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雪蘭
平時的閱讀教學我們總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們近乎把閱讀提高到了不能再重視的地步,為了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我們在逐漸加大力度,從某種意義上忽略了學生的寫作,僅憑幾節作文課去讓學生進行有限度的寫作訓練。更為嚴重的是閱讀和寫作完全剝離,閱讀是閱讀,而寫作則多以瞄準中考試題的傾向,更談不上平時的閱讀與寫作的結合了,殊不知我們的語文教學的歸宿應當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根本意義上講就是要去踐行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這應當說也完全符合我們學生的認知特點,正如有專家所言,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是一條飽滿的生命的寫作河流,這就充分告訴我們,沒有閱讀基礎的學生寫作缺乏題材,語言,篇章,表現等方面的榜樣,學生寫作業總會顯得無所適從,即使我們所高談闊論的創新性寫作,如果沒有了一定的基礎,則也是墻上蘆葦根底線,但相反如果我們總是去閱讀積累不去很好地讓我們的學生通過閱讀去進行一些寫作性的實際操作,不去邊讀邊寫或者說是邊寫邊讀,我們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肯定得不到很好的提高的,所以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也符合語言的訓練梯度。
筆者所認為的閱讀寫作一體化的切合點是這樣的,是基于教材的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的,它主要是包括這樣的幾個方面,一是字斟句酌的讀寫訓練,讀了朱自清的《春》,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多種感官去進行觀察,正面側面相結合讓學生以準確而又生動的詞語,通過諸多修辭手法的運用去描寫身邊的景物,不需要是一篇文章,而是一段話。二是表現手法的讀寫訓練,即學了楊朔的《荔枝蜜》,我們可以讓學生專題進行一些表現手法的訓練,如先抑后揚地去描寫景物,事物,去抒發自己的情感等。三是訓練學生之間運用一定的詞語去形成特殊的修辭功能的作用,有專家研究出語文的魅力主要是語言的魅力,一字一世界,一句一天地,一字一詞在文章中所發揮的作用可以說是萬綠紛呈,美不勝收,我們可以訓練學生錘煉量詞賦予其比喻、比擬、夸張等功能,我們也可以去訓練學生錘煉數詞的功能使其發揮出借代、摹狀、頂針、排比等方面的修辭作用,至于代詞,擬聲詞等我們也不放過。四是經常性地讓學生去進行一些變換文本的訓練,這種訓練首要的任務是要讀通文本的內容,要有一定意義上的硬讀文本的內容,要有一定意義上的硬讀文本的工夫,沒有這工夫是達不成目的的,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將其改寫成故事,我們可以將古代的文言文改寫成現在的白話文,我們還可以將一些記敘文改寫成說明文,五是挖掘文章中的留白現象,讓學生去進行恰當的補白,補白需要發揮大膽的想象但又要恰如其分,既是藝術能力的提升,又是創造性思維的提升。
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閱讀寫作的一體化我們都必須抓實反饋的工作,通過反饋可以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結合。要通過反饋去真正意義上達到目的,不去甄別和選拔的那種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事兒,必須做到;反饋的內容要能讓學生意識到其弊端,也就是做到真正意義上讓學生知道自己讀寫得怎么樣,又怎樣去改進,更要讓我們的學生去樂于改進,應當充分地說,在閱讀寫作一體化的切合上,學生寫出來的東西總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把學生所寫的東西說得一團糟。更不要去憑著自己的主觀把學生的文稿弄得七零八落。我們可以讓學生之間去反饋,尤其注意實施課程主題的多元與互動,注意閱讀寫作一體化評價的整體性和整合性,這樣反饋出來的內容利于學生去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而學生所反饋出來的則是所有的綜合,但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必須就其一點,不需面面俱到,只要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則可。一次一個重點,長此以往則產生奇特的效果,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是訓練型的是過程性的。不可能讓我們去完全滿意,因為學生畢竟是學生,但其閃光點總會是有的,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去發現閃光點,不要總是自覺不自覺的挫傷我們學生的積極性。