開,由于基礎條件普遍較弱,所以各地都把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列入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的重點,并投入大量資金積極推進包括信息網絡、云計算平臺、數據中心等方面的建設。但是,我國各地智慧城市基礎建設目前存在輕規劃、重技術,輕共享、重建設,輕整合、重擁有,輕運營、重投入等問題,不僅造成了巨大浪費,并且出現了一些新的“信息孤島”現象。所以,智慧城市建設要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要做好頂層設計,用科學的方法和評估指標標準體系引導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智慧城市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國脈互聯經過科學研究,設計構建了一套系統的智慧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以此來客觀反映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并總結經驗,推廣先進做法,為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幫助,提升整個智慧城市建設水平。
關于對智慧基礎設施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國脈互聯主要從智慧基礎設施包含的3個方面進行體系化設計,并保證具有可采集性及對比性,切實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引領、指導的作用,具體評估指標內容如下:
1)信息網絡設施,主要反映一個城市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城市運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競爭水平的重要標志。信息基礎設施從寬帶網絡及三網融合進行評價,以此來衡量寬帶網絡建設及城市網絡的融合情況,主要評估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網絡設施評估指標
2)信息共享基礎設施,主要反映利用新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解決資源共享、集約建設的能力,也是智慧城市數據處理能力和適應大數據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信息共享基礎設施從政務云、四大基礎數據庫、信息安全服務設施等建設應用情況進行評價,以此來評價智慧城市的平臺支撐能力,主要評估指標如表2所示。3)傳統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主要反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解決城市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水平,也是實現智慧城市精細化管理及便民化服務的重要體現。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包括交通設施、地下管網、安防設施、樓宇及其他重要建筑物等,以此來評價智慧城市管理監測的智能化水平,主要評估指標如表3所示。

表2 信息共享基礎設施評估指標

表3 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評估指標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根基,直接關系智慧城市建設的水平,并且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大,改造重建難度都比較大。所以,智慧城市建設首先就要對基礎設施進行科學的規劃,并進行系統化的建設,為智慧城市建設打下建設基礎。為了保障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高質量的規劃建設,需要有一套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以規范、指導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
[1]楊冰之,鄭愛軍.智慧城市發展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2]毛光烈.智慧城市建設實務研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國脈互聯:中國智慧城市的愿景與本質特 征[EB/OL].[2013-06-06].http://www.echinagov.com/gov/zxzx/2011/3/3/1269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